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医疗器械销售行业现状

首页 > 健康 > 美容美体 > 正文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医疗器械销售行业现状

医疗设备行业将要走出低谷了吗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医疗器械销售行业现状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英 9月24日至10月10日,多家医疗设备企业股价拉升。迈瑞医疗(300760.SZ)、联影医疗(688271.SH)两大龙头的股价在8个交易日内均累计上涨了34%,迈瑞医疗的市值一度接近4000亿元。

与资本市场的热闹相比,行业经营氛围却显得有些冷清。

某医疗机器人企业高管直接用“不景气”来形容行业现状,他希望这种现状在年底可以得到改善。多位医疗设备行业从业者都有类似感受,其中又以跨国企业销售人员的感受最为明显。

自2024年以来,医疗机构的招采数据和上市公司的业绩都显示,医疗设备行业进入了低谷。此前多家券商预计,在医疗设备更新等政策的带动下,行业在今年四季度有望复苏。

“希望四季度会改善,但目前形势还不明朗。”10月10日,某医疗影像设备龙头企业一位中层管理者告诉经济观察报,在销售层面,企业更关注有关部门的医疗反腐动作,相比于设备更新政策,反腐对医院的采购意愿影响更为直接。

低谷已持续大半年

据国投证券统计,2024上半年,医疗设备行业招投标规模约550亿元,同比下滑35%左右。其中,医用超声同比下滑20%左右,医学影像同比下滑45%左右,生命信息领域同比下滑50%—60%。

招投标规模的萎缩直接反映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迈瑞医疗上半年国内设备类业务营收同比下滑了12%。联影医疗上半年总营收53.33亿元,同比增长1.18%,是近五年最小增幅。如果剔除增幅较大的国际市场,其国内市场营收为44亿元,同比下滑了3.5%。

到了下半年,趋势并未得到改善。已公布的7月、8月招投标数据显示,医疗设备总招投标金额分别为95亿元和97亿元,8月招投标金额同比下降了29%。

某跨国企业市场部中层管理者介绍,在低迷的行情下,几家医疗设备头部外企都在裁员,“从去年到现在已经裁了好几轮了,形势很严峻,从来没有过”。他称,留下的人员虽然未降薪,但大部分人都没法完成任务量,已经好几个月拿不到奖金了。

对于国内设备类业务的下滑,迈瑞医疗的解释是,主要受到国内医疗行业整顿及设备更新政策两大因素的影响,今年医疗设备招采活动因普遍处于观望状态而有所延迟。

医疗行业整顿指的是医疗反腐。2023年7月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反腐风暴推向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的一台3520万元的直线加速器,院长吃掉1600余万元的回扣,就接连霸占多个网络平台热搜第一,让医疗器械这一以往较为隐秘的领域走进公众视野。

一位医疗器械经销商当时告诉经济观察报,受医疗反腐影响,正在接洽的采购项目都已暂停,已经挂网公示的项目不会延期,被暂停的是还未挂网的项目,对于可买可不买的设备,医院都不再购买。

2024年上半年,医疗反腐持续。5月,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提出,聚焦“名院”“名医”等医疗机构的“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人员管理,重点惩治本人或指使亲友,利用经商办企业“靠医吃医”、收受供应商回扣等问题。上半年,全国医疗领域已有超160名“关键少数”被查,包括多名厅级干部。

除医疗反腐外,长期国债支持的设备更新政策也使得部分医疗机构延缓了采购。

5月底,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的《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7年时,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要较2023年增长25%以上,主要大型医疗设备百万人口拥有量基本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上述文件提到,鼓励国家医学中心等拔尖医院适度超前配置一批重大医疗和科研设备。同时,支持服务人口多、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强的乡镇卫生院,配置CT、彩超、呼吸机设备。设备更新项目的资金来源包括超长期国债、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

7月2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安排148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资金。西南证券预计,涉及医疗类的项目规模估计在300亿—400亿元。

8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已审批通过了第一批医疗设备更新项目。9月中旬,迈瑞医疗表示,配套的超长期国债资金一旦到位,医院接下来便会逐步启动招标程序,但最终业绩的确认要取决于这些项目的执行节奏。

