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人为烈士立碑 10年后跋山涉水5小时扶正墓碑
春日小雨淅淅沥沥,每一滴仿佛都在诉说着硝烟年代里无情的枪弹;脚下泥土稀稀松松,每一粒都好似在倾听着沧桑岁月里赤胆的忠诚。从和平繁荣的都市到荒无人烟的烈士坟茔,36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驱车近5小时。而为无碑的烈士立碑供后人景仰,这条路,关德强走了10年。
驱车跋涉5小时 为烈士扶正墓碑
4月16日,35名来自沈阳、抚顺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看到关德强在微信里发出的重返东北抗联三师政委周建华(原名邓晓村)烈士的牺牲地,为其扶正墓碑的倡议,毅然决定一同前往。
清晨6时许,爱心团队乘坐客车从沈阳出发,前往铁岭市开原市李家台镇西南沟村黑背屯。行车4小时,道路颠簸,徒步1小时,山路泥泞,可当大家跋山涉水来到周建华烈士的墓碑前,肃然起敬的感觉立刻驱散了身体的疲惫。
周建华烈士的墓碑在此立了十年,碑身出现了倾斜,碑文字迹也褪了色,爱心团队和当地村民共50余人一起,齐心协力用吊绳、水泥将烈士的墓碑重新扶正,又用颜料将碑文重新描红。当地村民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墓碑所立之处是一片荒山,很少有人来,碑身倾斜多半是因为山上放养的牛剐蹭、撞击墓碑所致。扶正墓碑后,当地村民、爱心团队共同祭奠了烈士的英魂,在墓前献上鲜花。
自己出资,为无碑烈士立碑
关德强告诉记者,如今看到的周建华烈士的墓碑,是十年前他自己出资、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立起来的。谈起立碑的过程,关徳强数度哽咽,“他牺牲后被当地百姓就地掩埋,只有坟包没有碑,哪有烈士没有墓碑的?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为他立一个碑,供后人景仰!”
关德强曾是一位媒体人,父亲是有过10多年军龄的老复员军人,参加护矿队后并入东北民主自治军,祖父是杨靖宇抗日联军的一名队员。从小生活在军人家庭的他,总听祖父讲起当年在抗联部队的兵工厂做火药、打伏击、为伤员治病等一些活灵活现的战斗故事。
十年前在拍摄以探访抗战烈士牺牲地为题材的纪录片时,关德强偶然听当地村民讲起周建华的故事,感慨之余心生敬意。“他也是个文人,满腔爱国热情,投笔从戎加入抗联组织,在抗击日寇的一次战斗中,为掩护队伍中其他弟兄突围,他牺牲在了黑背屯的砬子山半山腰,牺牲时才24岁。”关德强说,“然而那年我来到砬子山,在半山腰只看见了一个凸起的坟包,要不是当地村民说那是烈士的牺牲地,谁都不知道烈士竟连个墓碑都没有。”
“拍摄完,我向同事借了三支烟,又折返回周建华的坟前,默默地说要自己出钱,给他立一块墓碑。”不久,关德强真的为周建华烈士立碑,在村民的帮助下,将近1吨重的墓碑立在烈士牺牲地,“这下好了,也有个墓碑可供大家来祭奠烈士的英魂了!”
寻遍烈士墓找祖父
帮24位烈士找到亲属
十年后,当关德强发出重返故地、扶正墓碑的倡议,在纷纷响应的爱心人士之中,不乏有着种种抗战情结的,年逾六旬的李伟民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爷爷在抗战期间是空军,开战斗机与日寇作战。”李伟民告诉记者,祖父二十几岁参军,起初还和祖母有联系,后来就失去了消息,直到抗战结束也没见祖父回来。“我奶奶的心愿就是想找到爷爷,于是我就想帮她完成心愿,只知道他曾在南京打仗,我找遍了南京所有的烈士墓地,总算找到了爷爷。”李伟民说。
“从那以后,我就萌生了帮烈士找亲属的念头。”李伟民告诉记者,他通过多方查证,得知爷爷所在的部队共有50名东北籍烈士,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成功帮助24位烈士找到了亲属。“虽然天人两隔,但看到他们血浓于水的亲情,觉得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李伟民说。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抗战情结,我参加了很多类似的公益活动。”李伟民告诉记者,他不仅热心于寻找、祭奠烈士英魂,还筹建了一个抗战空军纪念馆。
心声
传承烈士精神,守好一方土地
每年清明节,李家台镇的中小学生都会穿过蜿蜒崎岖的山路,前来为周建华烈士扫墓,并敬献花圈。周建华烈士的事迹也感动了与此地一山之隔的清原县百姓,翻山越岭前来祭奠。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埋葬着为了抗击日寇而牺牲的烈士,守卫了我们这片土地的安宁,是这里的荣幸!”原清原县档案馆副馆长康喜鹏说:“我们一定会追随烈士的精神,好好守卫这片土地,让这里的百姓人人都能生活得越来越好!”
采访中,不少村民也表示,周建华烈士牺牲地是一座人迹罕至的荒山,路途遥远泥泞,前来祭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哪怕不建烈士陵园,我们也希望能把路修一修,好让更多知道并且尊敬周建华烈士的人前来悼念他,也能让更多的人来村里做客。”村民张先生说。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唐心萌 文并摄
周建华是谁?
周建华,原名邓晓村,吉林双阳人。1930年考入吉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反日斗争,曾书写反日标语,张贴于磐石县日本领事馆和警察署,引起轰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7月,于反击日伪军“讨伐”的战斗中,率部设伏,击毙日军40余名。1936年5月,任第三师政委。1937年冬,于反“讨伐”作战中牺牲,时年24岁。
何为“抗联三师”?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三师是这支英雄部队的组成部分。一军三师1936年4月在辽东组建,而后转战兴京、清原等辽东山区,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动辽东群众参加抗日斗争,自身也有很大伤亡,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都牺牲在辽东大地上。抗联一军三师官兵英勇奋战,在辽东抗战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