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优险坑人 税优健康险的五大真相
能薅税务羊毛?税优保险宣传乱象丛生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2024年5月以来,多家保险公司推出税优类保险产品,对于个人养老金保险也加大了上新力度。此外,保险中介公司也上线了多款税优健康险,包括税优护理险、税延养老险等。
值得一提的是,税优类保险产品多年来的发展一直不瘟不火,如今却成为险企争相布局的“香饽饽”。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税优类产品成功占据营销宣传优先位,但是有的产品营销被自媒体营销号带偏了。
近日,有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大量保险自媒体账号发布关于营销“抵税神器,复利收益超过10%”“年化复利超4.5%还送免费体检”的税优类保险文章。还有自媒体营销号直接发布短视频介绍称:“保单收益增长很快,算上抵税的金额,收益率会更夸张,每年复利达到了4.53%,薅国家税务羊毛的好机会!”
税优保险年化收益真能超过4%或10%吗?是误导还是名副其实?
“节税权益+保单收益”合成爆款产品?
目前,保险公司主要通过自营销售平台、保险代理人及合作保险中介机构联合销售税优健康险产品,同时也在各个渠道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扩大该类产品的覆盖面。
据悉,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营销税优保险产品的一个重要宣传点是税收抵扣便利。
慧择保险经纪储蓄险产品负责人叶鹏程分析指出,不论是今年年初的“开门红”活动销售热潮,还是2月份“报行合一”下的产品停售潮,很大程度上透支了客户需求。尽管居民储蓄需求旺盛,但在一轮又一轮的“炒停售”之下,单纯的收益已难以对消费者形成吸引力。正因如此,在相对同质化的年金险、分红险等理财储蓄属性之外,险企需要更多考虑保险产品的长期服务、节税等其他属性,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记者点开一篇阅读量过万的营销税优健康险自媒体文章了解到,该文章底部评论区有较多网友询问税优产品抵税特性以及每年抵税金额等情况。
“因为每年申报退税,次年便能获得退税反馈,这与传统养老金需要二三十年以后才能感受到价值相比有明显差异,客户获得感强,教育成本低。以1.2万元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为例,由于政策性收益福利、节税客户的刚需,销售难度会比较低,客户推广速度效率会很高,假如一年有10万个客户投保,这也有12亿元的保费,如果是百万级的客户,则是百亿级的保费,且每年客户都有需求,总保费收入很可观。”叶鹏程进一步表示。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购买税优类保险产品后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汇算时获得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或退税优惠,对消费者而言吸引力比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税优保险产品税收优惠的吸引力也体现在其带来的眼球度和流量。
据业内相关人士反映,近段时间,一些自称是保险经纪人的自媒体账号,公开营销个别保险公司的税优保险产品,并将产品冠以“高收益”的名号进行重点销售。
例如,多个自媒体账号发布文章,集体将中荷人寿“互联网岁岁享税优护理保险”标注为“年化收益突破10%”“年化复利超4.5%”的高收益、“薅羊毛”产品。该文章在测算收益时,会按照个人所得税最高水平45%退税所得,然后加上在某一年龄段、某一缴费时间、某一保障期限内的保险产品收益,简单相加得出每年“年化10%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该产品说明和介绍书均未显示产品收益超过4%。
一位资深保险经纪人吴先生对记者表示:“所谓的‘年化4%/10%’‘薅国家羊毛’的表述,就是制造宣传噱头、歪曲解读。凡是宣传税优类保险产品收益超过4%的自媒体营销号,都是把税优健康险个税抵扣部分纳入产品收益,合计计算税优保险产品收益,玩数字游戏。保险从业人员宣传销售税优类保险产品时,需要特别注意,消费者自身退税权益,不能与保单利益混为一谈。”
叶鹏程也提示称:“税收优惠是国家政策性福利,均有额度限制,比如税优健康险每年限额2400元/人,个人养老金税优每年限额12000元/人,且有一定的参加门槛要求,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消费者决定购买保险产品的核心考量因素,是依据自身和家庭的保额缺口进行相应额度的产品配置。税优额度有限,不一定能覆盖客户的需求缺口,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规划做相应的比例搭配。同时,也要对税优产品进行理性分析,产品本身的设计和利益是否满足自身需求。”