据了解,长期国债支持的医疗设备更新项目落地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医院申报、省政府批复、国家发改委批复、医院招标、签署合同等。

四季度会反弹吗

东部某三甲医院负责人介绍,已经提交了申请,但目前还未获批。从刺激需求的角度,他认为,长期国债项目对于本身有需求的医院是个利好,但由于各区域自费的比例不同,预计刺激效果会有所区别,“估计西部地区意愿会大点,东部会比较理性,毕竟自付比例高”。

根据政策,对于地方的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国债资金的安排标准是,原则上按照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分别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60%、80%、80%的比例进行支持。即东部地区地方政府与医疗机构需要自行筹集不低于60%的费用。

东部地区一家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也表示,主要根据自身需求出发,不会超前配置,“今年申请的不多,该配的前几年都配好了”。他介绍,其机构已经配置了胃肠镜、移动CT等设备,以往这些设备只存在于县级及以上医院。

国信证券的研报显示,从招投标以及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节奏看,预计首批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的招投标需求有望在2024年三季度起落地,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有望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并延续到2025年整年。

上述医疗机器人企业高管表示,设备更新项目肯定会带动行业需求,但对具体企业的影响不同。以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例,市面上一大批达芬奇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使用年限已经七八年了,正好处于更新的窗口,而微创机器人(02252.HK)等国产企业的产品刚上市不久,不涉及更新。“手术机器人等高端设备还涉及到配置证问题,原本没有配置证的医院,设备更新政策也难以刺激出他们的需求”。

在上述医疗影像设备龙头企业中层管理者看来,相比于设备更新项目,当前行业最关心的仍然是反腐问题。最近他了解到某南方大省仍在大力抓捕医疗腐败官员,导致很多医院在设备采购项目采购上非常谨慎,“也许是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除该省外,浙江、上海等省市近期也在持续进行医疗行业整顿。

9月,浙江省审计厅发布《关于专项审计调查公立医院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使用情况的通知》。计划对公立医院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必要时将追溯到相关年度或者延伸审计有关单位。

10月9日,上海市公布了《上海市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在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的工作要点基础上,上海新增了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落实《上海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实施细则》等内容。

10月10日,北京大健康法商团队负责人邓勇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他预计2024年下半年医疗反腐力度不会减弱,而是会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以进一步净化医疗行业生态,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他的判断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导向持续加强,多次发文强调医药反腐的重要性,明确将医药领域列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之一,同时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的《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等,对医疗反腐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将推动医疗反腐工作在下半年继续深入开展;二是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例如医保飞行检更加全面、深入,将有力地打击医疗领域的腐败行为,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三是医疗领域的腐败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定价虚高、采购过程中的利益输送、医生收受回扣等问题尚未完全杜绝。

从医博会看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崛起: 企业出海热情高涨 新技术新产品竞相亮相

吴瞬/摄 陈锦兴/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吴瞬

采用光学物理加热除雾技术的4K内窥镜摄像系统,湖南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全性能制氧热水一体化方舱,脑部专用的全数字PET……10月12日至15日在深圳举办的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以下简称“CMEF”)上,一系列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纷纷亮相,映射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正在崛起。

证券时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近几年来,不少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纷纷投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等研发成果频频出炉,同时不少产品走出国门瞄准海外市场,不断擦亮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新名片”。

海外客户热情高涨

CMEF于1979年首次举办,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历程。历经45年发展,CMEF已成长为覆盖全产业链及全生命周期的集产品技术、新品首发、贸易合作、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全球化综合服务平台,被誉为全球医疗产业“风向标”。

证券时报记者在展会现场发现,CMEF是一场真正的“全球盛会”,在展会的各个角落都有海外采购商的身影,他们或仔细询问产品的细节和技术创新点,或积极与中国企业现场洽谈合作事宜,整个会场都弥漫着生意的味道。

“我来自乌兹别克斯坦,主要做医疗设备采购,我们需要的产品非常多,包括手术室设备、影像、诊断设备等。今天在现场遇到一些老朋友,我们和很多中国企业有合作,也有一些采购计划,但还没有具体确定。相比全球其他国家和市场,中国的企业和产品非常多,也给了我们更多选择。”一位海外采购商如是告诉记者。

