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三江源国家公园里牧民的“生态饭碗”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通讯:三江源国家公园里牧民的“生态饭碗”

对于“80后”牧民更登尖措来说,当下戴着印有“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红色袖章,骑着自家摩托车驰骋在黄河源头扎陵湖边草原巡护是他最为骄傲的事情。

更登尖措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牧民,就在一个多月前,通过申请他成为了擦泽村57名生态管护员(约占该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中的一员。“以前只关心自家的草原,现在管得可宽了。”

2016年6月7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在青海省西宁市挂牌成立,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此间包括黄河源、长江源(可可西里)、澜沧江源3个园区在内的“一园三区”,范围涉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杂多县、曲麻莱县在内的4县12个乡(镇)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牧民靠的是牛羊,牛羊靠的是草原。”更登尖措说,2003年以前,他家有5万亩草场,养着130头牦牛和500只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富裕,但只是暂时的,因为草原在退化。”

此后13年的时间里,更登尖措在青海官方实施的天然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等一系列政策下,将自家草原缩减到了现在的2万亩,目前剩余的50头牦牛也“加入”到了合作社。

“虽然草原和牛羊少了,但是收入增加了。”更登尖措在2013年时成为此间草原生态管护员,“每年24000元(人民币,下同)的草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加上每月1400元的草原生态管护员‘工资’(补助),就有不少。”

据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甘学斌介绍,该园区自然资源以草地为主,重点保护黄河源区冰川雪山、高海拔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强化高原兽类、珍惜鸟类和特有鱼类种质资源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突出黑土滩、沙化地及水土流失区修复。

“巡护工作比起以前放牧,虽然是不同的辛苦,但是一想脚下的草原还能再次长得跟羊腿一样高,而且还做的是善事,就很满足。”更登尖措说,比起以前每10天巡护一次,现在需要每3天就巡护一次,而且巡护的内容也在原先的草原巡护上增加了山、水、林、湖等。

黄河源园区资源执法局局长曲洋才让介绍,根据擦泽村已制定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考核制度,如更登尖措在当年的考核中评定为称职,将获得每月1800元的“工资”,如为优秀还将得到额外的表彰和奖励。

据介绍,今后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还将把黄河探源和自然生态体验,展现高原千湖景观,近距离观览野生动物、体验牧民传统生活和民族风情纳入其中。

扎陵湖乡擦泽村生态管护队队长满尕的情况与更登尖措相近,满尕说,他们现在是“有工作的人,不用再完全跟着牛羊看尾巴(指放牧),以后除了守好国家公园,还要在黄河源头的旅游上谋一些新出路。”(完)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1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17051177829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