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死得起”更要“埋得起”
9月底,广东将基本实现7项殡葬基本服务免费!昨日,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王长胜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时透露了这一信息。他说:“到年底,我们可向全国宣布,广东已经不存在‘死不起’的现象。”(8月5日 《广州日报》)
恪守民生角度,广东省民政厅对7项殡葬服务项目予以免费,无疑为公民个体提供了利益保障。现实中,“死不起”成为公众的吐槽点,殡葬服务中的各种收费项目,缺乏透明性,巨额花费令人无法承受,殡葬产业中的“利益链条”令人痛恨不已。
应该说,广东省的做法,将最基础、最关键的殡葬服务纳入财政专项预算,意味着将由政府埋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铲除殡葬产业中的黑幕,减轻公民个人的负担和压力,从而让“死得起”成为现实。不过,除了实现“死得起”的目的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死后“埋得起”吗?尤其,在当前墓地资源稀缺,价格居高不下的现实下,出于入土为安的考量,“埋得起”显得更加迫切和必须。
面对高价墓地,很多人感叹“生前当房奴,死后变坟奴”。事实上,墓地价格的“高调”上涨,与传统的厚葬观念有关,也存在投资炒作墓地的因素。对于很多人来说,宁愿选择花几万元买高价墓地,也不愿选择壁葬、树葬、海葬等一些相对便宜、生态的殡葬方式。于是,在“入土为安”的传统安葬观念面前,安葬形式更集中在墓葬,由此也推升了墓地价格的“节节高升”。
早在2012年,民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要加强对经营性公墓定价行为的指导规范,对明显偏高的,必要时要进行干预管理。公益性公墓的价格,按照非营利并兼顾居民承受能力的原则,由价格主管部门核定。但是,囿于监管力量的弱化,以及墓地资源的稀缺等原因,墓地价格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事实上,墓地虽然具有公益性和商品性双重性质,但是站在民生角度来看,墓地的公益性质更加明显。基于此,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拓展墓地资源,降低墓地的高价门槛。同时,在公众中间,有必要主动及时普及生态葬,在资金支持、安葬方式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转变墓葬传统习惯。唯有如此,才既能“死得起”,又能“埋得起”,真正消除个人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殡葬产业事关民生,应该由政府主导,切实做好“一条龙”服务。当然,广东省民政厅推出的7项殡葬项目免费服务,已经开了一个好头,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埋得起”也不再只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