而徐州市永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吸引了大量海外客户的驻足与询问,也成为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公司销售总监李庆元表示:“我们的产品主要是针对海外市场的,比如我们这一款指夹式脉搏血氧仪,今年以来已经卖了100多万只。我们准备了500多份宣传册,原本是想在整个展会期间分发出去的,没想到在今天一天的时间就全部发完了,我们有些低估了展会热度和采购商们的热情。”

据介绍,本届CMEF整体展览及会议面积近20万平方米,近4000家品牌企业携数万款产品集中亮相,预计吸引超12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参观。CMEF主办方表示,国际买家参展数量更是远超预期。CMEF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叠加深圳免签过境政策利好,为邀请国际客户提供了更多便利。目前,国际观众预登记数已超去年同期两倍,预计将吸引来自全球超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专业观众到场,CMEF展会将成为全球商贸优质“孵化场”。

新产品不断涌现

本届CMEF一大特点,是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不少企业都带着自家的核心产品现身展会,并不断向外界介绍产品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一到湖南卓誉科技有限公司展台,映入证券时报记者眼帘的就是一个巨大的集装箱式产品——“全性能制氧热水一体化方舱”。据介绍,该产品在今年入选湖南省工信厅发布的2024年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拟认定产品名单公示表。

湖南卓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刚告诉记者:“我们自主研发的全性能制氧热水一体化方舱,集压缩机系统、热能回收系统、制氧系统、充瓶系统(选配)于一体,提供制氧和热水一站式解决方案。整套方舱不需要机房建设,可移动,露天置放、接电即产氧,并将隔热、保温、降噪性能做到极致,在极端自然环境下,24小时保持稳定高效运行。”

黄刚进一步表示,公司的这一产品可实现70%的能量回收,而这些回收能量主要用于产生热水,可帮助医院节约大量的热水费用。

而在10月6日,卓誉科技的15台全性能制氧热水一体化方舱从长沙经开区出发,运往非洲赞比亚。黄刚介绍:“这是由世界银行等组织采购的,设备将用于援助赞比亚的医院。11月份设备到达后,公司还将派遣员工前往当地进行使用培训。”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黄刚表示,公司从做空压机起家,为了保持企业发展的活力,公司专注于科技创新。在此之前,他们用4年多时间进行研发,通过集成阀块将复杂管路和关键零部件简约化,实现零部件减半,一改行业核心件受制于进口品牌的痛点,实现了产品集成化、成本低、故障率低的优势;同时提高了设备性能,适用于各种气候环境,包括高海拔地区及严寒酷暑环境,广泛用于医院供氧、高原酒店弥散供氧等场景。目前,该公司产品覆盖1000余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及等级医院,并配套研发全球实时监管平台,实时监控每台制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预测性维护。

而在锐世医疗的展台,记者看到了多款全数字PET/CT设备。锐世医疗销售总监李睿介绍,该产品采用国际原创的MVT数字化方法,实现了100%数字化,空间分辨率达到1.0mm,时间分辨率达到249ps,灵敏度达到30kcps/MBq,各项关键性能指标都达到了国际优秀水平。

“PET是人体代谢活动的照相机,能无创、定量、动态地评估人体器官的代谢水平、生化反应、功能活动,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脑部因其结构精密复杂,对PET设备性能要求极其苛刻。本项目脑部专用全数字PET,同时实现了超高空间分辨率、超高时间分辨率与超高灵敏度,从而实现了脑部功能活动10秒/帧的动态观测,形成了一部脑部代谢状况的电影,可以准确地反映人在听、说、读写、运动等全生命活动时大脑的代谢变化,对脑认知、脑疾病和脑科学都具有重要意义。”李睿说。

企业掀起出海潮

近年来,国产替代、科技创新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主线,随之也诞生了多家优秀的医疗器械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升级。

在本届CMEF上,出海是中国企业的热门话题。当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出海热”正在持续。近年来,在国内集采、国际形势变化、公共医疗卫生事件等多种因素共同催化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出海劲头空前高涨。

