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车闯核爆心 坦克渡海创世界纪录(组图)

首页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中国战车闯核爆心 坦克渡海创世界纪录(组图)

——这是一支冬寒卧冰、夏热抱火、战山斗海、履艰涉险、转战神州的试验部队。

——这是一支严把装甲装备研制质量,全军唯一为陆军装甲装备签发“准生证”的定型部队。

——这是一支与装甲装备一起经受奇寒、奇热、奇湿、奇高、奇险的考验和锤炼,宁可透支生命、也不亏欠使命的英雄部队。

它,就是某研究所试验场。该试验场自1959年成立以来,一代代试验人为锻造中国陆军突击利剑,用热血和汗水铸就了“过我铁嘴钢牙,才能驰骋疆场”的“铁骑包公”精神。

夏进炼丹炉,冬入寒宵宫

试验人与天斗与地斗敢吃大苦

塔河,祖国最北方的边陲小镇。五月雪,八月霜,九月一片白茫茫,冬季气温多在-30至-50℃,哈气成霜、滴水成冰,戴眼镜都要把镜框、镜架裹上胶布,以防摘眼镜时撕掉肉皮。该试验场已经在此开展大型试验40余次、近万人次,出色完成70余种车型试验任务,试验官兵手冻残、脸冻伤、耳冻烂、身冻僵早已司空见惯,却始终有“心系装备愿天寒”的卖炭翁心理,为了装备寒区试验可靠性,总希望气温低些再低些。有一年暖冬,塔河气温在-30℃左右摇摆,总达不到试验要求,急得女工程师万丽团团转。突然一夜北风吹,气温骤降至-43℃,她迫不及待钻进大“冰箱”,连续奋战4小时,装备冻透了,她也冻僵了,只得被战友用绳子拉出来。

长期以来,试验官兵始终过着“反候鸟式”的生活,每年一到三伏天,他们就要赶赴贵州、福建等地,进行装备热区试验。南国盛夏,骄阳似火,热风烹油,空气湿度在7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桑拿天”,同时地表温度接近50℃,装备炮塔门一关,胜似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官兵总爱开玩笑地说,每次热区试验,都能炼出一批“孙猴子”。

经历“冰火两重天”,还要到“世界屋脊”走一遭。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含氧量只有内地一半,昼夜温差30多度,往往“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头发痛、眼发涩、耳发鸣、唇发紫等高原反应强烈,哪怕一个小小的感冒都易引发严重的肺气肿。在这种“生命禁区”,他们每年要平均持续工作两个月,极大的环境反差易使官兵体征发生明显变化,有人总结为“四乎乎”:黑乎乎、傻乎乎、泥乎乎、油乎乎,但试验官兵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每次都把“孤傲”的青藏高原踩在脚下。工程师张梅等5名女同志,是盛开于高原的“五朵金花”。初上高原,她们把所有高原反应都经历了一遍,但任务一项也没落下。指挥部特许她们戴头巾遮一遮爱美的脸,可无情的紫外线仍然给她们烙上了标志性的“高原红”。她们总笑着说:“紫外线不给我们留面子,高原红却让我们更有面子!”。

高原试验中的试验场官兵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试验人为数据为质量不惜生命

“试飞员”,是与危险相伴、与挑战并存的特殊群体。作为“试车员”,该试验场官兵也与“试飞员”一样,在装备实际性能未知、危险因素不明的情况下,每次试验,都有车毁人伤、车爆人亡的可能性。

爬坡试验,是频发事故的课目之一。一次,他们在青藏高原进行爬坡试验,驾驶员只能透过驾驶窗看到天,没有任何参照物,甚至会产生听天由命的想法。试验刚开始还烈日当空,过一会儿却飘起了雨,坡道变得湿滑泥泞,生产厂家建议暂停试验,可他们认为这正是获取极限数据的好机会,老驾驶员申建军主动请战。战车爬到一半时,右侧履带突然打滑,开始向右侧转,一边向右前方爬,一边向下滑落,一旦被下边突出的石头挡住,非侧翻不可。大伙的心怦怦直跳,只见战车突然加速,迅速校正方向爬上了坡顶。当大伙把申建军拉出来时,他瘫坐在地,脸色煞白,十多分钟才慢慢回过神来。

