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单菜市场重张老味道还在 可使用手机一卡通付账
昨日上午,顾客拥入时隔18年重新开张的东单菜市场,因人流过大市场一度采取了临时限流措施。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东单菜市场重张 “老味道”还在
被拆18年后迁址和平里西街再开业;老牌匾重现老字号进驻,可使用手机、一卡通付账
新京报讯 (记者郭超)大带鱼、大虾酥、自来红……昨天上午10点,迁址和平里西街地坛公园北门的东单菜市场重新开张。大量被吸引来的市民光顾老市场,进行中秋节采购。因顾客太多,市场还一度采取临时限流措施。
“提起东单菜市场,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东单菜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始建于1902年,曾位于东单路口西北角的东单菜市场,一度是老北京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1997年被整体拆除。如今老市场重张,不仅保留了以前老牌匾、老字号等“老味道”,还增添了手机、一卡通等新的支付方式。
肉菜直供 较普通市场便宜三成
重新开张再加上有打折促销活动,东单菜市场从上午9点开门后,不到半小时就挤满了顾客,并一度导致和平里西街北口交通拥堵。为保障安全,上午10点多,东单菜市场不得不暂时采取了临时限流措施,由工作人员在门口劝导顾客暂缓入店。
以前就在东单菜市场对面的胡同里居住的王桂英,昨天约着老姐妹一起来逛市场。“以前市场还卖洋货,现在这儿也有”,在进口食品区,满货架的外国罐头勾起了王桂英的回忆,而曾经老市场里的那些“洋货”,只卖给东交民巷“洋人”。
从负一层的生鲜区再逛到二楼的特色食品区,王桂英认真比对价格,细细算账。在比较了蔬菜、大米、面粉的价格以后,王桂英认为这里的价格比超市要便宜,“黄瓜才1.2元一斤,外面这么新鲜的要卖1.4”。
“蔬菜和鲜肉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市场销售部负责人介绍,东单菜市场货品由分布于北京延庆、天津武清、河北张家口等地的蔬果产地、禽畜养殖基地直接供应,价格比其他普通菜市场、超市便宜约三成。
线上菜市场 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新落成的东单菜市场上下共7层,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经营生鲜瓜果蔬菜、各类副食粮油和日用百货,并设有主食厨房、高档烘焙区和老字号体验区,汇集各省名优特产及各国高档进口商品,经营品种达15000余种,方圆5公里范围内的30万户居民将受益。
“东单菜市场的牌匾还是当年郭沫若先生亲自题写的”,菜市场特别根据老照片,对东单菜市场老牌匾进行复制。市场二层还设立老字号体验区,目前已确定有近10家老字号进驻。
重张后的东单菜市场,也引入了现在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市场运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东单菜市场不会简单地恢复原有菜市场的商业模式,而是形成“天上有云、地上有网、体验有店、供货有流、服务有点”的新型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模式,“东单菜市场悠惠生活”O2O服务平台也应运而生。
“除了百货、副食,菜市场的蔬果、生鲜和老字号都统一上线,线上线下统一价格,并实现实时发货。”该负责人介绍,消费者在家里就能享受送货上门了,也让老字号跟上时代步伐。
此外,在支付方式上,市场同时引入了支付宝和一卡通支付渠道,9月30日之前,支付宝支付还会享受到满60元减30元的优惠,每天限1500笔。
■ 追访
四大菜市场之一 正申报“北京老字号”
东单菜市场原经理姬光介绍,据记载市场最早由法国人修建,名为“EastMarket”(东市场),意为北京东边的大市场,由于靠近当时的“使馆区”东交民巷,来这里的外国人很多,市场里也常年销售外国货,巧克力、红酒都曾是这里的稀罕货,所以东单菜市场在老北京四大菜市场中也是高档的购物场所。
东城区档案馆保存的《历史久远的北京菜市场》资料记载:“东单距离皇宫和早年的外国使馆区东交民巷较近,周围居住着许多王公贵族、官僚政客,以及外国使者和驻华机构的人员。为供应这些消费者的需求,从1902年起,这里商贩云集,摆摊成市,贩卖鸡鸭鱼肉、干鲜果品等商品。其中,较大的摊位有四合顺、德茂长2户鸡鸭鱼摊。平日接纳顾客二万人次。”
1938年起,东单菜市场由日本人管理。日本建筑师二松亲自主持了菜市场的整修。当时的协和医院、北京饭店等都在这里采购。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日商才退出菜市场。
姬光回忆,1955年前后,菜市场实现公私合营,菜市场内还有一些摊位是个人经营的。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营品种更加丰富,最多时达到了8000多种,分18个大类。90年代初期,菜市场营业时间从早7点到晚9点,成为北京市民们最喜爱的菜市场之一,直至1997年被整体拆除。
东城区商务委主任刘健表示,旧市场消失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但东城区着力异地恢复这些口碑好、老百姓信得过的菜市场,要让老牌子重新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东单菜市场正在申报“北京老字号”,并规划创立自己的品牌产品,“不仅是恢复东单菜市场,还要留下老北京的特色和文化,还有老北京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