据了解,本届CMEF在深圳举办,可谓正当其时。今年上半年,深圳市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民营企业实现外贸出口118.5亿元,多项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出口数据居于全国领先;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创新药械产业高地,凭借地缘优势和国际化接轨程度高等特色,已成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出海”的重要平台。

“国内市场当前竞争比较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企业一定要坚持创新并‘走出去’。我们现在每年增长50%以上,今年海外市场的占比超过30%。我们参加了国外的多个医疗展会,都是带着实物过去,让海外客户摸得着看得见,国内企业有好的产品一定要拿到国外去展示,让出海更顺畅。”黄刚说。

在黄刚看来,中国企业出海有着多重优势。一是制造成本上的优势,二是技术创新上的优势,在这两重优势下,中国产品性能更好、成本更低,再加上中国企业更勤奋、努力,产品服务也会做得更好。

李睿也表示:“下一步要走向海外市场,我们所有的核心部件都是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在海外,公司未来的市场重点会放在南美、东南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而且在实现全数字化之后,公司可以将产品做得非常小巧,海外企业目前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们是有竞争力的。”

光大证券指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已在多个国际市场取得成绩,尤其是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部分企业也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企业通过加强品牌认知、市场信任、产品竞争力等实现进一步突破。

医疗器械相关公司在出海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时,政策面更是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在2023年底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北京联合召开推进医疗装备发展应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强调继续支持医疗创新、共同推动优秀医疗装备“走出去”。

从医博会看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崛起:企业出海热情高涨,新技术新产品竞相亮相|一线调研看新局

从医博会看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崛起。

采用光学物理加热除雾技术的4K内窥镜摄像系统,湖南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全性能制氧热水一体化方舱,脑部专用的全数字PET……10月12日至15日在深圳举办的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以下简称“CMEF”)上,一系列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纷纷亮相,映射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正在崛起。

证券时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近几年来,不少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纷纷投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等研发成果频频出炉,同时不少产品走出国门瞄准海外市场,不断擦亮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新名片”。

海外客户热情高涨

CMEF于1979年首次举办,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历程。历经45年发展,CMEF已成长为覆盖全产业链及全生命周期的集产品技术、新品首发、贸易合作、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全球化综合服务平台,被誉为全球医疗产业“风向标”。

证券时报记者在展会现场发现,CMEF是一场真正的“全球盛会”,在展会的各个角落都有海外采购商的身影,他们或仔细询问产品的细节和技术创新点,或积极与中国企业现场洽谈合作事宜,整个会场都弥漫着生意的味道。

“我来自乌兹别克斯坦,主要做医疗设备采购,我们需要的产品非常多,包括手术室设备、影像、诊断设备等。今天在现场遇到一些老朋友,我们和很多中国企业有合作,也有一些采购计划,但还没有具体确定。相比全球其他国家和市场,中国的企业和产品非常多,也给了我们更多选择。”一位海外采购商如是告诉记者。

而徐州市永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吸引了大量海外客户的驻足与询问,也成为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公司销售总监李庆元表示:“我们的产品主要是针对海外市场的,比如我们这一款指夹式脉搏血氧仪,今年以来已经卖了100多万只。我们准备了500多份宣传册,原本是想在整个展会期间分发出去的,没想到在今天一天的时间就全部发完了,我们有些低估了展会热度和采购商们的热情。”

据介绍,本届CMEF整体展览及会议面积近20万平方米,近4000家品牌企业携数万款产品集中亮相,预计吸引超12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参观。CMEF主办方表示,国际买家参展数量更是远超预期。CMEF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叠加深圳免签过境政策利好,为邀请国际客户提供了更多便利。目前,国际观众预登记数已超去年同期两倍,预计将吸引来自全球超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专业观众到场,CMEF展会将成为全球商贸优质“孵化场”。

新产品不断涌现

本届CMEF一大特点,是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不少企业都带着自家的核心产品现身展会,并不断向外界介绍产品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一到湖南卓誉科技有限公司展台,映入证券时报记者眼帘的就是一个巨大的集装箱式产品——“全性能制氧热水一体化方舱”。据介绍,该产品在今年入选湖南省工信厅发布的2024年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拟认定产品名单公示表。

