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学校的去留何不听听百姓声音?

首页 > 资讯 > 时评 > 正文

爱心学校的去留何不听听百姓声音?

30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西昌市索玛花爱心学校被拆事件,凉山州教育局称社会力量办学和支教必须依法依规。此前,网上热传的“最悲伤作文”《泪》,上传者即为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8月31日京华时报)

8月5日,接受完新闻1+1采访的凉山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阿呷还承诺:帮助解决索玛花儿童村身份的问题,把好事办好。让人始料不及的是,等来的却是学校要被强拆的最后通牒。

强拆自然有强拆的理由,“占用林业用地”,“非法买卖土地、违法违规修建房屋”,最要命的还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这就足以将索玛花爱心学校立刻夷为平地。

而来自索玛爱心基金会的说法则是,“建设过程中,所有建设用地均是爱心人士出资与原住居民签订土地购买协议所得,且是原有土建筑拆除后的原址翻建。”那意思是不存在“占用林业用地”之说。

既然双方各执一词,外人不好评论。其实,爱心学校的存留问题,最应该发声的是老百姓,因为是他们的孩子要读书,如果学校有存在的必要,爱心小学又因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需要拆除,那么,政府应该告知公众新学校的选址在哪里,什么时间能够建立起来,并且不影响孩子读书学习,然而在这一点上政府只是简单地告知“面包会有的”,而对爱心学校拆除后,孩子们如何安置,却没有具体交代。在这方面确实让公众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

原来有一个教学点,两间教室,汶川“5·12”地震后教室被定为危房而被撤销。至此,该村就再也没有“合法学校”,村里的孩子需要走2到3小时,到山下的四合乡中心校就读。据当时统计,学龄儿童失学的169人。现在学校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建起来了,教师也请来了,却又因为“非法办学”,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拆除。这让笔者想不明白。

还有一点让笔者不明白,既然2013年8月15日、2014年3月13日、2015年2月9日曾三次下达责令停止非法办学通知,都没有最后下决心,那么这一次是什么原因,是谁促成了爱心学校被拆最后的通牒?

有一点似乎很关键,虽然新闻没有告诉我们,但这我们完全可以从越西县分管教育工作的陈姓副县长那里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最悲伤作文》对县里是“一个沉重的教训”。“……现在发现一些老师的做法,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对这里产生了伤害。”“要是再闹出一个这个事儿来,你说我们怎么样来承担?”

由此而来的是对支教教师资格证的严要求。尽管整个村子只有两个人识字,在支教点根本没有公办教师愿意去,极度缺乏教师的情况下;尽管在县里有教师编制,却因财政原因配不齐教师的情况下;尽管8月27日早上,项脚乡校长还给黄红斌打电话问多久能把老师派进去。最后却不得不回复,不仅不能要索玛的支教老师,即使有教师资格证也算了,还是不要来了。

由此不难看出,避之唯恐不及的并非“非法办学”,“非法买卖土地、违法违规修建房屋”,“质量安全隐患”,而是受“最悲伤作文”株连,“这里不欢迎你”,因为“一些老师的做法,对这里产生了伤害。”强拆爱心学校,只铲除“黑窝点”,属于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那类。

产生了怎样的“伤害”,又“伤害”到了谁,自不必多说,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如果说饿死不低头,冻死迎风站那叫骨气。但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社会,作为一届政府,本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这一点上又恰恰力所不能及,却因为网友及爱心人士对其子民的帮助,伤害到了自己,这不仅仅是虚荣,更是慷他人志气。

有人为纳入贫困县而欢呼,认为是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有人顶着贫困县的帽子,却在那里大造“形象工程”,竭力证明“比先前阔多了”;有人却因为媒体曝光贫穷而迁怒于爱心小学。一些事真的是不可思议!

开学在即,强拆爱心小学,一百多名孩子的读书问题如何解决,爱心学校该不该拆,辖区内是否所有学校建筑都符合9度抗震要求,需要听听百姓的声音。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