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民办养老院“炒卖床位”引质疑 扫描各国养老制度
北京7月2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这两天,广州有一家还在兴建中的民办养老院想出了一个奇葩点子——“预售炒床”。也就是他们明码标价,开卖起了养老院里的养老床位。每张床24万元起,26年内可住、可租、可卖,不限购数量,也不限户籍。销售人员说,“有人把一整层都买了下来。照这样下去,这些床位有望迎来巨大的“升值空间”。
据了解,参与炒床者有的是为了投资,有的则是出于投机心理。对于养老院“炒床”这种做法,网友们纷纷表示,需要警惕以卖床位之名、行卖房之实的变相“花式炒房”,希望有关部门来加强监管。舆论认为,监管部门应该疏堵结合,防止推高养老成本。
炒房投资在各个国家其实都是很常见的一种活动,但是以养老院作为掩护,炒作出售养老院的床位,还的确是相对新奇的事情。那么在其他的国家,是否也会出现利用养老资源来谋取利益的事情?这些国家的政府又是如何通过有效的监管手段保障老人的养老权益的呢?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美国。在美国,养老院是专门为那些因为身体限制而需要24小时监护或协助的老人们设立的。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美国观察员、华尔街新媒体记者张姝介绍,美国对养老院的监管非常严格,床位是只可以租住不可以出售的。而且美国现在鼓励“居家养老”,对于在家养老的人,政府也有特别的补助与制度保障。
美国老人退休后会有两份退休金来源,一份由美国政府负责,另份由所供职的公司提供。在一定的额度下,个人和公司按照各自一半的方式按月存续,到68岁退休时就可以使用,并且不用交税。当老人退休后,生活不能自理的话,就会选择相应的养老院。一般私人养老院较为昂贵,价钱从每月3000美金到5000美金不等。对于支付不起高昂费用的老人,美国的社会保险福利系统会为这部分老人支付30美金,收社会保险福利的看护机构虽然条件并不十分好,但美国的州政府有严格的监督管理政策,以确保老人得到安全的服务。“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指的主要是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但在美国这方面主要体现为制度的保障,对于能力有限的老人,依然尽力保护他们的权利,让老人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澳大利亚也有着传统的高福利养老政策,2009至2010财年在养老服务方面的花费达到近百亿澳元,其中超过7成资金作为津贴和补贴支付给养老院,其他费用用于发展社区和家庭养老服务。
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由于澳大利亚的养老院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凡申请澳大利亚养老院的老年人基本上都需要经过排队。政府对家庭资产进行评估,如果资产状况一切正常,个人要为进入养老院支付近30万澳币(约合150万人民币)的押金,每年还需要支付数万澳币的日常护理费用。如果最后被评估认定为高度需要照顾者,而且也没有过多的资产和收入,政府会扣掉政府定期发放的养老金的85%,直接把这一笔钱给养老院,差额由政府进行补贴。虽然澳大利亚目前65%的养老院都由宗教团体、慈善机构一类的非盈利机构在运营,但是由于目前养老院供不应求的现状,很多热钱纷纷开始涌入养老院建设当中。对于目前供求失衡的状况,澳大利亚政府实际上更提倡的是社区型养老形式。
胡方说,澳大利亚有一种养老村,是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们集中居住的小区,一家一户单独居住。政府对购买养老村房屋有较复杂的规定,而且房屋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不能在市场上作为二手房买卖。这样的举措,就规避了利用养老资源谋取利益的情况发生。
最后再将目光转向老龄化发展比较严重的日本。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日本观察员杨长明说,目前日本居家养老与在养老机构养老的数量大约是五五开。和美国一样,日本政府也是提倡“居家养老”,其费用相对于机构养老要实惠得多。因为养老资源有限,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向政府申请,获得批准后才可以居住在养老院中。
日本养老机构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养老机构不需要老人支付太多的费用,有的机构是免费提供给老人,有的只需要老人承担30%-40%的费用,剩下由国民健康保险来承担;另外一种是私立的,需要老人承担50%以上甚至全额养老费用,相当一部分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另外一部分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会选择去养老机构接受服务。最近这一两年当中,有一些老人抱怨国民健康保险能够供养他们部分的费用越来越少,以至于他们生活变得很拮据,所以有一些老人也向政府提出申请,并向媒体表达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