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医疗健康的措施 如何提高医疗质量

首页 > 健康 > 美容美体 > 正文

促进医疗健康的措施 如何提高医疗质量

全面落实医学人文关怀的方法步骤及举措

促进医疗健康的措施 如何提高医疗质量

顾建文、李科、段育忠、张莉、高俊峰、关鑫、赵博

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

2024年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请各地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医学人文关怀对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医院方面,可通过提高医护人员人文素养,加强教育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和营造人文氛围;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提供便捷预约服务和优化诊疗流程;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和加强患者教育;注重患者个性化需求,制定个性化治疗和护理方案及关注社会需求;加强患者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和建立安全文化。相关医疗管理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宣传推广,并积极开展叙事医学,将其融入培训课程,评估其对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人文素养和医疗质量的影响。通过共同努力,全面落实医学人文关怀,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人文关怀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医学人文关怀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全面落实医学人文关怀,医院和相关医疗管理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同时积极开展叙事医学,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二、医院全面落实医学人文关怀的方法步骤

(一)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

  1. 加强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医学人文培训课程,这是提升医护人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与患者交流,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例如,教导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谈时保持眼神交流、使用温和的语气、给予患者充分的表达时间等。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则能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在患病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从而能够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学的培训有助于医护人员在医疗决策中做出符合道德的选择,尊重患者的自主权、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邀请名医名家为医护人员讲授从医经验和医学人文故事。这些名医名家往往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他们的故事能够激励医护人员,让他们感受到医学的神圣和人文关怀的力量。例如,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分享自己在手术中如何为患者考虑,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和痛苦的经验;一位老中医讲述自己如何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心理疏导和中医调理帮助患者康复的故事。这些真实的案例和经验能够激发医护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开展案例分析和讨论也是提高医护人员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医护人员可以从中学到如何在不同的医疗情境中体现人文关怀。例如,一个案例中,患者因为对治疗方案不理解而产生抵触情绪,医护人员如何通过耐心的解释和沟通,让患者接受治疗;另一个案例中,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到孤独和无助,医护人员如何通过关心和陪伴,让患者感受到温暖。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讨论,医护人员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在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能力。
  2.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医学人文关怀奖项,对在人文关怀方面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这个奖项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奖金、奖品等,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如荣誉证书、表彰大会等。通过设立奖项,可以激励更多的医护人员积极践行医学人文关怀,形成良好的医疗氛围。例如,每年评选出 “人文关怀之星”“最佳沟通奖”“最具爱心护士奖” 等,让这些优秀的医护人员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将医学人文关怀纳入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是对医护人员工作表现的重要评价方式,将人文关怀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对人文关怀的重视程度。例如,在绩效考核中设置人文关怀指标,包括医患沟通情况、患者满意度、对患者的关爱程度等。对于在人文关怀方面表现优秀的医护人员,可以给予适当的加分和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医护人员,则进行批评教育和培训,促使他们改进自己的工作。
  3. 营造人文氛围在医院内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能够时刻提醒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需求。可以通过张贴医学人文标语、展示医学人文故事等方式来实现。例如,在医院的走廊、病房、候诊区等地方张贴 “关爱患者,从心开始”“用爱传递健康” 等标语;在医院的宣传栏展示一些感人的医学人文故事,如医生为贫困患者捐款、护士陪伴患者度过最后时光等。这些标语和故事能够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时刻感受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人文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艺术展览等,丰富医护人员的精神生活,提升其人文素养。读书分享会可以让医护人员分享自己阅读的有关人文关怀、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交流心得体会;艺术展览可以让医护人员欣赏绘画、摄影、书法等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和人文的情怀。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医护人员的业余生活,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为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1. 改善就诊环境加强医院环境建设,保持医院整洁、舒适、安静,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医院的环境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整洁、舒适、安静的环境能够让患者感到放松和安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例如,定期对医院的病房、走廊、卫生间等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的干净卫生;在病房内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增加生机和活力;在医院的公共区域设置舒适的座椅、休息区等,方便患者和家属休息。设置清晰的标识和导向系统,方便患者找到就诊科室和检查地点。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来说,医院的布局往往比较复杂,容易迷路。因此,设置清晰的标识和导向系统非常重要。例如,在医院的入口处、电梯口、走廊等地方设置明显的指示牌,标明各个科室的位置和方向;在医院的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提供电子地图,方便患者查询就诊路线。在候诊区提供舒适的座椅、免费的饮用水、报刊杂志等,缓解患者等待的焦虑。候诊时间往往是患者最焦虑的时候,提供舒适的座椅、免费的饮用水、报刊杂志等,可以让患者在等待的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放松。例如,在候诊区设置柔软的沙发、按摩椅等,让患者可以舒适地等待;提供免费的饮用水和纸杯,方便患者饮用;摆放一些报刊杂志、健康宣传资料等,让患者可以阅读,了解健康知识。
  2. 提供便捷的预约服务开通多种预约渠道,如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微信预约等,方便患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预约方式。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预约习惯和需求,开通多种预约渠道可以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更习惯通过电话预约;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更喜欢通过网络预约或微信预约。医院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多种预约方式,方便患者预约就诊。合理安排预约时间,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待,确保患者能够按时就诊。患者在预约就诊时,最担心的就是等待时间过长。因此,医院需要合理安排预约时间,确保患者能够按时就诊。例如,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就诊需求,合理安排就诊时间,避免患者集中在同一时间段就诊;对于一些需要特殊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可以提前安排好检查时间和治疗时间,避免患者等待。对于特殊患者,如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优先预约和。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行动不便、沟通障碍等。因此,医院需要为这些特殊患者提供优先预约和,方便他们就医。例如,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患者开通优先预约通道,让他们可以优先就诊;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可以提供,如上门采血、上门换药等。
  3. 优化诊疗流程实行 “一站式” 服务,让患者在一个地点完成挂号、缴费、检查、取药等流程,减少患者的奔波。传统的医疗服务流程中,患者需要在不同的地点完成挂号、缴费、检查、取药等流程,这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让患者感到疲惫和焦虑。实行 “一站式” 服务可以让患者在一个地点完成所有的流程,方便快捷。例如,在医院的门诊大厅设置 “一站式” 服务中心,患者可以在这里完成挂号、缴费、检查预约、取药等流程;在服务中心设置自助终端设备,患者可以通过自助终端设备完成挂号、缴费、查询检查结果等操作。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提高诊疗效率,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在医疗过程中,不同的科室之间需要密切协作,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例如,对于一些疑难复杂疾病患者,需要多个科室的医生共同会诊,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些需要转诊的患者,需要及时安排转诊,避免患者耽误治疗。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可以提高诊疗效率,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为疑难复杂疾病患者提供综合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些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单一科室的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可以集合多个科室的专家,共同为患者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一位患有肺癌的患者,需要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共同会诊,制定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的治疗方案。

