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斑马线奖百元 一定要用金线奖励才能提高人们的自觉性吗?
【礼让斑马线奖百元 一定要用金线奖励才能提高人们的自觉性吗?】斑马线是生命线,礼让斑马线就是敬畏生命。但在现实中,一些机动车抢行斑马线,让过往行人忐忑不安,成为人们所诟病的驾驶陋习。这不,为了倡导机动车礼让行人,温州乐清市就采取了一种特别的奖励政策:主动礼让行人的营运车辆司机,每次可获100元现金;该活动结束的抽奖中,符合条件的司机甚至有机会获得1吨汽油油卡的特等奖。
奖励政策出来后,舆论一片哗然。有网友说,这本来就应该是自觉的行为,无需奖励。这不是拿纳税人的钱当儿戏?人民网评论此事时也称:以道德方式取代法律手段,能否达到根本目的,实难预料。记者 蓝莹
活动
30多万元助力“斑马线礼让行人”
金报记者了解到,乐清市目前正在推广机动车“斑马线礼让行人”活动。该活动自6月15日启动以来,已有2.9万辆机动车参与这次文明接力活动,当地财政拿出3.8万元,用于对司机的油卡、现金奖励,而来自社会、企业的赞助已有30多万。
乐清市文明办工作人员温泉告诉记者:“G20峰会召开之前,乐清开展了这项 礼让斑马线 接力活动。我们提出了4 100的接力,其中的 100 是指100天的倒计时; 4 是指建立了四大类车辆的数据库,即党员车辆、公务车辆、营运车辆及普通私家车辆。这些车辆都领取了不同颜色的 礼让斑马线车贴,分别对应的是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主要是想让 礼让斑马线 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记者也在乐清街头发现大部分车辆都已经贴上了这样的宣传车贴。宣传车贴有成人手掌两倍大小,右边是一个卡通图案,左边空白处印着两行字:文明礼让,你我平安。
据悉,乐清市相关部门接下来将在各个场所进行定期督查,对未贴车贴的车辆进行通报;同时联合交警大队、道路运输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上路督查行驶车辆,抓拍车辆是否有礼让斑马线行为,并进行相应的奖惩处理。
比如,对于督查或抓拍到在斑马线前没有礼让行人的车辆,有关部门会通过乐清当地媒体进行曝光,并报送交警大队按法规予以处罚等。
奖励
斑马线前礼让,最高可获一吨汽油
金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出租车司机,他们都在自己的出租车上贴上了宣传车贴,而“的哥”高师傅更成为了“幸运儿”。
高师傅告诉记者,昨天上午9时许,他在清远路一路口被几名运管的工作人员拦下,他一时有些狐疑,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没想到,工作人员请高师傅出示驾驶证、行驶证和运营证后,对他说,“因为文明礼让 ,你获得了100元的现金奖励。”原来,高师傅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主动刹车避让行人,被执法人员抓拍到,获得了奖励。
据了解,对于像高师傅那样主动礼让斑马线的驾驶员,只要被相关部门在执勤时抽查到,就有机会获得百元现金或油卡奖励。
这些“获奖者”的名单将会被登记下来,到今年10月份,还有机会抽取1吨汽油的大奖。
在这项活动中,既有处罚措施,也有奖励手段,乐清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这样做,是为了让礼让的善意在司机当中传播开来,生根发芽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争议
“斑马线礼让行人”是否需要奖励?
正当驾驶员们纷纷为“斑马线礼让行人”活动点赞时,网上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部分网民认为:“斑马线礼让行人是交通规则之一,也是基本道德之一,为什么要用现金奖励?是否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也有网友说:“这是道德被金钱绑架。”
温泉在接受金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给出了他的理解:“当今社会,许多人的自觉性仍有待提高,许多问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地引导。我们采取奖励的方式,是为了刺激大家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起到宣传作用,就好像做菜需要味精调味。之后,我们会取消奖励,但对于违规的处罚,我们是不会停止的。目前看来,成效还是很不错的。”
乐清对于“斑马线礼让行人”作出了奖励,不难体察当地为弘扬文明交通理念的良苦用心。但是,是否一定要用金线奖励才能提高人们的自觉性呢?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也规定: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一次记3分。可见,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司机理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原本就是其该做的事。既如此,又何需政府拿公共财政资金对其进行奖励?如果停止奖励,驾驶员们是否还会自觉“礼让行人”呢?这个问题仍有待时间的检阅。
相关链接
昨日,人民网对此事作出了评论:驾驶员罔顾斑马线上的行人而我行我素,根源在于执法不严,而不是对守法驾驶员奖励不够。对于机动车乱闯斑马线,并不缺乏法律的明文规定,法律规定的处罚力度也并不小,但一些地方或是由于执法力度不足,或是抱着法不责众的消极态度,让这种违法行为放任自流,最终成为难以根治的痼疾。可见,根治机动车乱闯斑马线行为,唯有严明执法,违法必究,才能让驾驶员敬畏法律,逐渐养成其法治意识、规则意识,从而让斑马线成为行人的权益保障线。
法律是判定合法与违法的标准,道德是划分是非善恶的尺度,在社会治理中,二者一定要分清主次,不可相互混淆甚至互相取代。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固然是值得称道的美德,但在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上,一定要明确法律与道德的适用范围。像乐清这样,以道德方式取代法律手段,能否达到根本目的,实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