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能止于反对“虎妈狼爸”
教育部网站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对孩子因材施教。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10月20日中国新闻网 )
虽然《意见》从不同角度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指导建议,但在不好好学就意味着不能进一个好学校的当前,在笔者看来,教育制度才是“硬伤”,期待反对“虎妈狼爸”来搞好家庭教育无异于“缘木求鱼”,要想搞好家庭教育,还需宽严相济,理性育人。
当前,走在学校门口,是拼车的时代;走到小区门口,是拼孩子才艺多少的时代;妇女聊天,是拼我家孩子在哪个名校,学习多好,熬夜到多晚,也许这才是“虎妈虎爸”们生存的“社会土壤”。
“虎妈虎爸”们对孩子进行法西斯式训练,这种训练看似没什么问题,但是这种训练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对社会的危害性却是非常致命的;其实,哪个孩子不是爹妈心头肉?没事谁愿意主动加负?可是去看看现在的小学招生要求,就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要求小学入学识字过百,英语口语流利,没有这种决定人生的竞争,哪来的负担?这是成为“虎妈虎爸”们存在的“现实土壤”。
社会上之所以出现“虎妈狼爸”,还不是被教育体制逼的吗?《意见》一出,搞得好像是家长的责任,其实教育弊制不除,应试教育方向不改,这个《意见》就是空话。事实是高考制度不变,谁减负谁倒霉。学校搞减负把教学任务推给家长社会,又不让家长严格教育小孩,迷茫的不仅是受教育的孩子。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有虎妈虎爸才能教育出成绩好的孩子,其实父母的修养和素质也很关键。孩子的教育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更不要磨灭孩子的天性。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对父母的职业素质要求很高,可惜绝大多数父母都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了。
但在笔者看来,“虎妈狼爸”眼中的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等等,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但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
教育孩子各有其说,比如,减负、兴趣、报班、成长规律等事情,几乎不是一个家庭解决的事情,有的是体制机制问题,有的是风气问题,要改,就得从根本去思考问题。家庭教育绝不能止于反对“虎妈狼爸”,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致孩子家长处于重压之下去竞争,岂是一句空话可解决。也许将教育资金、资源分配均衡一些,甚至应向重点以外院校倾斜一些,改变僧多粥少,减轻竞争压力,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