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俄国家防御指挥中心:红场附近地下3层隧道网
“学霸型”战将领导“战争之屋”——俄国家防御指挥中心负责人米津采夫中将其人其事
“先生们,你们可以在这里开战了,这就是‘战争之屋’!”这是美国《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俄罗斯国家防御指挥中心(NDCC)时使用的开场白,该机构不仅是俄武装力量的“大脑”,还协调其他政府强力部门,整合全国政治、经济、科技等资源,其地位堪比二战期间的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防御指挥中心在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心负责人米哈伊尔·叶甫根尼耶维奇·米津采夫中将更是俄军的“灵魂人物”。
人生因电影而改变
米津采夫,1962年9月10日出生于伏尔加州夏姆任斯基区的阿维林斯卡娅村。童年时代,米津采夫曾看过一部名为《军官们》的电影,讲述一群红军战士在国内革命战争和伟大卫国战争中的成长经历,这部影片对米津采夫的影响很大,他后来回忆说:“从那以后,我立志要成为现实中的瓦西里·拉诺沃伊(片中主人公的名字)。”需要指出的是,米津采夫的父亲也是一名军人,他在王牌近卫第76空降师(驻梁赞)从一名列兵干到了排长,他经常告诉儿子,部队是非常有意思的地方,男子汉应该在那里得到锻炼。
上学期间,米津采夫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从小学到中学,他都是学校里公认的“头雁”。1978年,上完八年级的米津采夫考入加里宁州苏沃洛夫军校(位于特维尔市)。1980年,他考入基辅诸兵种高等指挥学校。1984年毕业后,米津采夫以中尉军衔来到苏军驻东德部队集群的一个坦克师,先后担任侦察排长和侦察连长。1989-1990年,米津采夫在驻东德部队集群的坦克师侦察营担任副营长。
1991年苏联解体后,米津采夫随部队撤回俄罗斯,随即被调到外高加索军区的一个摩托化步兵师,担任摩托化步兵团的侦察主任。1992年夏,外高加索军区改编成俄罗斯驻外高加索部队集群,米津采夫担任一个山地摩步营营长,军衔晋升为中校。
在外高加索工作期间,米津采夫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在苏联时代,外高加索军区涵盖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加盟共和国,当苏联消失后,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普遍对俄罗斯采取敌视态度。结果,呆在这些国家的俄罗斯驻军处境尴尬,部队里的少数民族指战员普遍消极怠工,无心战备,然而米津采夫凭借对祖国的忠诚和对军队的热爱,不仅自己坚持下来,还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王牌部队。
1993-1996年,米津采夫被上级选送到莫斯科诸兵种合成学院(原为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切列波维茨基高等无线电工程学校,担任德语教员。1997年,米津采夫进入俄军总参作战总局,担任高级作战参谋。2001-2003年,米津采夫进入总参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担任总参作战总局方向组组长。2007年,他升任作战总局局长兼莫斯科军区副参谋长。2010-2012年,米津采夫继续担任作战总局局长,先后兼任北高加索军区(该军区在“新面貌”改革中撤消)和南部军区的副参谋长。2012年8月,他担任总参中央指挥所主任。2014年2月22日,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尽管工作很忙,但米津采夫仍不忘陪伴家人,每次休假回老家,他都把全部时间花在陪伴父母上。他还为家乡的学校捐赠了五台计算机,以示心怀桑梓。在出任总参中央指挥所主任后,经上级批准,米津采夫还兼任全俄国防与爱国主义教育协会莫斯科分会主席,参与青少年的国防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