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合作甘肃大堡子山流失法国20余年秦人文物"回家"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中法合作甘肃大堡子山流失法国20余年秦人文物"回家"

7月20日,在甘肃省博物馆,一位观众拍摄法国无偿归还我国的32件流失文物的展览图。

鹿鸣悠悠,古琴阵阵。流失海外20余年的甘肃大堡子山文物移交仪式20日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一只2000多年前秦人使用的金鸷鸟从法国塞纳河畔飞到了中国的黄河岸边。

随着这只金鸷鸟一同回归的还有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其他31件秦人文物。“这批文物回归,是中法两国政府和友好人士通力合作的结果,彰显了中法两个文化遗产大国勇于担当国际责任、共同推动文化遗产国际保护的坚定意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

礼县大堡子山是中国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见证了秦人筚路蓝缕初创基业的历程,为秦国后来的强盛和统一奠定了基础。上世纪90年代初,大堡子山遗址惨遭盗掘,当地政府及时打击制止了大规模盗墓活动,追缴回一些被盗文物,但仍有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散布于公私机构和个人手中。

为推动流失文物回归,中国政府和广大公众一直在努力。十余年来,国家文物局指导开展了大堡子山遗址抢救性清理发掘和早期秦文化研究工作,并启动了“中国流失海外文物调查项目”,对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进行专题调查。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出土、收缴文物与境外流失文物科技检测比对数据库,运用文化交流、博物馆展览等手段,推进文物追索工作。通过积极协调,陆续有大堡子山流失的金器、青铜器以捐赠等形式回归中国。

此次回归故土的32件大堡子山文物,原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为法国有关人士捐赠。2014年以来,中法两国政府通过密切沟通,积极寻找流失文物返还的恰当途径。在中法两方积极合作下,32件金饰片原捐赠者皮诺和戴迪安二人解除了捐赠协议,并由他们将文物返还给中国。2015年4月、5月,32件金饰片分两批回到中国。

这批文物的回归,是中法两国首次通过协商合作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成功案例,也是中法两国共同致力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合作成果。

在当天的移交仪式上,甘肃省省委书记王三运向法国政府、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及两位捐赠人表示感谢。

法国驻华大使顾山表示,法国和中国对遗产和文化都十分重视,文化是两国交往的基础。法国一直希望各国人民欣赏自己的文化和艺术。32件秦文物回归中国,得益于两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原捐赠人的贡献。

据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回归的金饰品可能的用途有二,一是棺饰,二是马的盔甲。“丧葬的高规格,说明大堡子山埋葬的并非寻常百姓,很可能是秦人宗祖等重要人士。由于当时中国以青铜器、玉器为身份象征,而中西亚则是以黄金为身份象征。这些具有舶来色彩的金饰片证明秦人在西周、春秋时期就已经与中西亚有交流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说。

此次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回归仅仅是个开始,还有大批文物散失在世界各地。王辉介绍,目前已知大堡子山流失文物中有线索的有81件,发现确认的国家和地区有英国、比利时、日本等,文物回家的路依然漫长。

为了让国内外观众一睹此次回归的32件秦人文物芳容,甘肃省博物馆将从20日起举办“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免费展览将持续到10月31日。(记者 张玉洁 姜潇 戴盈)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1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17051177829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