(三)加强医患沟通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主动询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耐心倾听患者的讲述,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在患者就诊时,医护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对患者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热情接待患者可以让患者感到温暖和安心,主动询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可以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耐心倾听患者的讲述可以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例如,医护人员在接诊患者时,可以微笑着问候患者,询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认真倾听患者的讲述,给予患者充分的表达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确保患者能够理解。患者在患病期间,往往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充满疑惑和担忧。医护人员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例如,医护人员可以用比喻、举例等方式向患者解释病情,让患者更容易理解;在解释治疗方案时,可以详细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风险和预期效果等,让患者心中有数。鼓励患者提问,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顾虑。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疑问和顾虑。医护人员需要鼓励患者提问,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顾虑。例如,医护人员可以在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后,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疑问,并给予耐心的解答;对于患者的顾虑,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利弊、提供建议等方式,帮助患者消除顾虑。
  2.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医护人员要敏锐地察觉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患者在患病期间,往往会出现各种情绪变化,如焦虑、恐惧、抑郁等。医护人员需要敏锐地察觉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例如,当患者表现出焦虑情绪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聊天、倾听音乐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焦虑;当患者表现出恐惧情绪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讲解疾病知识、介绍成功案例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焦虑、恐惧的患者,可通过聊天、倾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其不良情绪。聊天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疏导方式,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聊天,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倾听音乐也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让患者在音乐中放松心情。例如,医护人员可以在病房内为患者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轻音乐等,让患者在音乐中缓解焦虑和恐惧。对于病情严重或面临重大手术的患者,可安排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病情严重或面临重大手术的患者往往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医生可以通过与患者交谈、进行心理测试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例如,心理医生可以为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加强患者教育在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发布疾病防治知识、就诊流程等信息,帮助患者提前了解相关知识。患者在就诊前,如果能够了解一些疾病防治知识和就诊流程等信息,就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医院可以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就诊流程、专家介绍等信息,让患者可以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例如,医院可以发布一些关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发布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让患者知道如何预约挂号、如何就诊、如何缴费等。在候诊区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播放健康教育视频,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健康教育视频可以让患者在候诊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方法。例如,在候诊区设置宣传栏,展示一些关于饮食健康、运动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播放一些健康教育视频,如如何正确洗手、如何预防感冒等,让患者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要向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治疗患者的疾病,还要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例如,医生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可以向患者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护士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些自我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更好地配合治疗。