容易造成车爆人亡的,还要数炮管报废试验,顾名思义,就是把炮管打到报废为止,以获取实际射弹寿命,是极其危险的课目。一门火炮快要报废时,炮膛内会出现多处膛线断裂和裂纹,如果继续射击随时都有炸膛的危险,一旦炸膛,炮塔都能炸飞,更别说血肉之躯了,火炮试验高工王兆祥就一直面临这一危险。一次,他组织某型火炮报废试验,到了最后阶段,本选择在车外进行电发射,但射手连摁几次击发按钮都没反应,王兆祥决定改为车内击发,不顾劝阻毅然钻进炮塔。

极限数据重于生命,是试验人的精神特质。50多年前,八勇士挑战“死亡之旅”,驾驶战车勇闯核爆心;两栖战车横渡风高浪急的琼州海峡,创造了坦克渡海的世界纪录。近年来,随着试验技术不断发展,试验危险系数虽然有所降低,但对极限数据的追求却越来越高,加之大强度的试验任务和长距离、高频率的转场,各种危险仍然如影随形。该试验场场史馆有一副诗卷,最后一句是:“山如鼓、风如堵、沙如虎、天如煮,风流人物这边数,一条不归路。”这就是他们宁可牺牲生命、也不亏欠使命的真实写照。

是钉就是钉,是铆就是铆

试验人重科学重依据脸黑心红

定型试验是装备列装前的最后一道关口,不仅关系到装备质量的优劣、装备建设的好坏,更关系到未来战争的胜负、战场战士的生命,作为装备质量的“考核官”,试验官兵每在试验报告上签字,就是立下了一道“军令状”,就要敢于较真碰硬唱黑脸。

一次寒区冷启动试验,样车提前脱掉“战袍”,在雪大风疾的室外赤裸裸放了48小时,骨子都冻透了。测试开始,由于温度太低,驾驶员终端显示启动很慢。30秒过去了,屏幕泛起灰白,2分32秒后,屏幕恢复正常,样车研制单位专家们长出了一口气,可测试队长卢亚辉却坚决说不行。研制单位领导急了说:“启动时间没有明确指标,不是已经启动了吗,而且还处于零下40多度极限条件。”他答道:“打起仗来,最讲一个‘快’字,2分32秒不知要流多少血?”他们没办法,只得把战车拉回去改进研制。

这种倔脾气,不仅老同志有,年轻人也有。一次热区试验中,助工马殿哲发现某定型设备有缺陷,生产厂家却根本没当回事儿。在随后的专家会上,他再次提出改进设备的要求,经过激烈辩论,厂家承认了设备缺陷,但仍以该设备已定型为由拒绝改进。马殿哲毫不客气地反驳道:“定型只是批量生产的通行证,不是拒绝改进的挡箭牌,发现问题不改进,还搞测试试验干什么?”他的义正言辞,顿时令厂家哑口无言,只得同意设计改进设备、重新调试安装。

对别人唱黑脸难,对自己唱黑脸更难。去年7月,在湿热地区进行某战车武器系统射击试验,经过一个多月奋战,自动炮穿甲弹立靶密集度满足了指标要求,通过了测试。试验官兵正准备打道回府时,武器专项组长裴金顶却细心地发现,有几组数据还处于临界状态,就义无反顾地决定重新测试。本以为重新测试不过几天时间,却连续战斗了两个月,大家都三进三出试验现场了,裴金顶却一直坚守阵地,采集了大量测试数据,为改进武器系统提供了宝贵技术资料。

无花无酒无传说,无怨无悔无止境。近年来,试验官兵连续转战22个省市37个地区,完成试验项目2万余项,试验里程32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80圈,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22项。尤其是在这次编制体制调整中,他们从容面对“大考”,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忠于职守、勇于担当,坚持进退去留听党的、险难任务看我的,始终奋战在磨剑铸甲的一线,为锻造中国陆军突击利剑战斗、战斗、再战斗,正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代代试验人的基因密码:过我铁嘴钢牙,才能驰骋疆场!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1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17051177829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