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不属于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大数据】
你我共筑,医疗数据安全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发展,健康医疗数据应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和智慧医疗迎来蓬勃发展,新的业务形态不断出现。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类数据泄漏、数据滥用、个人隐私侵害等安全事件。如何在保障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护数据安全,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探讨。
▍数据安全事件
事件一:2022年,ZOOM因涉嫌非法泄露个人数据而被起诉,并对相关消费者进行逐个赔偿。
事件二:2022年,澳大利亚第二大运营商 Optus数据库泄露导致1000 万客户的个人信息受损,受影响用户占该国总人口的 40%。
事件三:2021年,某工程集团因设计违规采集个人信息被诉讼至法。
事件四:2017年,《法制日报》披露,黑客入侵了某部委医疗服务信息系统,造成超7亿条公民信息泄漏,8000余万条公民信息被贩卖。
▍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Ø 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密切相关,是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的 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 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
Ø 数据已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如何处理好数据使用和数据保护关系成为发展数字经济不可回避的课题。数据安全保护力度过大,会让数据流动、共享和交易受到限制,数据价值无法充分挖掘,数字经济失速;数据安全保护力度过小,会导致数据滥用、大数据杀熟、过度获取隐私等乱象,数字经济失控。
Ø 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收集、转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广大民众因此深受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 泄露的困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进行了明确的说明,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网络产品服务提供者、运营者的责任和义务。
▍信息部做了什么
Ø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数据加密措施等,确保医院内部网络和医疗数据的安全。
Ø 对存储和传输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定期更换加密密钥,防止密钥泄露带来的风险。
Ø 通过安全审计和监控工具,监测和分析系统和网络的活动,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详细记录文档的所有操作,包括加密、解密、访问、复制、移动、删除等动作,为事后审查和追踪提供依据。
Ø 定期更新并扫描系统,安装防病毒软件和反恶意软件,防止恶意软件感染,及时发现并修复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防止黑客利用漏洞进行攻击。
▍我们该做什么
但数据安全,更是需要全院所有在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需要做的事情:
1. 合理使用网络设备,包括无线网,不要私自搭建无线网络。
2. 应对计算机终端外设端口进行必要的管理控制,禁止不必要的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通过USB等接口接入工作站,防止外来的不明计算机接入医院的网络系统。
3. 妥善保管和使用科研数据。
4. 通过U盘、磁盘、硬盘等外部设备传输数据以后,应及时销毁数据。
5. 注意外网电脑的安全,不在工作电脑上点开来源不明的文件和网址。
医疗大数据系列标准实施,合规与安全齐飞
随着YD/T 4900-2024《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 质量管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 4901-2024《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 数据资产管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 4902-2024《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 数据智能化处理要求和测试方法》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旨在为医疗健康行业的数据管理设立统一的技术规范,推动数据资产的价值最大化,同时确保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智能化水平。
医疗领域作为数据最为密集的行业之一,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信息。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是无数生命的故事,它们是医院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医疗服务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关键力量。
然而,每一次数据的传递与使用,都需要跨越重重法规障碍,保证不侵犯个人隐私的同时维护社会整体福祉。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如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成为了所有参与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数据安全挑战,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法规,为医疗数据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这些政策不仅明确了医疗机构在数据保护方面的责任与义务,还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技术标准,旨在构建一个安全、可信的医疗数据环境。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对医疗大数据的利用规制产生深远影响。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数据二十条”等政策在推进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应用的同时,均对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第三章 数据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各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照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坚持保障数据安全与发展并重,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和数据应用的有效平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拟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计划,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健康医疗数据安全指南》(GB/T 39725-2020)给出了健康医疗数据控制者在保护健康医疗数据时可采取的安全措施。该标准适用于指导健康医疗数据控制者对健康医疗数据进行安全保护,也可供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相关主管部门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组织开展健康医疗数据的安全监督管理与评估等工作时参考。
尽管政策护航,但医疗健康行业在数据安全合规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数据分类分级不清:组织可能未能准确识别要对哪些据进行分类和分级,导致关键数据与一般数据的保护措施混为一谈。
风险评估不全面:风险识别过程可能仅关注技术层面,忽视了组织管理、人员意识等非技术因素带来的风险。
技术实施不足:虽然认识到防护需求,但未能按照《数据安全法》要求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如加密、访问控制等。
第三方管理疏忽:对外包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处理活动监管不严,未要求其达到相应的安全标准。
监控盲点:监控系统未覆盖所有数据处理环节,如数据流转和使用过程中的异常未被有效监测。
威胁响应迟缓:缺乏实时威胁情报和自动化的监测响应机制,对新出现的威胁反应缓慢。
应急计划不完善:虽有应急响应计划,但未针对数据泄露等特定场景制定详细步骤,或未进行定期演练。
信息通报不畅:事件发生后,内部沟通和外部通报流程复杂,延误了响应时间。
恢复措施表面化:仅进行数据和系统的简单恢复,未深入分析事件根源和采取长期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机制缺失:缺乏将事件经验转化为组织学习和改进的机制,问题重复发生。
面对这些挑战,道普信息风险管控专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稳固的数据安全屏障,确保医疗健康行业的数据在使用过程中既高效又安全。
数据分类分级与保护强化:制定敏感性与价值导向的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实施精准分类并差异化保护,同时强化员工培训以提升数据安全意识。
全面动态风险评估:综合非技术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法精准识别风险,并随业务与技术发展定期更新评估,确保全面性与时效性。
强化技术防护与创新能力:依据法规加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防护,同时引入AI等前沿技术,并强化技术培训,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
