远方心灯为谁而亮?——中国乡村教师图景扫描
题:远方心灯为谁而亮?——中国乡村教师图景扫描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杨帆 袁汝婷 李亚光
迈上高原,走进深山,为点亮孩子们的心灯,他们扎根在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新华社记者分赴青海牧区、河北农村、湖南深山探访老、中、青三代乡村教师。他们勾勒出一幅乡村教师工作图景,其背后,是中国330余万乡村教师最真实的生活。
包班校长和大山里的“麻雀学校”
在河北南部太行山区,九月漫山挂起山里红的果子。红艳艳的果子不起眼却热情如火,亦如武安市马家庄乡武家庄小学校长武卫青近30年的教学生涯。
1987年高中毕业后,从贫困家庭走出的武卫青一头扎进当地一所农村高中当起数学老师。随后18年里,辗转多个乡村学校最终来到武家庄村小。2005年起,他成了这里的校长,管着128个学生和8个老师。
“学校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由一名老师包班。”武爱芳老师告诉记者,“麻雀虽小、五脏要全,武校长也得包班,还是什么都得操心的‘管家婆婆’。”
长期过度操劳,2013年6月武卫青身体出现问题:走路呼吸困难,几百米便汗流浃背。为了学生的期末考试,他拒绝了妻子及时就医的劝告,最终肺大泡严重破裂、右肺缩小90%。“我请假学生就只能‘放羊’,工作这么紧张,几次大手术后不得不回到讲台。”武卫青说。
在武卫青和老师们的努力下,这个“麻雀学校”的成绩在当地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六年级,近几年的统考中连续三次受到表彰。
在今年夏天暴发的河北“7·19”特大暴雨洪灾中,武家庄村和外界失联长达5天,不少老师被困在学校。灾后记者驱车赶到后发现,校园地基被大面积冲塌,一栋教学楼被泥石流严重损坏。
“要保护好每一个老师,更要保护好每一个孩子。”武卫青第一时间把自家的锅送去了学校,又让妻子把仅有的几支蜡烛分给了留校老师和部分受灾学生家庭,还送去了自家菜地的菜。
记者走访时,武卫青正带着几位年轻老师和施工队忙着校舍整修,高年级已分流到其他小学,低年级学生则临时安顿在不远的一所幼儿园中。
“虽然是个‘麻雀学校’,条件比较苦、教书特别累,但想想老乡和孩子,我们会一直坚守下去。”他说。
高原流动幼儿园的“公家爸爸”
离太行山区1100公里远之外,海拔近4000米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流动幼儿园,在9月5日迎来了新学期。
清晨6点,乡村教师周多独自从恰科日乡出发前往13公里外的措日更村。秋日黄南牧区的清晨气温已接近0度,汽车还没开到村口,周多远远看见排着整齐队伍的十几个孩子,小脸冻得发红,挥舞着蜷在袖管里的手臂。
第一天的课程从帐篷中开始:周多在简易黑板上写上“开学快乐”,开始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汉字,当中穿插小游戏。中午12点,在几个大孩子的帮助下,周多开始分发餐具、生起火堆,没一会一大锅羊肉汤就散发出阵阵香气。
现在周多每月要去4个教学点,每个点3到5天,每天8小时。几年下来,他从一位不善于和孩子打交道的中年男人,变成了学生口中的“公家爸爸”。
“5年前,泽库县的学前教育还基本处于空白。”泽库县教育局局长才多说,由于地方财力薄弱,泽库每乡仅有1所兼具幼儿园功能的中心寄宿制小学。地广人稀,最远的村距离乡镇近40公里,很少有家长能每天接送,也很少有人愿意让不足7岁的孩子离开家庭生活。
2012年,泽库县从各乡小学抽调21名教师兼职幼教,挤出资金给他们配备了教具、旧车等,同时为所有入学儿童提供午餐,学费全免。不到一年时间,泽库建成覆盖全县、拥有67个教学点的流动幼儿园体系,当年入园率超过了50%。
流动幼儿园坚持到今天非常不易。“兼职幼教每天奔波各村,拿不到额外工资还常要出钱贴补文具、油费等,遇上雨雪天,孩子们也容易淋湿受冻。目前全县适龄幼儿超过4000人,按照1:15的规定师生比,幼师队伍缺口还很大,却一直得不到补充。”才多说,但为了孩子,大家都在努力。
深山侗寨里的90后“归巢女教师”
同样是乡村小学,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金坑小学,比高原上的流动幼儿园更难以抵达。从县城出发,要开两个小时车,再从山脚沿盘山公路转过118道弯,然后步行一段,爬上古老的侗寨,才能到达这所最偏远的学校。
木质结构的侗寨里灯光昏暗,走进去听见木板咯吱咯吱响,一些城里来的支教老师,有时走着走着在平地就摔了跤。
“90后”教师龙海仁在这里教二年级数学和四年级科学课。龙海任是本地人,2013年从湖南省第一师范毕业后,科班毕业的她却选择了“归巢”,在贫困偏远的家乡担任村小公办教师。学校现在170多个孩子,8位老师中,只有两位公办教师。
因为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教书并不容易。有一回,数学课上讲一道关于公交车的应用题,孩子却不明白什么是公交车。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同样的知识点,山里老师讲起来要付出更多心血。
现在龙海任每个月工资2400元,之外还有700元的偏远地区教师津贴。“我不觉得太苦,能和孩子们在一起就很快乐。”她说,最大的心愿是把孩子们送出大山。
金坑小学校长杨国进告诉记者,学校很难吸引年轻教师,常年缺英语、语文教师,音体美教师几乎没有。“龙海任这样年轻的、又能安心工作的本地教师很难得。”
每个乡村学校面临的具体问题各不相同,而在记者走访间,缺乏稳定师资的困境却大体相似。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改善措施已然起步,2016年起,湖南将在部分贫困地区试点村小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中,为本县农村小学选拔并公费定向培养小学教师。
这意味着,一些贫困家庭的初中生将有机会免费就读师范学院,并获得工作保障。而更大的意义在于,在通道这样偏远的贫困县,未来将有更多像龙海任这样的年轻教师“归巢反哺”,把许多曾和她们一样的山里娃,送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