(四)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1.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需求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案也应该因人而异。例如,对于一位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那么治疗方案中还需要考虑糖尿病的治疗;如果患者有心理压力,那么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如果患者在服用某种药物后出现过敏反应,那么医生需要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改善,那么医生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法。
  2. 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特点,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不同。例如,对于老年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护理,如协助患者洗漱、进食、翻身等;对于女性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隐私保护;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如协助患者洗漱、进食、翻身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护理是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洗漱、进食,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帮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卧位,促进患者的睡眠。
  3. 关注患者的社会需求了解患者的家庭、工作等情况,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和帮助。患者在患病期间,不仅需要医疗上的帮助,还需要社会上的支持和帮助。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家庭、工作等情况,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和帮助。例如,如果患者的家庭经济困难,那么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些经济援助;如果患者需要请假休息,那么医生可以为患者开具病假条;如果患者需要心理支持,那么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于长期住院的患者,可安排志愿者进行陪伴和照顾,缓解患者的孤独感。长期住院的患者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需要有人陪伴和照顾。医院可以安排志愿者为患者提供陪伴和照顾服务,缓解患者的孤独感。例如,志愿者可以陪患者聊天、读书、下棋等,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五)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1. 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也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医院需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等,确保医疗安全。例如,医生在接诊患者时,要认真询问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护士在执行医嘱时,要严格核对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确保用药安全。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例如,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学术讲座等,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等挂钩,激励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开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患者安全的有效途径。医院需要开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例如,医院可以通过建立医疗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医疗质量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
  1.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知识,如用药安全、饮食安全、活动安全等,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医院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健康讲座、在病房内张贴安全提示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各类安全知识。对于用药安全,详细告知患者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提醒患者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在饮食安全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分摄入,肾病患者要注意低盐低蛋白饮食等。对于活动安全,向患者说明在康复过程中适宜的活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受伤。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例如,检查病房设施是否完好,如病床的护栏是否牢固、电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等。同时,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跌倒风险、皮肤是否有压疮迹象等。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为跌倒高风险患者提供防滑鞋、安装床边扶手等,为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预防压疮。建立患者安全反馈机制,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反馈在住院期间发现的安全问题。医院可以设置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或在医院的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上设立反馈渠道,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提出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患者反馈的问题,医院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患者,以增强患者对医院安全管理的信任。
  2. 建立患者安全文化在医院内部营造浓厚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让全体医务人员认识到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医院领导可以通过召开安全主题会议、发布安全倡议书等方式,强调患者安全是医院工作的核心。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患者安全培训和案例分析会,让大家从实际案例中吸取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在医院的各个科室和部门张贴安全标语、展示安全案例,时刻提醒医务人员关注患者安全。建立患者安全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患者安全事件,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医院要明确安全事件的报告流程和要求,消除医务人员的顾虑,确保他们能够如实报告安全事件。对于报告的安全事件,医院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对及时报告安全事件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以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患者安全管理。

三、相关医疗管理部门的举措

(一)加强政策引导

  1. 制定医学人文关怀相关政策医疗管理部门要制定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强医学人文关怀的政策文件,明确医学人文关怀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为医院和医护人员提供政策指导。这些政策可以涵盖医患沟通、患者权益保护、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等多个方面。例如,规定医院必须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确保医护人员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明确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各项权益,如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等,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政策文件还可以对医院的环境建设、服务流程优化、人文关怀措施落实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比如,要求医院加强环境整治,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鼓励医院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关怀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患者关爱项目等。医疗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完善。可以通过组织专项检查、开展问卷调查、听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意见等方式,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根,为医学人文关怀的全面落实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2. 加大对医学人文关怀的投入医疗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医学人文关怀的投入,支持医院开展医学人文培训、改善就诊环境、加强医患沟通等工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医院开展医学人文关怀项目。例如,为医院提供资金支持,邀请专家进行医学人文培训;资助医院改善候诊区设施,提供更加舒适的候诊环境;支持医院开展医患沟通活动,如举办医患座谈会、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加大对医学人文科研的投入,鼓励医疗机构和科研人员开展医学人文关怀方面的研究。通过科研项目的支持,可以深入探索医学人文关怀的理论和实践,为医学人文关怀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创新思路。例如,资助研究医学人文关怀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医患沟通技巧的有效性等课题,推动医学人文关怀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进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学人文关怀,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医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宣传和倡导,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金,用于支持医学人文关怀事业。同时,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医院的服务工作,为患者提供陪伴、心理支持等人文关怀服务,共同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关怀氛围。
  3.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医疗管理部门要建立医学人文关怀考核评价机制,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医院的等级评审、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等挂钩。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医患沟通情况、患者满意度、人文关怀措施落实情况等多个方面。例如,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沟通态度、服务质量的评价;考察医院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人文关怀制度和措施,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定期对医院和医护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反馈考核结果,督促医院和医护人员不断改进人文关怀工作。对于考核优秀的医院和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等;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医院和医护人员,要求其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到位。推动医院建立内部考核评价机制,将医学人文关怀纳入医院的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医院可以通过设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医护人员互评、领导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医护人员的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激励医护人员积极践行医学人文关怀。

