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艾比湖畔“哈萨克村”生态搬迁记

首页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新疆艾比湖畔“哈萨克村”生态搬迁记

今年8月,牧民阿扎提和家人离开了生活了40余年的新疆艾比湖北岸、一片叫科克巴斯陶的地方,因在这里生活的全是哈萨克族牧民,因此人们又称这里为“哈萨克村”,该村共有61户207人。

艾比湖是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里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大咸水湖。博尔塔拉河、精河、奎屯河的河水分别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注入艾比湖。然而,由于周边土地开发和工农业用水,湖面从上世纪50年代的面积1200平方公里,已经萎缩至如今的500平方公里左右,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成为中国西部沙尘暴主要策源地之一,直接威胁到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安全运行。

“哈萨克村”曾经植被十分茂盛,但由于处在新疆知名风口——阿拉山口的主风道上,生态环境脆弱,在牧民和牲畜进入这个大约25平方公里的区域后,挤占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牧民生活取暖需求每年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牲畜的啃食践踏使草木天然更新比较困难,呈严重退化的趋势。

阿扎提告诉记者,放牧、采挖药材和打捞卤虫是这些哈萨克牧民的生存之路。他回忆说,他们刚来这里的时候,艾比湖就在眼前,那时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现如今,艾比湖的湖水已经已经远离牧民的视线,这里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刮大风,眼睛都几乎睁不开,牧民都无法出门,每到下雨天,牧民都担心自己的房屋随时会垮塌。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哈萨克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条件极为有限,这里的牧民过着贫困的生活,这里的唯一生活水井,经专业机构的检测,水质无法达到人类饮用的标准。

多年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官方和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心系牧民,为牧民的生活和生存提供便利,比如逢年过节慰问牧民、兴修道路、培训牧民就业技能、推荐就业、吸收年轻人为保护区管护员等,但由于条件的制约,未根本上改变牧民的生活条件。

2015年,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申请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资金2500万元人民币,正因“哈萨克村”处于艾比湖保护区缓冲区及核心区的交错地带,这里的牧民被纳入到生态移民计划。经过多方努力,艾比湖保护区生态移民安置工程就此拉开序幕。

阿扎提一家和其他60户人家将从艾比湖畔搬迁至阿拉山口市和博乐市,迎接他们的是抗震、保暖、防风的安置房。对搬迁后牧民的老房屋,官方将采取评估补偿、立刻拆除的形式,让该区域生态自然恢复。搬迁后,这些牧民的住房、就医、就业、就学等方面将得到改善。

阿扎提搬迁的时候颇为恋恋不舍,但他说“更希望看到以前的艾比湖,那时候(湖里的)水满满的,各种鸟成群地飞,羊群走到哪里都有草吃”。(完)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1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17051177829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