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人员申请微信加好友打探消息 中国官兵拉黑
走出国门,管好自己的智能手机
——第14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引导官兵安全用网纪事
■叶洋萍 孟磊磊
时下,走出国门执行任务、参观见学的官兵越来越多。身处异国,智能手机是官兵联系祖国与家人的纽带。然而,与国内相比,海外的网络环境更加复杂。怎样防止不良信息侵蚀?如何杜绝失泄密事件发生?第14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和驻黎其它外军部队做法值得借鉴。
陌生环境警惕“附近的人”
【事件回放】 前不久,正在黎巴嫩维和的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上士杨忠宝使用微信与家人聊天时,突然收到一条“附近的人”添加好友请求。出于好奇,杨忠宝点开一看,一位当地人发来一长串阿拉伯文。借助翻译的帮助,杨忠宝发现这竟是当地某宗教组织的宣传标语。小杨果断拒绝了请求,并关闭了手机的定位功能。无独有偶,中士张洪钧在使用QQ与朋友聊天时,也遇到陌生号码请求添加好友。对方自称老战友,交谈间却不时询问部队情况。张洪钧核实对方外籍身份后,果断将其拉黑。
【新闻延伸】 据统计,第14批赴黎维和部队官兵人人都有QQ账号,90%的人在使用微信。在黎巴嫩维和任务区,驻扎着30多个国家的维和军人,加之当地局势动荡、宗教派别林立,网上安全形势暗流涌动。为此,我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每隔半月就要进行一次专题教育和专项检查,并规定官兵必须关闭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定位功能。同时,他们还组织技术力量设立“网络哨兵”,对营区网络和无线信号进行监测管控,及时发现制止违规用网行为。
【外军瞭望】 在黎巴嫩的柬埔寨维和部队明确规定:禁止军人使用手机登录“推特”“脸谱”等社交网站,以防敌对势力渗透。一些国家的维和士兵使用的手机只有通话和收发短信功能,且只能在有限的休息时间使用,其他时段则信号不通。
对外交往莫要“随手拍”
【事件回放】 前不久,我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与西班牙维和营进行友好交流。“咔、咔、咔……”保障组组长杨宏远手中的相机响个不停,留住了一个个友谊瞬间。活动结束,西班牙中尉耶鲁科斯找到杨宏远,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希望杨宏远能通过互联网给他传一张合影。尽管通过智能手机传输照片非常便利,但想到严禁使用手机移动网络传播涉军信息的规定,杨宏远婉言谢绝了对方的请求。回到营区后,他将上级审核后的照片刻成光碟,请人捎给了耶鲁科斯。
【新闻延伸】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介质存储和传输信息的安全隐患众所周知。我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结合任务特点明确要求:不得使用手机存储、传输涉军内容的照片、视频等数据,以防泄密或遭到恶意炒作。针对个别战士在与外军交往时习惯“随手拍”,维和部队详细规定了哪些场合严禁拍照,并禁止官兵在朋友圈、微博等发布涉军内容。
【外军瞭望】 在黎巴嫩的韩国维和部队营区几乎找不到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他们将办公网络和个人电脑严格分离,专网专用以防泄密。印度维和部队强调,各级指挥官既是网络用户也是管理员,必须避免因错误的管理而造成信息泄密。还有的外军自研软件,装备国产或者军队自制电脑、手机,并对手机上网信息实行内容管制,要求官兵在得到上级准许后方可在网上撰文、发帖。
认清灰色言论“真面目”
【事件回放】 这些天,下士张航铭有点烦。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不时受到诸多灰色段子的骚扰,加之最近在网上有关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信息鱼龙混杂,一些帖子还说得有模有样,让人真假难辨。连里组织了几次教育,张航铭这才认清了这些灰色言论的“真面目”。
【新闻延伸】 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成为维和官兵拓展视野的媒介时,一些“改头换面”的不良信息也夹杂其中。身处异国他乡,官兵上网时,难免有境外网页会自动弹出,其中不乏带有消极情绪、灰色思想、低级趣味的内容,官兵们随时面临着多种文化影响和思想冲击。为此,我赴黎巴嫩维和部队见缝插针搞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讲授、串讲辅导、讨论交流等形式与国内同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组织观看《斩断网络背后的黑手》等警示教育片,帮助官兵认清不良信息的严重危害。此外,他们还定期组织分析有害信息,设立不良网站“黑名单”,引导官兵不上境外网站、不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不关注低俗的公众号等。
【外军瞭望】 同在黎巴嫩维和的法国营,通过安装自动监视器,限制军人上网浏览内容及范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官兵接触不良信息的可能性。韩国营、印度营等维和部队也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反黑客、反病毒入侵,对军人上网和内部网站进行监控与规范,保证官兵用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