(二)加强监督管理

  1. 加强对医院的监督检查医疗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医院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医患沟通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医院进行整改。可以通过定期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例如,检查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是否符合标准、医疗设备是否齐全、医护人员的资质是否合格等;考察医患沟通渠道是否畅通、沟通方式是否有效、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得到及时回应等。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内容、方法和频率,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制定详细的检查标准和评分细则,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同时,加强对监督检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监督检查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跟踪督促医院落实整改措施,对整改不到位的医院进行严肃处理。可以通过约谈医院领导、通报批评、暂停执业等方式,促使医院高度重视问题,认真整改落实,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文关怀水平。
  2. 处理医患纠纷医疗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设立专门的医患纠纷处理机构,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受理、调查和处理医患纠纷。建立医患纠纷调解制度,邀请法律专家、医学专家、社会人士等组成调解委员会,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通过调解,促使医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对医患纠纷的分析和研究,找出纠纷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典型的医患纠纷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为医院和医护人员提供借鉴。同时,加强对医患纠纷处理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医患纠纷处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对于因医学人文关怀不到位引发的医患纠纷,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态度恶劣、沟通不畅等导致纠纷的医护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行政处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通过严肃问责,促使医护人员增强人文关怀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3. 加强行业自律医疗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自律管理,引导医院和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自觉践行医学人文关怀。制定医疗卫生行业自律规范,明确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例如,要求医护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要求医疗机构遵守法律法规,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行业自律监督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监督检查。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开展自律检查和评估活动,对违反自律规范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罚。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行业进行监督,建立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和处理群众的投诉举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医疗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开展职业道德培训、主题教育活动等,引导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开展职业道德讨论等方式,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

(三)加强宣传推广

  1. 宣传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医疗管理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各界对医学人文关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医学人文关怀的理念、意义和实践成果。例如,制作医学人文关怀专题节目、刊发相关新闻报道、开展网络宣传活动等,向社会公众普及医学人文关怀知识,展示医学人文关怀的魅力。组织开展医学人文关怀主题宣传活动,如举办医学人文关怀论坛、研讨会、讲座等,邀请专家学者、医护人员、患者代表等共同参与,交流医学人文关怀的经验和体会。通过这些活动,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关怀氛围,推动医学人文关怀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对医学人文关怀先进典型的宣传,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医疗管理部门可以评选表彰医学人文关怀先进单位和个人,挖掘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通过新闻媒体、表彰大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共同推动医学人文关怀事业的发展。
  2. 推广医学人文关怀的先进经验医疗管理部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医院在医学人文关怀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医院提供借鉴和参考。建立医学人文关怀经验交流平台,组织医院之间开展交流活动,分享各自在医患沟通、患者服务、人文关怀措施落实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例如,召开医学人文关怀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让医院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医院在医学人文关怀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实践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通过印发文件、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将这些经验模式推广到其他医院。同时,鼓励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医学人文关怀的方式方法,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医学人文关怀模式。加强对医学人文关怀先进经验的宣传推广,扩大其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学术期刊、网络平台等渠道,宣传医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同时,积极向国内外推广我国在医学人文关怀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国际影响力。
  3. 树立医学人文关怀的典型医疗管理部门要选树一批医学人文关怀的先进典型,通过表彰奖励、宣传报道等方式,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医院、科室、医护人员在医学人文关怀方面的先进事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树立典型。例如,评选 “医学人文关怀示范医院”“医学人文关怀优秀科室”“医学人文关怀标兵” 等,对这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组织开展典型事迹宣讲活动,让先进典型走进医院、社区、学校等场所,讲述他们的故事和经验。通过身边的榜样,激发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践行医学人文关怀。同时,也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奉献精神,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建立医学人文关怀典型的长效培育机制,不断推出新的典型。医疗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典型的跟踪培养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及时发现和培育新的典型,形成典型辈出、群星璀璨的良好局面,为医学人文关怀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开展叙事医学