对于一些自媒体营销宣传产品乱象,记者从中荷人寿方面获悉,其已发布公告维权。中荷人寿在公告中称:“近期,我司发现在部分网络平台有冒用中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名义开设的账号,进行虚假信息宣传,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我司形象和声誉。在腾讯微信平台开设的公众号均为冒用我司名义的虚假账号,包括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中荷岁岁享、中荷岁岁享护理保险、中荷岁岁享终身护理保险。针对上述账号的侵权行为,我司已经收集证据向相关平台进行投诉,要求其立即注销账号、停止一切违法违规行为,我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5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发布2024年第5期消费者风险提示称,近年来,部分保险销售人员为提高业绩,在产品营销宣传过程中,时有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易引人误解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提醒消费者不盲目跟风,确认保险合同内容后再投保。保险产品所提供的保障范围以合同条款中的保险责任为准,消费者不盲目听信宣传营销,应根据自身需求,详细了解产品承保机构、保障范围、除外责任等,认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防范识别营销过程中混淆、模糊、夸大保险责任等风险。在投保缴费前一定要仔细核对投保险种,了解合同重要条款后再投保。
拓展赛道 挖掘新客户
在保险业内,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保险被称为税优保险产品。追溯其发展历程,税优健康险试点至今已经走过了9年时间;2018年,税延养老险开始试点,并于2023年与个人养老金并轨;2022年,我国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近两年,国家大力支持税优保险发展,政策也进一步扩大了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保险产品范围。2023年7月,监管发布《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险产品范围扩大至商业健康保险的主要险种,包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疾病保险。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丰富税优健康保险产品供给,探索包含长期护理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险企动作也较为积极,包括大型国有控股、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在内的各种性质的保险公司,均加速开展这项业务,税优类保险产品也在持续上新。
从税优类保险产品的节税效果来看,消费者在投保税优健康险之后,所缴纳的保险费可以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同时,在个人养老金制度方面,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显然,这类保险产品有一定的节税效果。
当前,保险公司争相发力税优类保险产品,其背后的逻辑是通过税优产品,可以精准地进行客户识别和筛选,以便后续进一步服务客户。
叶鹏程对记者表示:“税优产品的销售是一个重要的‘敲门砖’,会带来客户家庭保障和财富规划的整体需求,衍生出更多的产品和险种购买需求。对于业务人员也是重要的获客和识别价值客户的工具,对于客户有明显的福利价值,也能体现从业人员的价值,有助于为业务人员带来信心,尤其是新人伙伴可以借此产品快速积累客户、提升对保险的认可和专业度。此外,从已有客户出发,在协助报税环节对客户家庭成员及相关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并可将客户进行分层管理,后续深入挖掘客户需求,从而更有效地达成业务。”
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2022年全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为6512万人。换句话说,这6000余万人囊括了中国主要的中产和富裕群体,同时也是商业保险公司重点开拓的客户群体。
据一家寿险公司精算人士分析,纳税人群有6000多万的基本盘。继续细分,这部分群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25到40岁之间的工薪阶层,这类群体的需求偏向于基础性保障;另一类是40岁以上、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中高净值人群,这部分群体购买力强,更可能是税优类保险的主要客群。
“针对潜在的客户需求可以大概将税优保险分为两种:一是税优类医疗保障型产品,典型代表如中高端医疗产品。这类主要匹配中产阶层差异化的需求,通过税优政策刺激提升投保意愿,降低投保门槛。二是以满足客户‘节税’要求为出发点,为保险公司提供高净值客户增量。这类产品可以把养老财富和养老医疗服务相结合,代表险种是储蓄型长护险。长护险本身兼顾储蓄功能和保障功能,既能与寿险公司主力的储蓄型业务结合,提高保障杠杆,也可借助税优方式获得收益。”上述精算人士称。
头部机构一年保费也才几千万!税优健康险扩容一周年观察:产品叫好不叫座背后,在护理险、医疗险上探索创新能“破局”吗?
