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肯德基满足的是什么需求?
“抵制美日韩菲,爱我中华民族,你吃的是美国肯德基,丢的是老祖宗的脸。”继河北乐亭民众打横幅围堵肯德基呼吁拒食以抵制美日韩后,7月18日,又有大量“爱国人士”在多地发起类似活动。现场照片显示,多家肯德基店面门前聚集着大量“爱国人士”,他们或手举小国旗呐喊,或打出写有“肯德基、麦当劳滚出中国”的大横幅。江苏扬州江都一家肯德基“被逼着关门唱国歌”(7月19搜狐新闻)。
美国企业和美国货很多,而特许经营的肯德基,基本是中国老板、中国员工、中国供货商、中国房东,为什么会被选中成为主要抵制对象呢?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肯德基最常见,大多数城市基本都有,可以满足各个地方的人们都来“抵制一下”的欲望;另一个原因是,抵制者自己也不知道该抵制什么好,肯德基最容易被想到是美国的,于是就抵制肯德基吧。
还有,抵制肯德基是不需要抵制者付出成本的,顶多是暂时不去吃(今天参加抵制,明天就陪孩子去吃的,肯定也有);但苹果手机是自己的不能抵制,电脑里的美国操作系统也不能抵制……我想到了一个词,理性的胡闹。抵制者“在自己的土地上自己折腾自己”当然是胡闹,但是他们又是理性的,知道自己无需付出代价,反正都是别人埋单。
抵制肯德基,首先满足的是一些人“爱国”的需求。爱国的情感当然是高尚的,但是作为普通人,对爱国“这件事”是缺少控制感的。“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爱国”的说教,并不能增加人们对于爱国的控制感;相反,抵制肯德基会让人们很有感觉,认为自己真真切切在做爱国“这件事”——哥儿们不只是在嘴巴上爱国,哥儿们真的把爱国“这件事”干成了。
抵制肯德基,其次满足的是一些人宣泄的需求。不排除很多“热血青年”是因为对“爱国”有浅薄的理解,对经济学更是一无所知,所以热衷于“抵制×货”;但是,也有很多的参与者,无非是要在“爱国”的大旗下,宣泄一下个人的情绪——表面上是在进行“爱国”行动,其实是在发泄个人生活中的愤懑不满。
抵制肯德基,刷的还是一种存在感,或者说满足的是一种认知需求。“抵制×货”的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相比难懂的经济学阐释,“恨谁就抵制谁”认知的成本更低;对于平日无法刷出存在感的人们来说,这显然是对自己更为有利的解释,可以有机会理性地胡闹一把。我看到,很多评论依然在苦口婆心地解释“自己折腾自己不是爱国”,其实,这个道理“抵制×货”者未必不懂,他们甚至也不是真的要“抵制×货”。
勒庞在他的《乌合之众》里写道:大众从来不渴求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事实置若罔闻,而对谬误奉若神明,如果后者能使之入迷的话。谁能满足他们的幻想,谁就是他们的主宰;反之,谁若试图摧毁他们的幻觉,谁就将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可以预见,“抵制×货”还会持续出现;但是,要让理性爱国成为主流,就应该让法治始终在场,就应该抵制动辄“抵制×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