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健康-国家提出大健康是哪一年

首页 > 健康 > 美容美体 > 正文

什么是大健康-国家提出大健康是哪一年

陈冯富珍:什么是大健康?多听听企业的意见

【环球时报记者 张妮】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北京推介会3月2日在京举行。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博士在推介会上介绍了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的各项工作进展,并与部分嘉宾进行了交流和座谈。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万建忠、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等大会合作方代表在会上发言。来自国际组织、行业协会、中外企业和媒体代表约200人出席推介会。

首届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将于2019年6月10日至12日在中国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本次大会由博鳌亚洲论坛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大会将围绕“人人得享健康”的主题,讨论大健康相关领域热点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医疗保障局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已确认作为大会的支持单位。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和机构表示支持大会并委派主要负责人出席大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届时将出席大会。陈冯富珍博士提出,希望高新技术企业、食品企业、养殖业、保险机构、养老机构、学校、健身行业、体育竞技行业、保健用品、康复用品企业、环境保护行业、交通运输行业都能参与大健康概念的讨论,真正做到全民健康,全民参与。

什么是大健康-国家提出大健康是哪一年

陈冯富珍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北京推介会

“为什么我们要成立全球健康论坛大会?”陈冯富珍表示,目前国际上有很多卫生论坛,有些很专业,有些很前沿,有些很高端,这些讨论对国际和国家层面的政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很多论坛忘记谈企业对健康的贡献。没有产业的参与,健康产业不会做得很好。“我希望通过博鳌这个平台每年举办一次会议,多听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探讨什么是大健康,以及企业可以对大健康做什么贡献。” 陈冯富珍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公共卫生全球合作的大领域内,将外国好的产业引进来,让我国好的产业走出去。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5年全球大健康产业的产值约8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且产业增速不段增加。

在推介会上,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永宏表示,该集团始终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致力于把中医药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该公司最有代表性的核心产品是心血管药物复方丹参滴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天士力开启了复方丹参滴丸申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闯关”路。如今,该药品已成为全球首例完成FDA三期试验的复方中药制剂。“这说明中药走向国际是很有前途的。当然其中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所以我特别期待通过这次论坛,就中药的法规、标准、科学和文化等问题与国内外同仁做一个很好的交流。”

汉能投资集团执行董事刘鹏程在推介会上表示,中国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形成了7000多家规模以上的制药企业,拥有16万个药品批文,也形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先导企业。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的结构化矛盾依然非常严峻。主要包括:部分药品如胰岛素、单克隆抗体药等市场由外资巨头主导;外资主导药品终端价格过高,供需结构失衡;国内创新药在研发进度和市场供给层严重滞后,创新药能力不足等。刘鹏程认为,国内创新药能力不足,除药物筛选模型、新药审批机制、政府投入、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等原因外,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在医药健康领域缺少成熟的资本市场支持。目前一个新药研发至少要经历15年周期,投入金额超过25亿美元,大多数中国制药企业凭自己的能力无法担当,需要借助资本市场推波助澜。近几年,大健康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行业内投资额和活跃度持续提升。2014年医疗行业国内融资总额为212亿元,2018年总体融资额高达787亿元。其中,药品和医疗服务是增长最快的两个板块。谈到资本市场的功能,大多数人理解为资金的供给。其实不然,资本市场更多承担的是行业资源配置、人才激励机制和品牌塑造的功能。“可见,在大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的有效参与多么重要。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博鳌大健康全球论坛,促进产业和资本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共赢。” 刘鹏程说。

陈冯富珍:什么是大健康?多听听企业的意见

【环球时报记者 张妮】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北京推介会3月2日在京举行。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博士在推介会上介绍了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的各项工作进展,并与部分嘉宾进行了交流和座谈。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万建忠、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等大会合作方代表在会上发言。来自国际组织、行业协会、中外企业和媒体代表约200人出席推介会。

首届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将于2019年6月10日至12日在中国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本次大会由博鳌亚洲论坛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大会将围绕“人人得享健康”的主题,讨论大健康相关领域热点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医疗保障局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已确认作为大会的支持单位。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和机构表示支持大会并委派主要负责人出席大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届时将出席大会。陈冯富珍博士提出,希望高新技术企业、食品企业、养殖业、保险机构、养老机构、学校、健身行业、体育竞技行业、保健用品、康复用品企业、环境保护行业、交通运输行业都能参与大健康概念的讨论,真正做到全民健康,全民参与。

