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家园:尚学成风”
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中学的开学典礼上,红寺堡区红川村的晁会花夫妇前来送上一面锦旗,以感谢学校为他们家培养了3名大学生。锦旗上印着遍栽桃李羌芳华,立德树人谱新篇”几个金色大字。
晁会花的3个孩子都是毕业于红寺堡中学,目前大女儿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二女儿正在读本科,最小的儿子今年刚被一所重庆大学录取。晁会花骄傲而喜悦地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的3个孩子都能上大学!”
17年前,晁会花一家居住在六盘山深处的彭阳县一个小山沟里。每天天刚亮,晁会花的孩子们就必须翻越连绵的大山,走上20多里的山路去上学。
上世纪90年代,国家支持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在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实施,红寺堡由戈壁荒原变成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23万名移民从八个县区陆续搬迁至红寺堡,在黄河的滋养下,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晁会花一家听说红寺堡土地平坦,决定搬迁,希望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在他们现在居住的红川村,房屋平整整齐,村道干净整洁,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村小。为了供养3个孩子完成学业,他们在村里开了一家小门市部。
从苦甲天下”的大山深处搬迁到几百公里外的荒滩上重新建立家园,西海固人民有一种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这也体现在他们对教育的重视上。
红寺堡中学是红寺堡区一所有着较高声誉的学校,成立于与红寺堡区同岁。王鹏飞,晁会花的儿子,对学校的勤奋学习氛围记忆犹新:学校全面实施封闭式管理,规定学生早自习要在早上6点40分开始,因此早上6点就有学生在校园里专心读书。”红寺堡中学的副校长石金海向记者透露,该校学生中超过99%都来自农村,教育是改变他们命运的重要途径,我们竭尽全力想尽办法送他们上大学,每上一个都是一种胜利。”他表示,近几年红寺堡中学的高考录取率平均每年上升10个百分点。
虽然红寺堡区不过刚满25岁,但各项事业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其一直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自2021年开始,红寺堡区每年将财政收入的28%投入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积极实施提高教育质量的行动,并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县管校聘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填补农村教育的短板。
红寺堡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王璐表示:移民群众底子薄,办好教育是一个让他们稳定和致富的重要措施,每多走出一个大学毕业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改变。”如今,学在红寺堡”的品牌效应已初步显现。
除此之外,红寺堡区连续多年举办了崇文重教、立德树人”的主题活动,在多个村和社区代替了过去的升学宴”而设立了集体升学礼”。活动中,为新入学的大学生代表佩戴大红花、赠送行李箱,并发放助学金。还向学生家长颁发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奖励卡,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红寺堡镇朝阳村的马安海的孩子今年也通过考试被大学录取,在参加村里举行的表彰活动时,他非常激动。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各个方面都提供帮助,我非常感动。这也是对我们孩子的肯定和鼓励。”马安海骄傲地说:现在我们村里比的不再是谁家有车、有钱、有房,而是谁家有大学生!”
(新华社记者马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