(一)叙事医学的概念和意义

  1. 叙事医学是一种将文学叙事方法引入医学领域的新型医学模式。它强调医护人员要关注患者的故事,倾听患者的声音,理解患者的痛苦和需求,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叙事医学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技术,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叙事,医护人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医患关系。
  2. 叙事医学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加强医患沟通,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身心健康。在叙事医学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学会倾听患者的故事,理解患者的情感体验,这有助于培养医护人员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意识。同时,叙事医学也为医患沟通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分享患者的故事,医患之间可以更加深入地交流和理解,减少误解和矛盾。此外,叙事医学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身心健康。患者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根据患者的故事,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二)开展叙事医学的方法步骤

  1. 培养叙事能力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叙事医学培训课程,学习叙事方法和技巧,提高医护人员的叙事能力。培训课程可以包括叙事理论、叙事方法、叙事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学习如何倾听患者的故事、如何记录患者的故事、如何分析患者的故事等。通过培训,医护人员可以掌握叙事医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开展叙事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鼓励医护人员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等,丰富医护人员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为开展叙事医学打下基础。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例如,医护人员可以阅读一些关于疾病、生命、人性的文学作品,如《活着》《平凡的世界》《追风筝的人》等;观看一些关于医疗、人性、情感的电影,如《心灵点滴》《入殓师》《滚蛋吧!肿瘤君》等。通过阅读和观看这些作品,医护人员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提高自己的叙事能力。
  2. 收集患者故事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要主动倾听患者的故事,了解患者的患病经历、心理感受和需求。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保持耐心和专注,认真倾听患者的讲述,不要打断患者的发言。同时,医护人员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语气、肢体语言等,从中了解患者的情感变化和需求。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患者的故事,并对故事进行整理和分析。访谈是一种深入了解患者故事的有效方式,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患病经历、心理感受和需求。问卷调查也是一种收集患者故事的有效方式,医护人员可以设计一些问卷,让患者填写自己的患病经历、心理感受和需求等。收集到患者的故事后,医护人员要对故事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医疗决策提供参考。
  3. 开展叙事分享组织医护人员开展叙事分享活动,让医护人员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患者故事,交流心得体会。叙事分享活动可以是小组讨论、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形式。通过分享活动,医护人员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自己的叙事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可以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叙事分享活动,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和尊重。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可以让叙事分享活动更加生动、真实,也可以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同时,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也可以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4. 应用叙事医学于临床实践医护人员要将叙事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关注患者的故事,理解患者的痛苦和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记录患者的故事、分析患者的故事、与患者分享故事等方式,应用叙事医学的理念和方法。例如,医护人员可以在病历中记录患者的故事,为医疗决策提供参考;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故事,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可以与患者分享一些成功的治疗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通过撰写病历、护理记录等方式,记录患者的故事,为医疗决策提供参考。病历和护理记录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文件,通过记录患者的故事,可以为医疗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同时,记录患者的故事也可以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三)叙事医学的效果评估

  1. 患者满意度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患者对叙事医学的满意度,评估叙事医学对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问卷调查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叙事医学的问题,如 “您是否觉得医护人员在倾听您的故事方面做得很好?”“您对医护人员通过您的故事为您制定的治疗方案是否满意?” 等。访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例如询问患者在叙事医学过程中的具体体验、对医护人员的建议等。分析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找出叙事医学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于患者满意度高的方面,要继续保持和加强;对于患者不满意的地方,要深入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例如,如果患者反映医护人员倾听故事的时间不够,医院可以考虑安排更多的时间用于医患交流,或者培训医护人员提高倾听效率。根据患者满意度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和完善叙事医学的实施策略。医院可以定期对叙事医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就医体验。
  2. 医护人员人文素养评估通过考核、评价等方式,评估医护人员在叙事医学培训后的人文素养提升情况,评估叙事医学对医护人员的影响。考核可以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例如考查医护人员对叙事医学理论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叙事方法的能力等。评价可以由患者、同事和上级领导共同进行,综合评价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同理心、人文关怀意识等方面的表现。对比培训前后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变化,分析叙事医学培训的效果。通过对培训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医护人员在人文素养方面的进步情况。如果发现培训效果不明显,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为医护人员提供持续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不断提升其人文素养。叙事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医院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让医护人员了解最新的叙事医学理念和方法,持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3. 医疗质量评估通过对医疗质量指标的监测和分析,评估叙事医学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如患者康复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医疗质量指标是衡量医疗服务效果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实施叙事医学前后的指标变化,可以评估叙事医学对医疗质量的影响。例如,如果患者康复率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说明叙事医学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研究叙事医学与医疗质量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叙事医学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的作用。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深入探讨叙事医学对医疗质量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推广叙事医学提供理论支持。将叙事医学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医院可以将叙事医学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激励医护人员积极运用叙事医学方法提高医疗质量。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叙事医学的实施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需求。

