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书“撞脸”无损高校“颜值”
武大通知书撞脸人大 资料图
日前,武汉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展示该校2015年新生录取通知书,颇具传统“中国风”的设计在赢得一片称赞的同时,也遭到质疑。两份“撞脸”的录取通知书引发了两校学生及众多网络争论。27日晚,武汉大学官微发布长文《我们到底像不像?一种文化传统,两校个性表达》,以此作出回应。(7月28日中国新闻网)
经过“整容”之后,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露出“芳容”,中式的风格散发着雅致厚重的气韵,被称之为“颜值爆表”。然而,因同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有几分神似”,被指“撞脸”。尽管武大官微回应否认“撞脸”,尽管人大尚未为此“红脸”,但双方校友已经“翻脸”,并开始在网上“撕脸”:人大校友指责武大“抄袭”,而武大校友则称“纯属巧合”。
应该说,大学录取通知书设计新颖,风格独特,能给学校增添魅力,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新生也充满愉悦和向往。然而,录取通知书当属公文之列,有规范、固定的格式,即使在设计上有创新之举,也难免会大同小异,存在“撞脸”现象。至于字体,并非手书原创,取材于电脑字体库,出现字体基本一致的情况,实属正常,称一方“抄袭”另一方,有点小题大做了。
既然录取通知书属公文范畴,就没有知识产权之说。可见,为录取通知书“撞脸”,两校校友在网上“撕脸”,与其说是在保护知识产权,不如说是在争“名校”的面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不自信,是大学精神迷失的一种表现。事实上,录取通知书“颜值”再高,并不代表高校“颜值”也高。换言之,对于高校来说,录取通知书“颜值”高,也仅是一种“外在美”;而高校回归科研和教学本位,靠学术和人才立校,才是“内在美”。
因此,录取通知书“撞脸”,无损高校“颜值”。中国高校若想提高“颜值”,首先应学会招生,打破“唯分数是举”的选才机制,代之以全面综合的考量,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切莫被高考状元遮住望眼。同时,必须改革高校管理体制,真正让大学回归本位,并积极营造学术研究的健康氛围,鼓励对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当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时,当经过悉心培养,使大批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并充分发挥作用时,中国高校的“颜值”,就可以同“哈佛”等世界名校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