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奇迹:震后10年 80万人新住房人均10平米
原标题:从废墟上开始的瑰丽翱翔
有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是的,即便你遭受到它惨痛的伤害,你依然是它的一部分。在纪念大地震40周年之际,由唐山市承办的“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用其鲜明的主题,解释和展示着唐山人的胸怀与眼光:“都市与自然·凤凰涅槃”。
1978年,新唐山建设拉开序幕,对于一片残壁瓦砾的唐山来说,“居者有其屋”已经是一个很高的复建标准了,但前来视察的邓小平同志却在这里提出“城市现代化”的观点。何谓现代化,他说得很具体:“新唐山的建筑要美观一点,多姿多彩,不要千篇一律……总之,你们建设新唐山,要规划好。”
广厦万间立唐山!只有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才知道这一切是多么的可贵——震后仅10年,在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只有5平方米时,80万唐山人就住上了人均10平方米、卫厨俱备的新住房。
令唐山人刻骨铭心的是这样的数字——地震中90%的人员伤亡是因为建筑物的倒塌所致,因此,这里的住房全部是按照8度设防功能进行设计……
面对新生的唐山,1990年,联合国将“人居荣誉奖”颁发给唐山,获奖理由——“科学而热忱地解决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杰出典范”。
这是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是重建唐山的一个标志性荣誉。但是,重返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当时解决的只是住房,而离重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的目标,还相距很远。
人类在自然灾害中体现出的最重要的价值就是相互协助、共同生存的群体精神。这种群体精神在灾难中表现为携手抗险、舍命相救,在平时则表现为牺牲个体、顾全大局。
为了新唐山建设需要做出牺牲的事例不胜枚举,甚至有两个被喻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的企业也停止了摇摆,百年风云成为静止的风景——
建于1878年的开滦煤矿堪称中国近代工业的“活化石”,创造过中国近代工业的多个第一。今天,为了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煤矿变身成为国家矿山公园,用文化品牌铭留下历史记忆。
1889年,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生产出中国第一桶水泥——“马牌水泥”。为了给城市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2008年正式停产并拆除,只留下了中国第一个“水泥博物馆”记载着民族工业的百年沧桑……
有难以割舍的情怀,有最为坚忍的奉献,唐山人以生态治理来修复地震创伤的决心与成果惊艳于世、撼动人心,用世园会的成功申办,告慰着24万遇难者。
据说全国有近千座山峰名曰凤凰山,而唐山之凤凰岂甘鸣于山林。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这只完成了华丽转身的凤凰,正面向环渤海湾、面向蔚蓝色的太平洋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