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薪火从“牛粪时代”跨进“蓝金时代”
《“礼”赞60年·故事中的炫变》十大主题故事之一
南疆薪火从“牛粪时代”跨进“蓝金时代”
编者按: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全面展示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天山网策划推出大型全媒体、多语种主题报道《“礼”赞60年·故事中的炫变》,从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角度出发,通过讲述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安居富民房、内高班、高铁开通、双语教育等10个主题故事,展示60年来,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的大变化,献礼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天然气利民工程让南疆民众进入“蓝金时代”》为系列报道第一篇。
拜城县一户居民家庭用上天然气。
天山网讯(记者庞雪芳报道)“用上天然气这五年来,村里一百多个巴郎子娶回了外村的姑娘……” 洛浦县洛浦镇布拉克曲凯村村支书吾吉尼亚孜·吐尔逊一脸得意的说。
“山里的日子太苦了,住的是石头房,烧水做饭全靠烧牛粪。那时我还小,放牧时脚冻得受不了,就把脚插进热乎乎的牛粪里取暖。现在搬进牧民新村,用上天然气,再也不用烧牛粪做饭了。”乌恰县黑孜苇乡康西维尔村柯尔克孜族牧民居来提·库尔班感慨的说……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塔里木油气事业的发展,“气化南疆”工程提上议事日程。根据中石油的部署,按照“长远规划、逐步实施”的思路,塔里木油田坚持不懈地推进“气化南疆”工程。1998年6月,塔里木油田建成轮南到库尔勒市输气管道,1999年10月正式向库尔勒市管输天然气,“气化南疆”工程由此拉开序幕。2004年,塔里木油田共投入10多亿元开发中小气田,建设输气管线,向周边县市供气,让当地百姓用上清洁的天然气,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2009年底,塔里木油田已经向南疆五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州、阿克苏地区、巴州)依托条件较好的25个县(市)供气(其中喀什地区、克州、和田地区南疆三地州有12个县(市)实现供气),2009年供气量达到8.7亿立方米。
工作人员正在安装天然气管道。
用上天然气,再也不用烧牛粪做饭了
搬进新居,用上盼望已久的天然气,柯尔克孜族牧民居来提·库尔班兴奋不已:“我从游牧生活一下子就跨入了新时代”。
四月初的帕米尔高原依然是冷风飕飕,乌恰县黑孜苇乡康西维尔村152户牧民的新家却温暖如春。
居来提清楚记得,去年春天他和152户牧民,搬进了由常州援建的牧民新村。起初,天然气对他来说很陌生,心里总觉得能燃烧的“气”不可靠。后来,用上干净的燃气炉灶后,他就喜欢上了这股福气。
“手压阀门,轻轻一摁一转,小火苗就出来了,多像蓝色的花朵。”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居来提的妻子不厌其烦地向宾客展示家里“必游景点”,在她看来,那蓝蓝的小火苗是她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
“村里距阿克莫木气田6.6公里,两年前塔西南公司投入430万元,从气田接了一条输气管道,把天然气通到了家家户户。有了天然气,男人把家交给女人打工去了。去年,全村人均收入5024元,今年要增收1000元。”村支部书记马塔依·卡德尔说。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中石油进一步加快推进气化南疆进程。
2010年7月14日,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在喀什举行开工仪式。工程将集中利用三年时间修建新的输气管道,向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州)以及途经的阿克苏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团场还未气化的县市及团场供气,向已经实现供气的县市扩大供气。
2013年7月,工程总投资62亿元的环塔里木盆地的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成投运,长度2424公里,日均供气量170万立方米,冬季每天最高达300万立方米,共新增气化12个县(市)、20个农牧团场,并向已气化的县市增加供气量。这样,南疆三地州24个县(市)都可以实现气化(偏远的阿合奇县、乌什县、阿瓦提县、塔什库尔干县后期建管线或供应CNG)。工程建成后,与塔里木油田先期建成的供气管网连通,形成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主干管网,使五地州全部县市逐步用上天然气,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目前,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主管网,南疆三地州和阿克苏地区、巴州42个县市、20个农牧团场实现气化,400万百姓受益,已累计供气200亿立方米。
工作人员前往居民家安装天然气。
用上天然气,结束烟熏火燎的柴煤时代
2010年,中央决定举全国之力对口支援新疆后,中石油提出“产业大扶贫”的理念,启动建设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让资源地各族群众得到实惠。自治区将其作为促进新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重大决策部署、调整南疆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
