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李克强近期在忙的四件大事:严查简政放权玩花样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经济形势扑朔迷离,中国股市也因内外多重因素出现波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难判断经济的未来走势,但有一个人对未来的判断,此时非常值得你听一听:
在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说,各部门要充分估计国内经济可能受到的影响,但同时也要坚信,中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仍有巨大的回旋余地、市场潜力,还有进一步创新和运用宏观调控的空间”。
除了做出上述判断,李克强更为“进一步创新和运用宏观调控的空间”而忙碌,这些天,通过国务院专题讲座和常务会议,他全力推进四件大事。这四件事情一件比一件具体,但每件事都值得你关注。
第一件事: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3日,国务院还开了一场会——一场专题讲座,这是本届政府的首场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很潮,围绕先进制造和3D打印展开。院士开讲,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都是听众。
当时,李克强就明确表示,当今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升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用创新的手段来推动创业。
这不,在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再次提起。当天坐上发言席的,是3家第三方机构的负责人,而听第三方评估报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措施落实情况的,则是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以及各部委负责人。在这份报告中,有关机构通过20个省的19000余份调查问卷发现,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发布的8个主要政策工具中,“畅通投融资渠道”、“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实施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落实,“离岗创业”、“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等政策工具效能还不够理想。
对此,李克强当场就要求有关部门要抓紧落实,重点解决“痛点”、“难点”。
这次常务会议也最后确定了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措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大众创业提供助力,并要求通过“厉行简政放权、突出结构调整、创新业务模式、加大政策支持”等途径为各种创业创新保驾护航。
至于具体怎么办,李克强说,“各部门务必要主动作为,对于国务院确定的政策措施,一定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决不能光说不干、耍嘴皮子”!
第二件事:严查简政放权玩花样
各级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转变政府职能,把实施行政审批改革作为突破口,效果越来越受到肯定。不过,也有一些部门仍在简政放权改革中“玩花样”,这一点,李克强很清楚。
他在常务会上痛批,“我听到反映,某个地方本来群众办一项手续需要到现场,交100元手续费。现在改革以后,人不用来了,直接发电子邮件,网上办理,但收费一下从100元涨到了500元。简直是匪夷所思!”
他对群众的感受很了解,“名义上说得很好听,‘不让群众跑断腿、磨破嘴’。结果呢?变本加厉多收钱!很多老百姓就说,咱宁愿多跑一趟,甚至多跑两三趟都行,车费也比这少得多呀!”
在他看来,一些地方简政放权的实效显然不令人满意。不少审批事项只是换个“马甲”,从明转暗、从上面转到下面、从政府转到“红顶中介”,各种程序、环节依然关卡林立。
“何以去流弊、除痼疾、解众忧?”总理设问,“答案只有一条,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
他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要严查简政放权改革中“玩花样”等现象,逐项清理收费项目,建立公开透明的“收费清单”,对清单外的事项务必以“法无授权不可为”为准绳,对顶风作案、变相收费的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第三件事:实施精准扶贫
今年已经过半,全年减贫任务仍在推进,扶贫工作也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
扶贫工作完成地咋样?总理并不满意。
他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家应该去基层看看,“有些贫困户的生活看了真是不落忍啊!”
的确,当前落实“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机制有待完善,二是扶贫资金用途分散、约束多,难办大事。
与会的一位来自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负责人就举例说,某贫困县争取到的扶贫资金居然包括9种专项资金,经费使用时约束太强。
对这种现实问题,总理的态度很明确:“我们应该怀着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心和深厚感情,力求有所突破,打破整体扶贫、精准扶贫的障碍。”
他当即要求,有关部门要将“低保”和“扶贫”的统计合并为公开、公正、透明的“一本账”,同时要整合不同项目的扶贫资金,由地方统筹使用。总之,就是要根据精准扶贫要求,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整合资金和资源,提高扶贫成效。
第四件事:在全国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在不少人眼中,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似乎谈不上是应由国务院开会解决的大事、急事。毕竟,它涉及的是教师群体,又限定于中小学教师,着手的则是职称问题,问题实在太具体了,怎么就是大事?
这是因为,在李克强眼里,“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于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基础教育师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对教育尤其是教师,他一直非常重视。2013年8月29日,李克强就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更加注重依靠“人才红利”,必须一靠教育、二靠科技。时隔不久,李克强又强调: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而是教师。
与此同时,中小学校围绕教师职称产生的各种具体问题,李克强也看在眼中。当前,在基层学校,“教师同岗不同酬、分配不合理”,“教师拿到高级职称后脱离教学岗位”,“一些管理者享受高职称工资待遇,却不在教学一线”等现象严重伤害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这是他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他判断,“经过几年来的大面积试点,全面实施改革时机已成熟”,并最终拍板“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
具体怎么干,他给出三条路径:
首先,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
第二,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第三,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四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曹磊、王威、雷崔捷、韩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