什么是大健康-国家提出大健康是哪一年

陈冯富珍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北京推介会

“为什么我们要成立全球健康论坛大会?”陈冯富珍表示,目前国际上有很多卫生论坛,有些很专业,有些很前沿,有些很高端,这些讨论对国际和国家层面的政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很多论坛忘记谈企业对健康的贡献。没有产业的参与,健康产业不会做得很好。“我希望通过博鳌这个平台每年举办一次会议,多听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探讨什么是大健康,以及企业可以对大健康做什么贡献。” 陈冯富珍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公共卫生全球合作的大领域内,将外国好的产业引进来,让我国好的产业走出去。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5年全球大健康产业的产值约8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且产业增速不段增加。

在推介会上,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永宏表示,该集团始终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致力于把中医药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该公司最有代表性的核心产品是心血管药物复方丹参滴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天士力开启了复方丹参滴丸申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闯关”路。如今,该药品已成为全球首例完成FDA三期试验的复方中药制剂。“这说明中药走向国际是很有前途的。当然其中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所以我特别期待通过这次论坛,就中药的法规、标准、科学和文化等问题与国内外同仁做一个很好的交流。”

汉能投资集团执行董事刘鹏程在推介会上表示,中国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形成了7000多家规模以上的制药企业,拥有16万个药品批文,也形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先导企业。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的结构化矛盾依然非常严峻。主要包括:部分药品如胰岛素、单克隆抗体药等市场由外资巨头主导;外资主导药品终端价格过高,供需结构失衡;国内创新药在研发进度和市场供给层严重滞后,创新药能力不足等。刘鹏程认为,国内创新药能力不足,除药物筛选模型、新药审批机制、政府投入、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等原因外,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在医药健康领域缺少成熟的资本市场支持。目前一个新药研发至少要经历15年周期,投入金额超过25亿美元,大多数中国制药企业凭自己的能力无法担当,需要借助资本市场推波助澜。近几年,大健康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行业内投资额和活跃度持续提升。2014年医疗行业国内融资总额为212亿元,2018年总体融资额高达787亿元。其中,药品和医疗服务是增长最快的两个板块。谈到资本市场的功能,大多数人理解为资金的供给。其实不然,资本市场更多承担的是行业资源配置、人才激励机制和品牌塑造的功能。“可见,在大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的有效参与多么重要。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博鳌大健康全球论坛,促进产业和资本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共赢。” 刘鹏程说。

什么是“大健康”?

什么是大健康-国家提出大健康是哪一年

一、关于“身体健康”

“健康”,是全人类共有的、认同度最高的价值观念之一。“健康”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当前,一种新的“大健康”的观念正在逐渐广泛地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健康”首先是指“身体健康”。谈到身体健康问题,有的人也许马上会说:“我什么病都没有,我很健康。”如果再问:“你怎么知道自己没病?”他会进一步解释:“我最近在医院做过体检,什么病都没有。”

其实,他说的什么病都没有,就算“健康”了吗?其实,首先,他所说的“健康”,最多只是他所做的那些体检项目指标正常而已,并不等于身体没有问题。第一,体检的项目所有限的。第二,体检的手段是有限的。做体检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并不等于身体没有疾病。

即使我们把体检的项目扩大,指标正常,最多也只是身体方面的健康,而且这只是部分西医的观点。只从身体方面来看健康,仅仅从体检来看,是远远不够的,是不全面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常常感到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但到医院去检查,却无法检查出问题。排除心理因素之外,与我们目前的检测水平有关。在看待身体健康方面,中医在这方面就显示了它的优势,它可以改进不少西医难以处理的身体不适的状态。

把健康局限于身体健康,这是最传统的现在仍然影响较大的健康观。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无可非议,因为如果缺少了身体健康,人就无法做其他的事情了。身体健康是最基础的健康。但是,只有这种“健康”是远远不够的,不充分的。

二、关于“心理健康”