严控第三方数据风险:严格筛选外包商,签订保密协议明确责任,并强化监管审计,确保数据安全无虞。
智能监控与日志管理强化:扩展监控范围,引入AI技术提升监控效能,完善日志管理,确保数据处理全程可视可控。
构建智能应急响应体系:建立实时威胁情报系统,引入自动化监测响应,强化应急演练,确保数据安全无忧。
强化应急准备与响应:完善应急计划,定期演练评估,组建专业团队,确保数据泄露等风险高效应对。
优化通报与协作机制:简化流程,建立明确通报机制,强化内部沟通协作,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应对迅速有力。
深入分析事件原因:深度剖析泄露根源,系统性制定改进方案,持续跟踪评估效果,确保问题根治无复发。
随着三大标准的深入实施,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将在质量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智能化处理等方面迎来标准化、规范化的新时代。这不仅为医疗健康行业的数据要素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更为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赋能医疗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而加强数据合规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不仅是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
让更多人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大数据观察)
来源: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 制图:张芳曼
核心阅读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5年来,我国已有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1400余项诊疗技术在受援省份得到应用,跨省、跨区域就医明显减少,为实现“看大病在本省解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上7时11分,G485次列车经停北京西站,常晓峰又如往常般登车。42分钟后,列车到达保定东站,新一周的工作即将开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是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之一,作为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常晓峰已习惯了每周坐高铁往返于京冀之间。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城市专家开启了“双城”模式。他们到来后,人们的就医体验有哪些新变化?
推动就近就医,减轻患者负担
近日,身患马凡综合征的河南虞城县王女士,被诊断为主动脉弓动脉瘤,生命危在旦夕,必须立即手术。危急时刻,她将希望寄托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专家团队与罕见凶险的疾病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渐趋平稳,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全国人民上协和”“千里迢迢去看病”曾是很多群众看病就医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患者外出就医现象较为突出,增加了经济负担。在家门口就能治好病,成为很多群众的期盼。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我国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减轻患者负担的民生举措。
从2019年至今,我国已累计发布5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了89家高水平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到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围绕重点疾病和薄弱地区,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快形成区域医疗服务“高地”,最大限度减少异地就医,让更多患者就近得到“国家队”水平的医疗服务。其主要目标是,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重点病种治疗水平与全国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已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库,如期完成全国规划布局,全面覆盖医疗资源薄弱、跨省就医流出集中区域,中西部地区项目占比超过75%。在各部门、地方和医院共同努力下,肿瘤、心血管、神经、呼吸、妇产、儿科、中医、创伤、精神等领域疑难复杂疾病诊疗同质化水平稳步提升,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减少跨省看大病往来奔波方面取得扎实成效。
优质资源下沉,看病更加便捷
“做梦也想不到,家门口就有国家级专家团队,今后看病不用千里奔波了!”不久前,33岁的黄女士因身体不适,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发现,她除了患有子宫内膜癌、直肠癌,还合并肝功能异常、肺部感染等,病情非常复杂。为此,专家多次联合会诊,共商手术方案,并邀请北京顶尖专家团队赴宁,共同为黄女士实施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黄女士顺利接受肿瘤切除术,不仅提高了远期生活质量,也节省了治疗费用。
2022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会同地方政府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为依托,推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建设。两年来,该院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数量以及高难度手术占比均大幅增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宁夏及周边地区患者带来极大便利。
“你们把北京的专家请到郑州了,真中!”两年前,河南郑州的赵女士经历了一场车祸,髋关节一直疼痛,怀疑股骨头坏死。她想去北京积水潭医院看病,但未能成行。近日,听说郑州市中心医院也有北京积水潭医院的专家出诊,她立即预约了专家号。经过专家诊断,病情并无大碍,她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202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签署协议,后两者依托已规划建设的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院区项目,在创伤骨科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家门口就有名医了”“疑难病不用跑远路”……这是老百姓的真实感受。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越来越多的疑难重症患者在省内就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变“输血”为“造血”,为当地培养人才
来自山东的儿童小齐罹患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3年多,曾辗转奔波于多家医院治疗。医生建议,只有尽早接受干细胞移植才可能争取一线生机。不久前,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小齐顺利入仓接受移植。
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干细胞移植科整体落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共设置16间百级移植仓,4间千级移植仓,成为我国北方最大、保定首家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干细胞移植科主任秦茂权与团队长期驻扎保定,和当地医护人员共同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为300多名患儿实施干细胞移植,移植成功率超95%,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截至今年7月底,先后有400多位北京专家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开展8000余台手术,会诊疑难病例1万余例,把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理念、人才品牌等优势资源深度下沉到这里,变“输血”为“造血”,为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护队伍。
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重点是培养医疗人才队伍,提高区域内整体医疗水平。例如,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与省内127家医院建立骨科联盟,接收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学习;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牵头成立神经疾病专科联盟,把更多经验分享给基层医生;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成立国家岐黄学者、首都国医名师、首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种子”作用日益凸显,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均衡布局、落地生根。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价格、用药、人才等方面推行更为灵活的政策,为建立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路子、摸经验。下一步,将明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确保优质医疗资源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 》( 2024年10月2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