2013年7月30日,投资64亿元的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成投产,形成了环塔里木盆地2424公里长的天然气管网,惠及南疆五地州75%的城镇、400多万人口。
“以前煤烧火做饭取暖,家里熏得黑糊糊,浑身都是煤烟味。现在家里有了天然气,房子干净了,还能随时洗个热水澡。”说起新生活,帕提古丽·米吉提满脸笑容。
被誉为“丝路明珠”的喀什老城区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2008年的老城区房屋改造中,喀什首先启动天然气入户工程,帕提古丽一家率先用上了天然气。
喀什地区发改委党组成员崔文生介绍,截止到2014年底,喀什地区天然气用户超过80万户,城市用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
说起天然气利民工程的好处,洛浦县洛浦镇布拉克曲凯村农民阿布都瓦格·依明感受最深:“我们用上了全国最便宜的气,1立方不到1块钱。一年下来做饭和取暖,2000块钱就足够了。”
从塔里木盆地东北部的库尔勒,到南部的和田、墨玉、洛浦,再绕到西部的喀什、阿图什,折回到阿克苏……被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主管道串起来的南疆五地州,从“烟熏火燎的柴煤时代”,进入了天然气的“蓝金时代”。
和田洛浦县城南入口矗立着一座高2.5米的褚红色石碑,上面镌刻着一首《洛浦感恩赋》——“辉煌铸就戊子年,油地帮扶气入县。央企风范民领略,柴气换代暖人间。”
用上天然气,山川更秀美 城市更舒心
随着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的实施,环塔里木盆地沿线城市用清洁能源代替部分电厂、窑炉、化工企业和居民使用的煤气、煤炭和柴火,以气代油、以气发电和城市“气化”工程,大大方便了百姓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
南疆三地州是新疆经济欠发达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贫困县约占南疆全部县市的一半。长期以来,南疆群众做饭、取暖以烧柴为主,每年烧掉的林木达几十万吨。由于常年砍伐胡杨、红柳等荒漠林木,造成当地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在当地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
在和田洛浦县,一进城迎面就是高耸的功德碑,朱红色的大理石碑上刻着一首诗:辉煌铸就戍子年,油地帮扶气入县;央企风范民领略,柴气换代暖人间。洛浦是和田地区最早用上天然气的县之一,小县城实现了燃锅炉供暖后,生态面貌变了样。3年前,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还是沙包连着沙包的荒漠,如今已建成10万亩生态园。一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园区里,生长着色块分明的特色林果、生态胡杨、红柳大芸等沙生植物。
“过去嘛烧柴火,近处的红柳砍光了,就赶着毛驴车去更远的地方,拉一车柴来回要好几天。现在嘛住上了新房,用上了天然气,不砍柴了多种树,给子孙留下一片绿色!”70岁的努尔买买提·吾吉挥动坎土曼干得欢。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实施后,和田地区天然气入户每年以万余户的速度增加,今年将突破10万户,燃气汽车达2万辆。按一辆车每天降低成本80元计算,一年所有“油改气”车可增收5.8亿元。
而在祖国最西端克州乌恰县一片整齐高耸的安居房——阿依不拉克新村内,已经年近7旬的阿不都热合曼·卡德尔说起自己亲历的变化,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过去我们住的是毡房,烧的是牛羊粪。现在我们住上楼房,看上了大彩电,用上了天然气。”
十年前,南疆重镇喀什市居民炊事、取暖使用的能源中,主要以柴草、煤碳为主。每天早起,柴草、煤碳燃烧后排放的烟尘飘浮的半空中,遮云蔽日,到了冬季更是严重。而如今的喀什已是炊烟清淡,蓝天罩顶。即使是冬季,也不见了雾霭沉沉的天气。而这一切,天然气的使用功不可没。
天然气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喀什人的生活习惯,更改善了喀什人的生存环境。据测算,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供应的天然气可替代120余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万吨。由于烧柴的少了,野生林木得到很好的保护,生态平衡向着自然、原始的方向转变,山川更秀美,城市更舒心,区域生态保护水平得到提升。
据喀什地区相关统计数字显示,目前,这一地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期间的2.94%提高到4.02%,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4.9%提高到23.5%。
天然气的广泛使用,不仅改善了民生,还改变了南疆五地州的经济发展环境。
早在1983年,喀什地区的泽普县就充分利用柯克亚作业区的油气资源启动了炼油、化肥、液化气为主的“三项工程”建设,在南疆率先搞起了炼化产业,至今对南疆三地州的工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南疆五地州把油气产品深加工作为招商引资和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一号工程”来抓,不仅依托油气资源建起了塔里木大化肥项目,还相继促成美克化工、雅戈尔织布、远东陶瓷、胜利石油和西部瑞普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入驻,油气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一体化的油气深加工产业链正在完善,为南疆经济实力提升带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