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呼吁设“大国工匠”荣誉奖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 中国网刘洪庆 摄
“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刻,中国制造业亟需“工匠精神”,建议设立“大国工匠”荣誉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企业家,张天任说;“中国机床产量占到世界的38%,但高档数控机床还靠进口;中国虽然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码头上大吨位起重机的钢丝绳还需进口。‘中国制造’创造出一连串值得骄傲数字的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
工业发展追求速度导致“工匠精神”缺失
历史上,中国制造精美,曾经通过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享誉世界。张天任认为,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是造成当前这种精神缺失主要原因,同时,“过去国家快速实现现代化的急切需求,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速度,从而又陷入了一种浮躁,忽视了‘工匠精神’。”
他还表示,职业技能教育“被轻视”;工人待遇低、晋升渠道窄,距离有尊严工作、体面劳动还有一定距离也导致“工匠精神”缺失。“要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乃至‘中国创造’,必须提升工匠地位,形成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如此‘工匠精神’高扬或为时不远。”
重拾“工匠精神”精琢“中国制造”
张天任认为,“两会”提出“工匠精神”,与我国制造业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时刻密不可分。2016年,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面启动年,“中国制造业一定要做有翅膀的鸟类,而不是飞在风口的猪,必须要拥有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
目前,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张天任认为,正是对于产品锲而不舍地追求极致、完美,一丝不苟确保质量,不断地对工艺设计、材料和生产流程的完善,为他们赢得了口碑和市场。对比之下,消费者普遍对国产品牌认同感低。
如何重拾“工匠精神”?张天任指出,重视职业教育;加大精神鼓励力度,设立“大国工匠”的荣誉称号;在物质上激励,重视、提高工人的待遇。张天任还说:“发扬‘工匠精神’,制造业企业才能把产品的核心技术做细做精做强”。(记者 刘洪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