我们可以继续问上面这个人:“你每天全部的真实的心情如何?”“你能够经常都保持一种好心情吗?”“你没有任何内心冲突吗?”“你经常都感觉充实、愉快、有意义吗?”“你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意、有幸福感吗?”“你有过什么样的美好体验?”“你觉得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吗?”“你有投身于,甚至献身于一种事业的感觉吗?”……与关于身体的问题不一样,对于这样一些问题,人们往往都不能够马上回答。我长期举办工作坊、做个体咨询,对人们的压抑、隔离、麻木有深刻体会。

无可非议,对于人生以及生活的感觉,特别是谈到“幸福感”的时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是,在当今社会里,绝大多数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烦恼,正所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足够诚实、真诚,他就会觉察到自己的烦恼。这些烦恼,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一直没有解决,一想起来,就感到不愉快,甚至勾起负面情绪。

以上是我们假设的一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是不承认自己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的。

我长期面向全社会,举办“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这个工作坊的目的,是推广通心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和普及成长意识,帮助学员解决烦恼、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每次工作坊都会现场做一些个案。在工作坊的环境里,学员的状态会与平时不一样,尤其是从封闭变得开放。

工作坊开始之前,学员都需要在一份印有对他人的隐私保密等条款的承诺书上签字。工作坊一开始,一般就是学员自我介绍的环节。大家主要讲自己的姓名、职业、对心理学以及全人心理学有什么了解,这次参加工作坊想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期待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次工作坊(也不是每次),在这个自我介绍阶段,都有学员强调,自己没有什么需要处理的烦恼、问题,他(她)只是来学习方法的……。几乎每一次工作坊快结束的时候,属于这种情况的学员,如果不是全部,也是大多数都承认自己有某种或者某一些烦恼、问题,或者有不能够通心的对象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工作坊的环境里,我们能够利用团体的动力、集体的智慧,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有效地使学员变得更加真实,取下自己的面具,卸下自己的盔甲,逐渐变得更加开放。

如果一个人有一些烦恼已经严重到经常困扰自己,于是想要回避,这已经说明他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一个人对上面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这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或多或少有一定问题。对于“你有过什么样的美好体验?”这样的问题,有的人回答起来十分困难,常常要通过放松和暗示,才能够回忆起一些事情。

当我们问以上问题的时候,已经涉及心理健康和灵性健康的问题。完整的健康,应该是“身、心、灵”的“大健康”。

为什么人们往往只注重身体健康,不注重心理健康,更谈不上灵性健康呢?

简单回答:缺乏心理健康、灵性健康没有缺乏身体健康那样带给人们那么大的压力感、紧迫感。

身体没有疾病,并不等于就有幸福感,也不等于健康。

大家不难注意到,有不少身体非常健康的人,没有患什么疾病,看起来也非常结实,甚至称得上“健壮”,但他们自己却感到非常不幸福,他们各有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健康,是和心理分不开的。健康问题应该扩大到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三、关于“灵性健康”

关于什么是“灵性”,从现代汉语一般可以做以下理解:

1、指人的精神、精气。

2、指人所具有的聪明、智慧,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感受和灵活于深刻理解的能力。

3、指人的灵魂。

4、指对宗教的教义具有悟性。

本书对以上关于灵性的理解都不排斥。

“灵性”可以这样来定义:灵性是人类都最深层都潜能,它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显现和发展。在本书的语境中,它体现为人类追求和满足自我超越需要和大我实现需要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对于终极关切的追求至关重要。

一个人身体健康,心理也没有明显的问题,是不是就算健康了呢?最新的心理学思潮,例如后人本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以及我提出的全人心理学对这一点也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一个人身体健康,心理也没有明显问题,仍然会有较强的乏味感、无聊感、欠缺感、不完善感、无意义感、无丰富感等。在更高的意义上,如果只是身心健康,仍然不算健康,还应该加上“灵性健康”。在人生的追求目标上,除了“幸福感”以外,还应该有意义感、丰富感。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著名的关于健康的概念:“健康,不只是身体上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在心理上、社会上适应良好。”应该说这扩大了传统的健康概念。但在心理学第四思潮,即后人本心理学思潮兴起后,似乎还应该有一些新的进一步的理解。

