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见解:跳出口水仗关注真问题
我们现有的处理问题的渠道不够畅通,缺乏社会信任,法治化的进程有待提升
北医三院产妇死亡事件的真相已经成为罗生门,甚至在专业机构鉴定出现后仍有阴谋论出现。每个人只看到自己眼中的真相,共识变成稀缺资源,现在大家已经不关心、或者说没有那么关心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是带入各自的情绪,陷入一种自我表达中。
比如,已经有一些网民在网上发帖或是人肉死者一些相关的信息,说死者丈夫是不是逼迫其怀孕、死者婆家关系是不是难处、死者丈夫是不是“直男癌”等等。这已经跳出了对事实的关注,转向道德层面的讨论。事实的确定需要专业调查,多数人没有太多可置喙之处,而道德问题,则一般人都有抑制不住的表达冲动,带入自己的经历、观点,有好多话可说。事件已经被淹没于这样的泛道德话语之中。
调查清楚或许存在很大难度,但是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说,我们还是希望在事实上有确凿而清晰的结论,而不是仅仅止步于引用双方的口水话。而且,不仅仅要关注事件本身,更要关注事件背后的大背景、所涉及的社会问题。
此次事件有好几个背景性的社会问题值得引起注意:一是全面放开两孩背景下,社会对于生育问题十分关注,特别是高龄孕妇的生育问题。二是青年科研人员的生存状况问题,特别是女性科研人员面临晚婚晚育的情况。类似职业的女性在传统的社会生育压力下,身体健康面临着很大风险。这都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单位制度、单位思维的问题。这次医疗纠纷和以往不同,引起了单位的介入,甚至公对公发出公函。从这个现象的背后我们可以读懂什么呢?一个是个人的无力,确实在医患纠纷面前,患者作为个体,他面临的是医院这个单位,这个庞大的专业机构,个人调动的资源有限,容易处在弱势的地位,本能地会寻求机构的救济。二是很多人还是抱有传统的思维,觉得我在单位工作,单位就应该管我的各种事情,个人问题也应该找单位。之所以这种思维方式难以摆脱,根子还是在于我们现有的处理问题的渠道不够畅通,缺乏社会信任,法治化的进程有待提升。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本报记者胡雅婷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28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