五、结论

全面落实医学人文关怀是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和相关医疗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医学人文关怀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医患沟通,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同时,要积极开展叙事医学,提高医护人员的叙事能力,关注患者的故事,理解患者的痛苦和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温暖、贴心的医疗服务。

通过医院和相关医疗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相信医学人文关怀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医学人文关怀的方法和途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患者的期望,为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医学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它需要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积极参与和付出,需要医院和医疗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医疗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关爱和温暖。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打造更加美好的医疗环境,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而努力拼搏。

青海省17项措施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

中新网青海新闻11月21日电(何君)近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省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4个方面17项具体措施,健全完善我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改善,中藏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显著增强,乡村重大疫情和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提升。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管理办法得到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保障问题基本解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格局初步形成。

《实施方案》提出,在统筹县域资源方面,要完善机构布局,健全服务体系,提升防控能力,发挥中藏医药优势,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壮大人才队伍方面,要建立引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健全待遇保障制度,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明确乡村医生身份,落实老年村医保障待遇。在完善运行体系方面,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投入机制,加强对口帮扶健康乡村建设。在加大保障力度方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医保支持力度,提升农牧区医保管理服务。(完)

3年28项措施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来源:【大河健康报】

日前,《河南省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提出包括夯实结构质量、提高过程质量、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在内的28项具体措施,用3年时间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本次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的实施范围为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加强基础质量管理,夯实结构质量。《实施方案》提出,提升急诊质量、改善医疗门诊质量等10项任务和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破壁”行动2个专项行动。

  • 在提升急诊质量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提出,省脑卒中、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创伤、急诊、院前急救等质控中心要加大对卒中、胸痛、创伤、急诊质量持续改进情况的常态化检查指导;推动和指导全省三级综合医院100%建成三级中心,确保三级卒中、胸痛中心数量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指导基层卒中、胸痛救治单元规范建设。

  • 在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确定量化目标。比如,全省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2024年底不高于1.9‰,2025年底不高于1.8‰;住院患者手术后获得性指标发生率2024年底不高于7.7‰,2025年底不高于7.5‰。手术期间低体温发生率、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进一步降低,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破壁”行动旨在通过专项行动,促进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理念,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优化要素配置和运行机制,以多学科协作(MDT)为基础,探索专病中心建设,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患者提供诊疗一站式服务。“破壁”行动的目标为全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2024年底提升至83%,2025年底提升至85%;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2024年底提升至45%,2025年底提升至55%。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专病的诊疗模式和组织形式有创新性突破。

强化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提高过程质量。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要求从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实施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等10个方面发力。《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病历内涵质量提升行动,目标为到2024年底,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不低于88%;到2025年底,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不低于90%。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目标为2024年底,每百出院人次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年均大于2.0例次;2025年底,大于2.5例次。

织密质量管理网络,完善工作机制。省卫生健康委提出,“织网”行动等。“织网”行动,即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织密质量管理网络,规范质控中心建设管理(含中医药主管部门),进一步扩大质控工作覆盖范围,将部分重点专业质控组织延伸至县区。量化目标包括:对照国家级质控中心设置清单,到2025年底,完善3大类6个领域70个具体方向质控组织建设,中医专业省级质控中心不少于10个,市级质控中心不少于1000个,县(市)级质控中心(组织)不少于800个,且质控工作逐步覆盖住院、日间、门(急)诊等全诊疗人群。其中,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16个专业质控中心实现地市级全覆盖、延伸至50%以上的县域;全省纳入单病种管理的病种(技术)数量不少于100个;50%的省级质控中心按年度发布本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来源 医药卫生报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