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廖丹
“税优健康险产品刚出来的时候我就买了一份,我觉得税优类的产品确实还是有一定优惠的。”作为首批购买税优健康险产品的用户,张先生对于税优健康险产品的认可度还是挺高的,也在持续关注着这类产品,“最近的税优类创新产品很多,相比之前的越来越好了。”
张先生口中的“创新”主要源于2023年发布并于当年8月1日实施的《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在这份《通知》中,将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范围扩大至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主要险种。在政策的鼓励下,保司加大了在税优健康险方面的创新力度。
值此税优健康险扩容一周年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梳理了当前市场上的税优健康险产品种类。就产品类型来看,保司创新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护理险和医疗险方面;从数据来看,当前税优健康险的整体保费金额仍旧较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所谓税优健康险,即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购买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限额2400元/年(200元/月)。相当于将个税起征点每月最高上调200元。
2015年12月,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的通知》,在31个城市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2017年7月,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至全国,对个人购买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按每年最高24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
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扩大产品类型、产品被保险人群体,同时不再要求税优健康险使用示范条款,将产品设计交给经营主体,保险公司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享有更大的产品设计自主权和产品创新空间。
今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丰富税优健康保险产品供给,让相关政策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人寿、人保健康、平安健康险、太平洋健康险等纷纷推出多款税优健康险产品,覆盖长期护理保险、医疗保险及疾病保险等税优险种,可对接在职人员、少儿、老年人、带病体等各类人群。例如,人保健康联合蚂蚁保推出终身护理险,保障10种特定疾病和1—3级意外伤残;太平人寿推出太平惠鑫保护理保险,主要聚焦护理保障,护理保险金包含一次性护理保险金及长期护理保险金两项责任;平安健康险联合蚂蚁保推出好医保·少儿长期医疗(0免赔),保障特定疾病门诊、一般疾病及意外住院医疗等。
总体来看,护理保险、医疗保险是当前保司探索和创新的主要方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传统医疗保险基本饱和,特别是大病保险已经覆盖12.6亿人;二是因为传统医疗保险保费较低,对于消费者来说其税优效益非常小,并且购买程序还比较复杂,导致消费者没有购买积极性,保险公司也没有销售积极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税优护理险保费相对较高,当前我们国家也进入了老龄化时代,消费者对于护理险的需求也较大,所以保险公司开发护理险产品可以和消费者实现双赢,因此近年来保险公司纷纷将税优护理险作为创新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却税优护理险的保费因素,积极开发税优护理险、税优医疗险等产品也符合当前人身险机构的“大健康战略”定位。
“随着行业的发展,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差异化,一家成熟的保险公司,产品体系要多层次,服务体系更要多层次,来覆盖客户全需求。太平人寿在打造一个涵盖大健康与大养老的‘保险+’现代客户服务生态圈,税优商业健康保险也是我们不断完善这个服务生态圈中的一环。”太平人寿方面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保司的积极性较高,可是税优健康险的保费规模却不大。从多家保司披露2023年税优健康险经营情况来看,税优健康险的保费规模仍较小。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有8家机构发布2023年税优健康险产品数据,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2.8亿元。其中,保费规模最大的是人保健康,保费规模最小的是太保健康。数据显示,人保健康税优健康险产品2023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460.78万元;太保健康税优健康险产品2023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47.52万元。
