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特战旅50余种保障模式提升作战能力
卫星提供通信与定位服务,无人机、雷达传来实时侦察信息,“量身订制”装备物资保障战术行动……1月中旬,在某演练场密林深处,第42集团军某特战旅一支由数人组成的特战小组穿越重兵布防的蓝方阵地,寻找对手隐蔽的指挥所。
“现代战场对特种兵提出更高的要求,战斗保障也要从千篇一律走向‘任务订制’。”该旅旅长胡宗平介绍,根据不同的地形、敌情、天候及任务区分等多个要素,他们研究制订50余种战斗保障模式,有效提升了部队作战能力。
后方情报中心对对手兵力的调动、防御态势的调整进行分析整理后,都会传到一线特战队员的信息终端上。根据上级实时传输的情报信息,特战小组成功避开蓝方布防阵地,从防御“缝隙”里钻了进去。“特种兵犹如尖刀上的刀尖,后方的保障力量如同刀身和刀柄,没有后方的保障,刀尖是难以插进敌人要害的。”该旅参谋长田伟告诉记者,在行动前,各级对任务所需的情报、通信、火力、兵力等诸多情况展开系统研究,专门调集卫星、无线通信网、远程火炮及空中力量对行动进行支持。
在行动方案上记者看到,特战小组按照任务,区分为狙击手、武器手、通信手等多个岗位,而每个人携带的装备物资各不相同。“特种小组人数较少,且深入敌后,体力是十分宝贵的战斗资源,携带的每件物资都需精细筹划。”田伟说,该旅摒弃了过去战备物资整齐划一的习惯,结合任务情况、人员特点、专业需求等,有针对性地携带各类战备物资,确保什么有用就带什么,需要多少就带多少,真正实现精细化、专业化的特种作战保障。
突破一道道防线,特战小组发现蓝方指挥所,通过定位设备,迅速将目标坐标信息发回情报中心。不多时,导演部显示,蓝方指挥所被远程炮火覆盖,“斩首”任务完成。撤离时,特战小组与蓝方展开激战,并丢弃了部分物资。后方指挥所迅速联系空中力量,在计划补给点空投补给箱。执行协调任务的参谋人员介绍,特战队员携带的装备物资,在出发前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类,遇到危急情况时,能够分级丢弃,同时后方也制订详细方案与之对应,最大限度达到完成任务、安全撤离的目的。
“对于专业化、精细化的特种作战保障,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胡宗平说,战斗保障必须要与情报信息、战备、训练等多项工作相结合,系统筹划,才能更好地发挥特种作战的威力。(濮照、李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