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待遇、大数据研究院是干嘛的
北京大学博士后几年,在北大做博士后待遇如何?
小编“小王老师”编辑发布若有侵权请告知,更多资讯观祝恭重号——“清培商领院”。我院目前主要承接:在职硕士。博士。博士后。院士。客座教授申请工作。
在学术的殿堂中,北京大学一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吸引着无数有志之士投身其中。而“北京大学博士后几年”以及“在北大做博士后待遇如何”这两个问题,成为了众多学子和学术爱好者关注的焦点。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这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领域。
首先,来谈谈北京大学博士后的年限。一般而言,北京大学的博士后研究期限通常为 2 至 4 年。然而,这并非是一个绝对固定的时间框架,而是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研究项目的复杂程度、研究进展的顺利与否以及个人的研究能力和表现等等。
有些博士后项目可能由于其高度的创新性和挑战性,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深入挖掘和探索,从而延长了研究期限。而对于那些研究进展顺利、成果显著的博士后,也有可能提前完成研究任务,顺利出站。
接下来,咱们重点聊聊在北大做博士后的待遇。据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大学为博士后提供的待遇是相当优厚的。在薪资方面,博士后的平均月薪能达到数万元。这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开销,还能让博士后们在相对舒适的经济环境中专心致志地进行研究工作。
除了基本的薪资,北大还为博士后提供了完善的福利保障。例如,优质的医疗保险,让博士后们在面对疾病时无需担忧医疗费用的问题;舒适的住宿条件,为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后顾之忧。
在科研资源方面,北大更是毫不吝啬。博士后们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以及强大的学术交流平台。这些宝贵的资源无疑为他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举个例子,有一位来自化学领域的博士后小李,他在北大的研究期间,不仅享受到了丰厚的薪资待遇,还凭借学校提供的一流实验设备,成功发表了多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总的来说,北京大学的博士后经历,无论是在研究期限的灵活性上,还是在待遇的优厚程度上,都展现出了其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的魅力与实力。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成为北大的博士后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具备卓越的学术能力。但一旦踏入这个门槛,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保障,更是在学术道路上的一次升华和飞跃。
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能让您对北京大学博士后的年限和待遇有一个较为清晰和全面的了解。愿每一位怀揣学术梦想的人,都能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图解大数据人才岗位:六成工程师月薪过万,部分逆势涨薪两成
受新基建、数字化转型及数字中国愿景目标等一系列政策促进,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并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领域深度融合,为各行各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相关人才需求量正在持续增长,且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
为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近期人社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中,提出要围绕大数据等数字领域新职业,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分职业、分专业、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
目前大数据产业人才岗位需求情况如何?对从业者提出了哪些要求?薪资待遇如何?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从知名互联网招聘平台上采集分析了超2600条相关招聘信息,带你一览行业人才需求和产业现状。
计算机软件人才需求量最大
IDC发布的《2023年V1全球大数据支出指南》显示,从行业应用来看,互联网和电信、政府、金融是中国大数据相关IT支出的主要行业用户,合计占比超中国市场总规模的六成。其中,互联网占比最高,在2026年超过15%;地方政府以11.7%的占比位列第二,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接近23%。因此,上述行业也在积极寻求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人才来推动业务创新和发展。
根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采集的数据,计算机软件是大数据人才需求最大的行业,占比达26.92%,远高于其他行业。其次是互联网/电子商务、通信/电信/网络设备等行业,占比分别为15.11%、13.57%。除上述行业外,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金融/投资/证券等行业也在积极网罗智能制造相关人才。
梳理发现,相应前沿技术岗位人才在科技攻“尖”、产业向“新”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研发与设计岗位人才需求较高,占比高达66.95%,典型岗位包括大数据架构师、JAVA开发工程师、数据治理工程师、大模型算法工程师、解决方案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数据挖掘工程师等分析与挖掘岗位的占比也很高,达到21.15%;运行与维护、咨询与服务等岗位需求占比分别有7.39%、4.51%,具体提供的岗位包括大数据运维工程师、大数据运营风控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数据咨询师、大数据咨询顾问、大数据智能营销产品经理等。
需跨学科知识背景及综合能力
大数据行业涵盖了数据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数据咨询师、数据科学家等多个职位。这些职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技能,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
在针对招聘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方面,要求掌握Java技能的公司占比最高,占比近两成。此外,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技能需求也很高,占比达到17.33%,还有一成企业希望从业者掌握hadoop(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spark(专为大规模数据处理而设计的快速通用的计算引擎)、hive(数据仓库工具)。
此外,由于大数据分析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交叉,从业者需要能够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的知识,掌握数学、金融学、统计学等学科内容;还希望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备方案设计、项目管理、市场研究等经验。
部分大数据岗位逆势涨薪
大数据产业人才薪酬情况如何?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应届生或工作经验在1年以下的岗位中,超七成月薪在万元以下,但随着工作年限提升和经验增加,行业平均薪酬持续上涨。要求工作经验在5年以上的岗位中,月薪2万元以上的占超一半,最高可达5万元/月。其中,工程师类核心岗位月薪普遍在万元以上,占超六成,其中2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
就今年大数据人才就业形势而言,科锐国际发布的《2024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显示,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智能架构开发、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等岗位人才炙手可热,分别开出年薪50万-150万、50万-120万的高薪酬,这些岗位在互联网整体降薪的背景下,跳槽逆势涨薪幅度达20%以上。
北上广深需求量最大
哪些城市的大数据人才招聘更为火热?数据分析显示,北上广深仍占据较大优势。具体而言,位于北京的大数据相关招聘岗位数量最多,占比13.90%;其次是上海,占12.20%,广州、深圳的招聘岗位数量占比均超7%。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也留意到,这与城市的大数据产业成熟度、发展方针有较大的关联。从区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是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最为集中和成熟的地区,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储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吸引了众多优质头部企业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2023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进一步指出,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中心,科教资源集聚,技术创新优势明显,见长于企业培育和产业壮大;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着力支持大数据产业生态构建,产业政策、产业组织等环境建设走在前列。
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企业仍是大数据人才招聘的主力军,超六成招聘信息来自员工规模在1000人以内的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型企业也对大数据人才保持较高的需求,员工数量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招聘信息占比达35.36%。
不过这一趋势或有所变化。据IDC《全球大数据支出指南》预测,员工数量超过1000人的超大型企业在五年预测期内(2021—2025年)市场占比将超过市场整体规模的60%。对于大数据行业而言,千人以上规模的企业未来将吸纳更多优质人才。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谢小清 实习生 蒋佳轩 周惠琪 舒菲扬 黄子玮
设计:何欣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国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