其余的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平安健康、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建信人寿2023年税优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593.79万元、5814万元、3881.2万元、1352万元、1003.23万元、2179.07万元。
从产品的保费收入来看,传统寿险机构依旧是以老款税优健康险(万能型)产品为主力,专业健康险公司则是以扩容后的医疗保险类税优健康险产品为主力。例如,中国人寿保费收入最多的税优健康险产品是国寿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万能型)A款(2016版),保费占比接近99%。
为何税优健康险产品发行近十年,保费规模却一直没有上去?业内人士认为这跟消费者的接受度、产品的定位、税收优惠的力度等多方面都有关系。“从税优产品的行业销售情况看,暂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税优健康险市场还需要行业主体共同的培育。”人保健康方面对记者表示。
作为行业观察者,陈辉认为,税优健康险“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税优健康险产品的定位问题,在大病保险覆盖12.6亿人基础上,如果税优健康险产品还是定位为大病保险的一个补充,其市场需求注定不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除却产品问题,报税流程、税收优惠力度不大也是当前影响税优健康产品发展的因素之一。
“我们现在的报税制度是今年报去年的税,但是保险的却是今年交明年的费用,这之中有一个时间差。”张先生在报税这件事上十分郁闷,为了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他曾在税务所、保司等多个机构来回沟通,“真是太麻烦了,本来优惠力度就不大,还特别折腾,真希望税优健康险这个可以跟房贷、教育、育儿等一样,填完个人信息和产品信息就能直接在个税App上体现出来。”
张先生的困扰也被从业者看到,保险行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税优产品报税流程及抵税标准各地区还不统一,希望能借鉴税延养老相关经验。
“商业健康保险的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仅为年平均工资的2%。按照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平均收入10万~20万元人群,大致适用10%的边际税率,即大多数人购买税优健康险享受的年度税收优惠不会超过240元,税收优惠力度非常有限。随着税优健康险产品范围从单一医疗险扩大至医疗、长护和疾病等险种,且支持投保人为配偶、子女及父母投保,目前的税优限额在减轻全家投保压力方面作用甚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也曾建议选取税优健康险购买力较强、平均工资较高的省份,试点逐步提高税优力度。
在产品开发方面,陈辉建议,从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作用来看,对于保险机构来说,要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更好覆盖基本医保不予支付的费用;除此之外,要把重点放在长期护理保险上。“在传统健康保险基本饱和的状态下,从监管层面要更多地鼓励发展税收优惠型长期护理保险,不要在把精力放在传统健康保险产品上。”
“我的税优健康险个人账户里边还有2万多元的保费,我真希望这个产品能做起来,别被市场遗忘,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好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张先生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
一年能省2880元,年收入超20万闭眼买税优保险?专家提醒
中新经纬6月6日电 (李自曼)“报税即将截止,我们可以提供上门指导”“年收入20万元以上闭眼买它”“个人养老金节税真香,一次能省几千元”……2023年度个税汇算将于6月底截止,近期,多家保险机构的保险销售人员在微信朋友圈宣传如何利用保险为客户节税,并推销税优健康险、个人养老金保险等税优保险产品。
税优保险和普通保险有哪些区别?到底能抵扣多少个税?
不同收入人群节税效果有差别
“税优健康险既能抵扣个税,又能复利增值,还能提供额外的保障。这种产品之所以这么优秀,主要还是因为国家政策支持,如果个人年收入超过20万元,买它不亏。”4日,当中新经纬以消费者身份咨询明亚保险经纪人李霜(化名)时,她列举了税优健康险的一系列好处。
近日,中新经纬发现多家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的销售人员在微信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平台发布关于税优保险的内容。与此同时,5月份以来,多家保险公司推出税优保险,如太平惠鑫保护理保险、平安人寿的“e万家”税优医疗险和“智盈倍护”税优护理险。互联网中介平台也上架多款税优健康险、税延养老险,如中荷岁岁享护理险、阳光寿C养老年金险、中英福临门养老保险等。
目前,新上线的税优健康险保费多为2400元/年起投,个人养老金保险可根据实际情况投保,每年几千元至12000元不等。税优健康险除了节税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但多位保险销售人员告诉中新经纬,购买税优健康险的客户更看重其节税作用,以及后续获得的现金价值。
以年收入20万元的30周岁女性投保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为例,选择年缴保费2400元,交20年,对应基本保额为175272元(61岁以后才能用基本保额)。合计保费48000元,其间她能享受20%个人所得税抵减,实际支出保费38400元。若投保期间未出险,第20个保单年度,能获得的现金价值为62426.40元。该产品的保障部分只针对特定疾病,若投保人出险还需看是否属于保险合同规定的特定疾病,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领取护理保险金还是现金价值。