湖南卓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刚告诉记者:“我们自主研发的全性能制氧热水一体化方舱,集压缩机系统、热能回收系统、制氧系统、充瓶系统(选配)于一体,提供制氧和热水一站式解决方案。整套方舱不需要机房建设,可移动,露天置放、接电即产氧,并将隔热、保温、降噪性能做到极致,在极端自然环境下,24小时保持稳定高效运行。”

黄刚进一步表示,公司的这一产品可实现70%的能量回收,而这些回收能量主要用于产生热水,可帮助医院节约大量的热水费用。

而在10月6日,卓誉科技的15台全性能制氧热水一体化方舱从长沙经开区出发,运往非洲赞比亚。黄刚介绍:“这是由世界银行等组织采购的,设备将用于援助赞比亚的医院。11月份设备到达后,公司还将派遣员工前往当地进行使用培训。”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黄刚表示,公司从做空压机起家,为了保持企业发展的活力,公司专注于科技创新。在此之前,他们用4年多时间进行研发,通过集成阀块将复杂管路和关键零部件简约化,实现零部件减半,一改行业核心件受制于进口品牌的痛点,实现了产品集成化、成本低、故障率低的优势;同时提高了设备性能,适用于各种气候环境,包括高海拔地区及严寒酷暑环境,广泛用于医院供氧、高原酒店弥散供氧等场景。目前,该公司产品覆盖1000余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及等级医院,并配套研发全球实时监管平台,实时监控每台制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预测性维护。

而在锐世医疗的展台,记者看到了多款全数字PET/CT设备。锐世医疗销售总监李睿介绍,该产品采用国际原创的MVT数字化方法,实现了100%数字化,空间分辨率达到1.0mm,时间分辨率达到249ps,灵敏度达到30kcps/MBq,各项关键性能指标都达到了国际优秀水平。

“PET是人体代谢活动的照相机,能无创、定量、动态地评估人体器官的代谢水平、生化反应、功能活动,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脑部因其结构精密复杂,对PET设备性能要求极其苛刻。本项目脑部专用全数字PET,同时实现了超高空间分辨率、超高时间分辨率与超高灵敏度,从而实现了脑部功能活动10秒/帧的动态观测,形成了一部脑部代谢状况的电影,可以准确地反映人在听、说、读写、运动等全生命活动时大脑的代谢变化,对脑认知、脑疾病和脑科学都具有重要意义。”李睿说。

企业掀起出海潮

近年来,国产替代、科技创新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主线,随之也诞生了多家优秀的医疗器械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升级。

在本届CMEF上,出海是中国企业的热门话题。当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出海热”正在持续。近年来,在国内集采、国际形势变化、公共医疗卫生事件等多种因素共同催化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出海劲头空前高涨。

据了解,本届CMEF在深圳举办,可谓正当其时。今年上半年,深圳市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民营企业实现外贸出口118.5亿元,多项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出口数据居于全国领先;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创新药械产业高地,凭借地缘优势和国际化接轨程度高等特色,已成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出海”的重要平台。

“国内市场当前竞争比较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企业一定要坚持创新并‘走出去’。我们现在每年增长50%以上,今年海外市场的占比超过30%。我们参加了国外的多个医疗展会,都是带着实物过去,让海外客户摸得着看得见,国内企业有好的产品一定要拿到国外去展示,让出海更顺畅。”黄刚说。

在黄刚看来,中国企业出海有着多重优势。一是制造成本上的优势,二是技术创新上的优势,在这两重优势下,中国产品性能更好、成本更低,再加上中国企业更勤奋、努力,产品服务也会做得更好。

李睿也表示:“下一步要走向海外市场,我们所有的核心部件都是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在海外,公司未来的市场重点会放在南美、东南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而且在实现全数字化之后,公司可以将产品做得非常小巧,海外企业目前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们是有竞争力的。”

光大证券指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已在多个国际市场取得成绩,尤其是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部分企业也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企业通过加强品牌认知、市场信任、产品竞争力等实现进一步突破。

医疗器械相关公司在出海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时,政策面更是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在2023年底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北京联合召开推进医疗装备发展应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强调继续支持医疗创新、共同推动优秀医疗装备“走出去”。

责编:万健祎

校对:祝甜婷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END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