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智“战颅”起惊霆(强军路上)
提起打仗,很多人都知道,指挥所被誉为“战神之颅”。喜看“战颅”添奇智,2015年12月,经过5年艰苦攻关的某重要指挥控制系统顺利完成研制,正式装备部队,为进一步提升联合作战指挥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担纲该系统研发的“战队”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总工程师刘忠教授就是这个“战队”的领头人。
观念一新,柳暗花明
指挥控制是“艺术”还是“技术”?是“哲学”还是“数学”?是“经验”还是“经典”?面对一些人的疑问,刘忠说:“不是单选,而是多选。”
观念一新,柳暗花明。实战中,“作战规划计划”“目标决策分析”两个环节最为重要。然而,过去我军作战指挥体系条块化分割、层级化复杂等问题较为严重,指挥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一度严重掣肘了战斗力的提升。
有一次演习,敌情通报下达后,“红军”各指挥所分头制定作战计划。等到精密的作战计划制定完毕后,“蓝军”突然“不按常理出牌”展开超越式攻击,“红军”大乱。在战情已变情况下,有的“红军”分队竟仍按原计划向没有“蓝军”的阵地发起进攻……
一次协同作战中,由于各军兵种制定的计划各自为政,不同装备间出现电磁互扰,作战效能大幅降低……
刘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知道,不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仅凭人脑的经验化决策,是无法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
面对急迫的军事需求,刘忠经过大量调研和刻苦攻关,终于带领团队开发出数字化作战计划系统,将战场兵力、作战行动、打击效果、战场环境影响等要素数字化,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军事运筹”“专家系统”等高技术进行计划生成和推演评估。
该系统一经使用,就彰显耀眼的光芒:人工需几天甚至一个月才能制定出的作战计划,在系统协助下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庞大的作战要素之间协同规划,指挥员结合系统很快拿出了最优方案;甚至一些“想当然”的问题计划在它的“火眼金睛”下也被及时纠正。
指哪打哪,关键在指哪
“擒贼先擒王”是传统战争中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在信息化战争中,“目标体系分析”却颠覆了这个观念。
近日,俄军用精确制导导弹炸掉了ISIS的一个帐篷引发官兵热议。很多人认为,价值千万以上导弹炸掉一个100块钱的帐篷何其浪费?
“这很可能是一场精彩而精准的信息化指挥控制。”刘忠微微一笑,忆起一桩往事。
一次拟定作战对抗计划,面对“蓝军”庞大的作战体系,部队指挥员习惯性选择对“蓝军”指挥所实施精确打击。然而,刘忠通过目标体系分析发现,这一选择“不靠谱”。他给出了新的打击思路:摧毁“蓝军”隐藏在一处帐篷内的信息处理站。
指挥员大惑不解。通过系统推演,原因大白:“蓝军”指挥所一般深藏地下、防御极强,且在作战体系内还有好几处备用指挥所,一旦某处遭受打击,其他立刻能够接替指挥,基本不受影响。在复杂网络中,经过科学计算,他们发现几乎“蓝军”所有指挥所与侦察力量通信都要经过该信息处理站,该站虽隐蔽却容易打击。一旦将其摧毁,必将瘫痪“蓝军”指挥体系。
“指哪打哪,关键在‘指哪’。指不对方向,威力再强大的导弹也只是个‘大鞭炮’。”事后,指挥员感慨地说:“有了高科技‘外脑’,指挥员才能更好地科学决策,仗才能打得事半功倍!”
就这样,刘忠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推动了指挥控制领域的技术发展,科研成果多次在重大任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2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