“心理上适应良好”,很明显指的就是心理健康。那么,什么叫“社会上适应良好”呢?在这里,“社会上适应良好”可以有丰富的含义。它应该区别于“心理上适应良好”。尽管心理健康与适应社会是分不开的,但是,“社会上适应良好”还应该有一些超出心理健康的内容,这就是更丰富的意义感、价值感、幸福感。它们不仅仅来源于对于所在的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关心,而且把这种关心扩大到大自然、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社会上适应良好”,其深层的进一步的含义是对整个人类的命运的一种关心,这种关心把自己的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与人类、地球,乃至宇宙密切相联系。这种关心和追求也可以使用“终极关切”这个词语来表达。

有的人似乎在社会上适应得很好,身体和心理也没有明显问题,经济富裕,有配偶有孩子,可仍然缺乏幸福感,更谈不上意义感、丰富感,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了“终极关切”。

四、关于“大健康”

所谓“大健康”就是指“身心灵”的健康。这里“身”,主要是指身体方面的健康;“心”,主要是指心理方面的健康;“灵”,主要是指灵性方面的健康。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性健康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性健康三种健康,就像全人需要层次的七个层次一样,有一个大体的发生优先的顺序。一般是先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再有灵性健康。

这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在身体方面、心理方面或者灵性方面相对健康,而在其他方面相对不健康。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并不说明他在心理方面、灵性方面也是健康的。心理方面的健康以及灵性方面的健康的情况也是如此。

一个人可以在完全不顾心理健康和灵性健康的情况下追求身体健康,他也的确可以把身体健康保持得很好。

例如,前世界拳王泰森,他的身体异常强壮、健康,但却不断出现问题,尤其是在获得拳王称号后,甚至因为罪被送进了监狱。他至少在当时具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灵性健康的状态。一般来说,除非他的先天因素非常好,他的身体健康的情况难免受到心理健康,甚至灵性健康情况的影响。

一个人可以在身体健康和灵性健康都一般的情况下追求心理健康,他也的确能够在一定情况下做到一定意义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但他的这种心理健康状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身体健康、灵性健康方面的影响。他在生活中难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他所面临的挑战是需要身体健康和灵性健康达到一定水平,光是有心理健康不够用的时候,他的总体生存状态就会大幅度下降。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在不顾身体健康和灵性健康的情况下直接追求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灵性健康方面的问题会经常干扰我们的心理健康。

例如,在现实生活不难遇见这样的人甚至包括心理医生:他们的心理没有什么明显的毛病,但身体较差,他们也不关心什么终极关切的问题。

缺乏灵性健康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一个人也可以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一般,甚至在身体健康或者心理健康方面有明显问题的情况下追求灵性健康,的确在一定情况下他也会有灵性体验,但这种体验是极不稳定的,在极少的情况下,他才会有灵性健康。因为现实的问题往往需要他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来解决。一旦情景更多地是向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出挑战,灵性健康用不上的时候,他的总体健康水平会下降到一般人之下。

作为灵性健康突出,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却有问题的人,大哲学家尼采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他关心人类终极问题,独步天宇,但却身患诸多疾病,人际关系的问题也很多,最后得了精神病,死于精神病院。

作为有身体健康、灵性健康,心理健康却有一定问题的人,也能够找到一些突出的例子。按照马斯洛的概念,“天才”和“自我实现”不是一个概念,为此他提出了“天才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创造力”的区分。马斯洛注意到“有一些最富有才华的人类天才肯定不是心理健康的人”。他举的人物包括:瓦格纳(德国作曲家,1813年——1883年。),梵高(荷兰画家,1853年——1890年。),拜伦(英国诗人,1788年——1824年。)等。

马斯洛在列举这些天才艺术家的时候,并没有讲明原因。如果我们参阅有关资料,不难发现这些艺术家的一些问题。

关于瓦格纳,且不谈他的反犹主义、种族主义。他的傲慢自大是很明显的,有极强的负面情绪。他对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都进行过不切实际地贬低。瓦格纳与尼采曾经是知己。尼采曾经想改变瓦格纳,使瓦格纳变得更加纯净。一次见面时,他故意带去瓦格纳所嫉恨的勃拉姆斯的乐谱,并且故意显露给瓦格纳看。“这下这位大人发作了,他高声诅咒,大发雷霆,唾沫四溅,砰地一声关上房门。”(丹尼尔·哈列维:《尼采传》,谈蓓芳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页。)他与尼采一旦反目成仇,则毫不留情地对之攻击。

