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号贩子问题需要厘清几个关系

首页 > 资讯 > 时评 > 正文

南方日报:号贩子问题需要厘清几个关系

近日,一名女子在北京一家医院怒斥黄牛抢号的视频引发热议。

号贩子并不是新生群体,如同春运期间专门抢购车票的黄牛,面对大医院挂号“一号难求”的巨大需求,尽管名不正言不顺,他们依然在“产业链”中过得风生水起。号贩子到底有多猖獗,看看该视频的转发量和点播量就能估摸个大概:这段视频戳痛了许多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窝。问及号贩子何以大行其道,不少人反射式地想到医院同其可能存在利益关联,但过分情绪化的“以为”往往容易遮蔽事实。

对号贩子的愤怒,大家感同身受,不过涉及到具体事实,我们仍需讲究切实的证据。根据视频以及部分在场者的回顾,事实是:女子在排队轮到自己时没有抢到号。尽管她排号相当辛苦,尽管她陈述的关于号贩子从300元到4500元价位炒号的情况可能属实,这些都不能推导出其排号失败是号贩子暗箱操作的结论。我们不能将一种社会情绪无限地投注到对一桩事实的确证上。所以,医院和卫计委的表态未必是打官腔,医院在事发后为其安排了其他医师会诊,并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这些都无可厚非。

病人挂号就诊,最直接的关联方是医院,但病人和医院这样简单的二元关系并不能解释所有问题。有人以为,号贩子横行与医院的保安甚至医务人员包庇有关。这种意见并不严谨。许多记者调查发现,号贩子往往抱聚成团,成立“公司”,内部互有分工,在前线抢票的多是用低廉薪资雇佣的专门人员。换句话说,在分层管理结构中,他们没有必要为贿赂医院保安等人员增加成本,愿意出卖劳力、全职抢号的大有人在。不过,即便撇清“私相授受”的嫌疑,医院对抢号者也确实无执法权限,保安人员也常常没有真凭实据证明对方抢号,可是,面对专职抢票人员,管理人员不会感觉眼熟?其中是否有“人情观”在作祟呢?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确实不均衡,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优质资源相对集中也是事实。不少学者认为,医院资源的供不应求才是号贩子生生不息的根源。这有一定道理,可在逻辑上却显得有些不自然。医疗资源具有公益性,并不能完全用市场规律来解释。无论一个国家医疗事业如何发达,医疗资源都会维持在相对不足的状态,这是因为医疗条件改善的同时必然迅速抬升相应的需求。医疗资源的充沛与否直接影响的是由于资源不足所致的看病难问题,不是号贩子问题。号贩子存在的根本原因,不是他们率先掌握并垄断了有限的资源,而是由于他们在法律边界制造出新的资源,并以此牟取暴利。挂号对于病患是成功就诊的前提,对于并不需要就诊的号贩子则没有任何程序和功能上的意义,换句话说,他们把持了病人就诊的钥匙,原本钥匙只能属于病人,由于这在常识上理所当然,法律并未对其做出清晰界定。

号贩子屡禁不止,广大群众是最大受害者,白衣女子怒斥黄牛的视频受到全社会关注,带有偶然性,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于这样的偶然渠道。在法律上厘清医院挂号等单证使用权责,建立更普遍的监督举报机制,对于买卖挂号单证等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医疗机构定期考核管理人员等措施,都有实施之必要。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