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华逝世 曾安排到中国银行担任副行长

首页 > 焦点 > 热点资讯 > 正文

陈锦华逝世 曾安排到中国银行担任副行长

陈锦华

【陈锦华逝世 曾安排到中国银行担任副行长】7月2日晚消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因病于当日下午15时5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资深的公务员小伙伴对陈锦华一定不会陌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中,他发挥了特殊的作用。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发现,退休后的陈老依旧在一线奔波。2012年4月,已经83岁高龄的他还来到华东石油局调研,了解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情况。而从2008年到2012年这4年间,他也多次调研石油化工企业,关心技术发展、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等问题。

陈锦华曾是中石化的首任总经理,为中国石油行业发展投入了巨大心力。他曾回忆道,1983年,中国石化总公司正式成立大会后,万里副总理叫住我说:“陈锦华,交给你一个任务,到2000年中国乙烯产量要赶上苏联。”陈锦华当时不了解跟苏联的差距有多大,没有拍胸脯。但经过不懈努力,到2000年中国乙烯产量已经是俄罗斯的近3倍。

中石化,是陈锦华一生诸多重要岗位的其中之一。他还担任过国家体改委主任和计委主任,对共和国经济建设可谓殚精竭虑,也是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宝钢工程由邓小平亲自拍板,其耗资之大、技术之复杂,在百废待兴的20世纪70年代末极其引人注目。不过,由于工程打桩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加之引入日本全套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质疑声颇多,以至于反对声一度占据上风,该工程于1980年冬天“下马”,这个与上海经济生死攸关的大工程陷入了瘫痪的状态。作为上海市分管宝钢工作的市领导和宝钢党委书记,陈锦华没有放弃,以个人名义上书高层,经过再次论证,宝钢续建成为了现实。

1990年,陈锦华出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成为第一个打破体改委主任任命惯例的人—这个部门1982年建制以来,“主任”之职一直由国务院总理兼任。在陈锦华在位的三年里,这个人们印象中的“清议机关”以非凡的魄力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就包括股份制。

陈锦华上任之初,计划与市场之争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焦点,中国改革也一度陷入短暂的迷茫。陈锦华后来在他的回忆录《国事忆述》里这样写道:“面对一大堆文件资料,什么是中心问题?什么是改革的纲?从这一件看到另一件,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越看越迷惘。”对于改革,他说过四句话:“急不得,慢不得,左不得,右不得。”

后来,陈锦华果断避开意识形态之争,务实地组织编写了一份讨论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材料,送给中央主要领导作参考。由于体改委机构小,没有设独立印厂,于是他就去了原单位中石化印刷厂印制这份材料。不久后,他意外接到了中央领导的电话:“那个材料我看了两遍,很好,很清楚。我今天晚上要到辽宁去,还要带上再好好看看,还要再送给中央的其他同志看看。”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明确肯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一锤定音地结束了姓社姓资的争论。而陈锦华在主持体改委时所作的贡献也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1993年中国经济过热,物价快速上涨,陈锦华时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价格机制改革上,有时做梦都会梦到居民超市抢购的场面。回忆录里,陈锦华谈起了在体改委和国家计委的八年:“我当时压力特别大,体重一度减了10多公斤。”虽说体改委存在的意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而慢慢消退,继而退出政治舞台,不过陈锦华的这段特殊经历,也让他成为中国政治人物中长期受到关注的“明星”。

在这一时期,许多优秀的经济干部,也得益于陈锦华的推荐。陈老曾回忆说,记得当时周小川是体改委委员,是年轻人这一茬里比较优秀的,上面让他同时兼任外贸部的党组成员,推动外贸改革。可是外贸部这样一个老部门,派一个人根本不起作用。周小川去了以后,很难有作为,他的压力很大,没有办法工作,体改委又不好再安排他。我听了情况介绍后认为周小川没有问题,找到中央组织部说:“周小川是很优秀的,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后来,他被安排到中国银行担任副行长。

80多岁还在外调研,可见陈锦华对这份事业之热爱,对待工作之认真。《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曾在2012年采访过陈锦华。据报道,陈锦华的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书。83岁的他,思路清晰,对中外典籍能信手拈来,并且他在事先发去的采访提纲上用红色、蓝色钢笔写下了许多要点,采访中,他不时戴上老花眼镜,看那张写得密密麻麻的A4纸。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