税优保险主要包含税优健康险、税延养老险、个人养老金保险等产品。消费者购买这类保险产品,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
目前各类税优保险节税规则有所不同。若个人投保税优健康险,所缴纳的保险费可以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最终节税额度与个人实际收入挂钩。同样是2400元/年的抵税额度,收入越高节税越多。
税延养老险方面,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与个人养老金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 此前税延养老保险是单独实行一套税优政策,但上述通知下发后,税延养老险产品逐步并入个人养老金。目前,税延养老险仍可以单独进行个税汇算,税优限额12000元。若个人同时购买了税延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这两类产品也可以同时进行个税汇算,但需要共用12000元限额。
个人养老金方面,若单独使用个人养老金进行个税汇算,限额也为12000元/年。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越高,节税越多。
李霜以年收入20万-25万元的35岁客户为例测算,若该客户每年用满税优健康险(2400元)和个人养老金(12000元)额度,一年则可以节税2880元,如果连续投保20年,能节税45600元。
“若节税所得不做他用,再加上缴纳的个人养老金的本金和收益,若客户55岁退休,可以攒下超30万元。”李霜说。
今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丰富税优健康保险产品供给,让相关政策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对于税优保险节税效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中新经纬表示,税优类保险当然可以起到节税作用,只不过对收入水平不同的人群节税的效果有差别,比如对于没有达到个税起征点的人就无法起到节税的作用;对于收入特别高的人,所节省的税对净收入影响不大,但对于金领、白领,还是很有作用的。
专家:购买前要知晓这些细节
对于税优保险的节税效果,有网友认为,投入大几千元只能节省几百元不划算。
慧择保险经纪人刘雨(化名)称,平台上线了一些税优保险产品,目前,税优保险适用人群相对比较广,可看作基础社保的补充,如果资金充足,又有节税需求,可以投保。每年节省几百元,时间长了,数字也很可观。
刘雨坦言:“最近协助一部分客户进行了个税汇算,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客户不知道在哪里获取税优识别码,不知道私立医院就诊是否可以享受大病医疗扣除,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之前买的商业保险能报税,对于申报的金额也不清楚。”
刘雨表示,目前无论是税优健康险还是个人养老金中的保险,当年缴纳的保费只能申报当年的个税汇算。如果是最近几个月购买的税优保险,只能计入2024年度个税汇算当中。很多报完税的客户,一年至少能节税一千元。所以,想要2023年节税的客户,其保单生效日期必须是2023年,客户在购买时一定要跟销售人员确认清楚。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的产品研发人员张萌(化名)表示,目前比较受关注的税优保险主要是税优健康险和个人养老金中的保险产品,其所在的公司也将上线新的税优健康险。该类产品的主要客户群体是有个税抵扣需求的人群,他们普遍属于中高收入,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比较好发展的客户群体。
“此前税优保险种类比较少,保险公司对其关注度也不高。在政策鼓励下,很多公司加大对这类产品的开发,在保障上有的产品可以做到零免赔额、对过往病史不做限制。但在监管一再强调防范利差损风险的背景下,消费者在选购这类产品时还是需要考察保险公司的背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张萌说。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7月发布的《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人身险公司开展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业务需要符合上年度末所有者权益不低于30亿元;上年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60%;上年度末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不低于100%;具备符合要求的业务管理系统,并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完成系统对接。
王国军表示,消费者购买税优保险要了解政策细节,清楚知晓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扣除标准;仔细研究保险条款,包括保障范围、理赔条件等,确保符合自身需求;结合自身健康和老年状况等实际情况,判断该买什么样的产品。
在王国军看来,税优健康险和个人养老金为保险行业带来业务增长点,推动行业创新。丰富养老保障体系,为人们提供更多养老选择,助力缓解公共养老负担。与基本医保形成互补,提升整体医疗保障水平,有助于引导合理医疗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医疗成本。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