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医更名续:“西南医科大学”曾存在?或为简称

首页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泸医更名续:“西南医科大学”曾存在?或为简称

泸医更名事件续:“西南医科大学”曾存在?或为简称 曾出版多位名家医学著作

【摘要】 华龙网记者多方求证获悉,官方记载没有正式挂牌的“西南医科大学”,该名或为代称或简称。律师表示,如果涉及校名重名的是简称,虽不受法律保护,但其历史上已经存在过,应该受到尊重。

原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持续引起风波,西南医院三度发声提出反对和抗议。事实上,泸医这样更名,或遭遇重名。日前,微信上一篇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确曾存在》的文章引起网友热议,并附上以西南医科大学名义出版的多本医学著作。华龙网记者多方求证获悉,官方记载没有正式挂牌的“西南医科大学”,该名或为代称或简称。律师表示,如果涉及校名重名的是简称,虽不受法律保护,但其历史上已经存在过,应该受到尊重。

  网友发文晒图 称“西南医科大学”曾存在

近日,一名自称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生杨震的网友,在微信公众号“医史微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确曾存在》的文章。文中,其举出多个例子称,“西南医科大学”曾在1950年左右出现过。文中晒出了多本旧书,封面均印有“西南医科大学”字样。

文中表示,第三军医大学官方网站在“学校简介”一栏中写到:“学校于1954年由原第六、第七军医大学合并而成,第六军医大学前身系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和原国立中正医学院,第七军医大学前身为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

这样说来,第三军医大学的前身有好几个: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原国立中正医学院以及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

文章称,史料记载,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是在解放战争中建立起的军医学校。解放战争后期,短暂驻扎于南京。1950年,该校曾一度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卫生部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应该在1950年初这个时期诞生的,但是具体的命名时间并不清楚。

华龙网记者致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工作人员表示,该院的确有一位名叫杨震的医生,为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随后,记者通过多种方式尝试联系杨震本人,但截止发稿时仍未联系上。

 细菌学实习指导检验法 (1950年出版)【2-4-5】 作者:周郁文

细菌学实习指导检验法 (1950年出版)【2-4-5】 作者:周郁文

记者求证:多本医学书籍证实“西南医科大学”名讳确在历史上出现

针对文中的说法,记者查询资料得知,“西南医科大学”的名讳确实在历史上出现过。

记者在知名中文旧书网上交易平台“孔夫子旧书网”中输入“西南医科大学”,有18个完全相符的旧书商品。这些旧书均看上去年代久远,书页泛黄。

 生理学大纲 作者:吴襄

生理学大纲 作者:吴襄

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我国著名循环生理学家吴襄所写的《生理学大纲》,他曾在1950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讲授生理学。该书白色封边封皮的右上角,竖排印着“生理学大纲”的黑色繁体字,左下角印着“西南医科大学”字样。

除了这本《生理学大纲》,“西南医科大学”还出版了《中级药物学》《解剖学》《细菌学》《骨折与脱位》等多部医学著作。这些书籍的出版日期,大多数在1950年到1951年之间。

但记者查询史料,并未找到有正式挂牌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的学校。

历史专家:没有官方挂牌的“西南医科大学” 或是简称

为验证“西南医科大学”是否真实存在,记者向多名重庆本土历史专家学者进行了求证。专家表示,历史上并不存在官方正式挂牌的“西南医科大学”,或存在高校使用“西南医科大学”名讳进行出版、交流工作等,以此为代称或简称,并获得人们认可。

西南大学教授、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潘洵表示,历史上正式挂牌的学校中,没有以“西南医科大学”为校名的高校。第三军医大学的前身第七军医大学,曾在1950年短暂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卫生部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或许是其简称,且存在不到一年时间。

西南医学第1卷第3期

记者发现,在1950年至1952年间,第七军医大学曾先后四次更名,带有“西南”二字的时间不到1年半。

“历史上,官方提法中没有‘西南医科大学’的说法,此名称或许是当时环境下的民间简称。”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副馆长、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钱锋表示,“抗战后期,整个西南地区都统称为‘西南大区’,出版书籍、简称高校上有类似称法也就不足为怪了。”

钱锋表示,众多医学著作以“西南医科大学”的名义出版,意味着其在历史上曾获得过人们的认可,这段历史是客观存在的。

解剖学实习指导【卷一卷二】南京版

声音:高校更名不可混淆历史 呼吁理性看待协商解决

针对“西南医科大学”的校名,重庆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委员、合纵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宏表示,对更名表达反对意见的西南医院,更多是出于商标法的角度,担心原泸州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改名后简称“西南医院”,会对病患造成误导,构成不正当竞争。

而从知识产权角度来看,此事的关键在于“西南医科大学”是否在更名之前就已经被正式使用,出现重名。虽然“西南医科大学”只是简称,不是正式校名,不受法律保护,但其历史上已经存在过,并出版过多位医学名家的书籍,应该受到尊重,涉事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为此,众多网友发出呼吁,对泸医更名应理性看待。高校如果盲目跟风获得“名牌”,不仅会割裂、黯淡或混淆相关大学的历史文化符号,给相关大学和单位造成困扰和反感,也不利于保留人们对相关大学长久以来形成的记忆,减损社会对相关高校的认同感。

中级药物学 1951年三月初版

重庆市教科院副院长王玮虹认为,高校改名需慎重,太过于追求校名会导致教育浮躁。“越来越多的高校从‘学院’改为‘大学’,却未把教学质量跟上,这并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西南大学副教授、重庆作家郑劲松表示,从更名的初衷来看,原泸医是想提升自身教学品牌。“出于高校本身考虑,通过更名来求发展无可厚非,但如今各高校的名称渐渐同质化,特色属性不断消失,这未免本末倒置了。”

他表示,著名高校之所以著名,根本上不是靠名称来吸引眼球,而是靠扎实的办学质量、厚重的历史文化取胜。校名起的再大再好听,如果没有教育成果,也是枉然。在网络上宣泄情绪,并不能助于解决分歧,涉事双方应坐下来理性协商,各述理由,共同发展。

(记者 黄宇)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1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17051177829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