关于梵高,有一个著名的关于他割自己耳朵的故事。这一故事,至少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他与高更冲突、打架,高更挥刀砍向梵高,梵高的左耳被割掉。又一个是拉舍尔向梵高开玩笑,说喜欢他的耳朵,要梵高割下来送她,于是梵高在一次喝酒后,就割下了一只耳朵。不管是从哪个版本,我们都可以体会到梵高的心理有问题。据说,梵高是1890年7月的一个下午自杀的。那天他来到荒郊一个公墓,对着夕阳,在金色的麦野里坐了下来,用左轮抵住了腹部,扣动了……。(参阅欧文·斯通:《梵高传》,常涛译,1990年版。)

关于拜伦,光是他的出身就充满了悲剧的元素。1788年的冬日,乔治·拜伦出生在一个蕴藏着无数悲剧元素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酗酒、贪财的上尉,人称“疯杰克(Mad Jack)”。拜伦的母亲凯瑟琳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在她之前,疯杰克成功诱骗了一位贵族夫人并生下女儿奥古斯塔。不久,前妻去世,为了继续骗钱,疯杰克又娶了贵族出身的凯瑟琳。这一次,两人生下儿子拜伦。但拜伦出生时右足畸形,落下残疾,终生跛足。有人说他的足疾是小儿麻痹导致,也有说是先天发育不良。总之,残疾给拜伦造成了不可愈合的心理创伤。他天性敏感,性格易怒,从幼年起就对女性抱有狂热的幻想。导致他这一性格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畸形的右足,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这个悲剧的家庭。父亲疯杰克债台高筑,全部由妻子买单。夫妻关系相当紧张,拜伦出生后不久便分居,三岁时父亲离世。

著名歌手迈克·杰克逊也应该是才华卓越,但心理健康不足的典型。

迈克·杰克逊的事业异常成功。在他之前,欧美流行乐坛一直是白人的天下。如猫王(Presley)、列农 Lennon)、加方克(Kafunke1)、卡宾特 (Carpenter)等人,都曾经叱咤风云,雄踞欧美流行乐坛。迈克·杰克逊的出现,打破了白人一统天下的局面。迈克·杰克逊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他们所有的人。接踵而至的荣誉,使迈克·杰克逊如日中天。但令人吃惊的是,就在他作为一位美国黑人获得巨大荣誉与成就之时,他却强烈地表达了对自己黑人外表的不认同。他漂白了皮肤,拉直了头发,让鼻子挺直、下端变小,他使自己的整个外貌摇身一变,成为了白人。他为了换面容,忍受了巨大痛苦。其中,仅仅是鼻子的手术就一连做了好几次,而且都不够成功,使得他在外出时不得不戴口罩。“有2360万的观众在美国电视里看过一部关于他做手术的纪录片。据估计,他至少做过7次鼻子手术,和50次其他的脸部手术。”(博尔温·班德洛:《隐疾——名人与人格障碍》,麦湛雄译,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40页。)——一般远离常规的事情,常常都有异乎寻常的动力。迈克·杰克逊在接受美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时曾经透露,父亲在他儿时经常大声责骂,嘲笑他的鼻子太大。这一信息提示我们,他对自己外貌不接纳的自卑,乃至不断整容的缘由至少可以追溯到他儿时就形成的诸如此类的心理情结。

没有身体健康,甚至还是严重残疾的情况下,却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灵性健康,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但应该也能够找到一些,例如,2018年3月14日去世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是这样。 马斯洛是极为重要的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者,他拓展了心理健康的概念。可以说,他关于自我实现人的描述,以及关于超越性的论述,已经使“大健康”的概念具备雏形。一定意义上,自我实现的人就是“身、心、灵”都健康的人。但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的人的描述主要是偏重于心理健康和灵性健康,这些描述共有15条。其中“欣赏的时时常新”、“高峰体验”等,描述的是灵性健康。(详见本书有关章节。)

在惠东双月湾

在海边,是体验灵性的好地方。

在大风大浪中

新著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