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里约交通:瑕不掩瑜 感受巴西热情

首页 > 资讯 > 体育 > 正文

体验里约交通:瑕不掩瑜 感受巴西热情

作为里约奥运会的重要配套工程,里约四号线地铁日前刚刚开通,再加上配套的BRT快速公交,里约的交通顿时看起来很美很美。

实际上,这种美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艳羡的心理——由于没有设置奥运公交道,里约奥运会的班车并不那么准时,一旦赶上堵车,难免会出现百爪挠心的时候,毕竟比赛不会等人。

3日的女足比赛,我的同行就赶上了2小时“挪车”,回到驻地时也是让人醉了。

与之相比,快速公交的优势显而易见。专用道上,公交车呼啸而去,任凭旁边普通道路上的私家车无比羡慕。而在地下,地铁更是如此,下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出行时间无比精确。

点击进入下一页

巴西里约热内卢耶稣山在晨曦的照耀下尽显拉美风情。

4日,记者就带着轻松的心情体验了一把里约的上述两种交通。从媒体中心出发,大约走上5分钟,就有快速公交站,“BRT”的字样无比醒目,指示牌也非常清晰。

不过,略显美中不足的是,车站内无论是相关导引,还是站台标识,多为葡萄牙语,这让外国旅客查找起来有些费力,所幸由于字母相像,掌握英语的人还是基本能够连蒙带猜地在地图上找到目的地所在站名,并选定合适的线路。

此外,车站工作人员也不是都能听得懂英语。例如就在我向一位“大叔”咨询换乘方向时,就出现了我说英语,他说葡语的景象。若不是当时恰好有一名身着奥运工作服的年轻人经过,被“大叔”高喊叫住,我当时还真未必敢轻易上车。

但有一点不得不说,巴西人民真的很热情,无论长幼,但凡发现你有困难,必呼朋引伴,直到认为你的问题解决为止。至于为何要在“解决”前刻意加上一个“认为”,这里卖个关子,下面再表。

上车后,由于是新开线路,车上的人并不多,乘客也大多为身着奥运服装的工作人员和持证的媒体记者。加之车辆全新,从扶手,到座椅,再到车窗,无不显示出一种锃光瓦亮的精神劲儿。

当天天气晴好,气温高达33摄氏度,坐在车里的8站地功夫,我没有感到任何闷热。由于空调开得过足,我甚至还觉得有些微凉,干脆把外套披在了身上。

下车时,站台上专门有工作人员为乘客进行导引,一尘不染的工作服穿在身上显得一板一眼,这与人们传统印象中巴西人的自由随意相去甚远。

点击进入下一页

巴西“奥运地铁”在长春的长客股份公司下线,标志着长客股份公司为巴西里约热内卢2016年奥运会研制的15列地铁列车全部交付。正式开通后,将创造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首次在境外服务奥运会的历史。中新社发 张瑶 摄

随后换乘地铁。值得一提的是,四号地铁线运行的90辆列车,全都由中国企业制造,“中国制造”的标签也让我对于这趟体验更添几分亲切。

资料显示,四号线耗费了里约奥运会交通改造筹备总资金的三分之二,约合30亿美元,是本届奥运会名副其实耗资最大、工期最长的工程。而它成功连接了巴哈奥林匹克公园和里约热内卢市区,从而被巴西人称为“奥运地铁”。

由于这条地铁要穿山而过,各站干脆依据山洞修建而成,“屋顶”是黑黝黝的岩石,“墙壁”两侧点缀以富有现代艺术气息的装饰画,这样的配置并不冲突,反而体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相得益彰。

在里约,乘坐地铁的人并不多,车站内比较清静,全新的设施则多采用流线设计,富有浓郁的艺术气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当地一名涂鸦艺术家在奥运大道的墙上画上了自己的巨幅作品。

列车基本五、六分钟就有一趟,当喷涂着奥运宣传画的列车呼啸而来时,似乎在提醒着人们奥运的脚步正在临近。上车后,灯光很亮,车内的设施一目了然,空调的温度也调节适中,不锈钢座椅在视觉上干净整洁,不过坐起来微有些冰冷。

坐在车厢内感觉很平稳,电子线路图清晰地显示出当前所在的位置,以及距离下站还有多长时间,这样最大程度保证了出行时间的准确。

不过,下车到站后对于出口的选择,让我对于巴西人民的热情好客“又爱又恨”——年轻的志愿者说是“A”,年长一些的站台负责人赶紧反驳说“B”,这还没问,见我举棋不定,一个穿着志愿者工作服的巴西大学生干脆准备拉着我就走,至于哪个出口,我甚至都没听清。

最终,我几乎挨个将几个出口辨识了一遍,才好不容易找到要去的地方,临告别时,热情的巴西小伙子还告诉我,那附近有家不错的餐厅。

后来,办完事出来尝了一下作为巴西招牌美食的“feijoada”,豆粉、黑豆配上牛肉,味道确实很棒。

这趟交通体验,值了。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