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中国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带来的利与弊

首页 > 健康 > 寻医问药 > 正文

互联网与中国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带来的利与弊

智能化浪潮中的中国互联网:从技术革新到全球领军——探析中国互联网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与社会责任

2024年10月1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4)》报告,报告揭示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智能发展期内的多项重要特征和趋势。报告指出,互联网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双增,然而研发投入趋于收紧。与此同时,文娱企业占据了市场的重要份额,出海动能加快培育,国际化战略逐渐成熟。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驱动自身转型、提升全球竞争力并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焦点。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全球化扩展以及社会责任三个角度分析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一、 智能时代的技术创新

(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

中国互联网行业正逐步进入“智能发展期”,这是一个标志着人工智能(AI)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算力网络等深度融合的关键阶段。AI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整个互联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直接影响着多个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根据2024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报告,生成式AI技术持续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尤其是在内容生成、自动化决策等方面,其潜力逐渐显现。中国的AI企业在这一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研发能力,截至2023年底,国内已发布超过200个大模型产品,其中超过20个产品已向公众开放使用,推动了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AI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技术突破,更在于其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例如,在电子商务行业,AI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购物体验,使智能推荐算法能够更加精准地推送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从而提升购物效率。AI技术还在搜索引擎和智能制造领域表现出色,自动化流程的广泛应用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更灵活地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通过这些智能化工具的引入,企业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使得整个产业链实现全面的智能化升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生成式AI在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为文化娱乐行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AI技术被用于生成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内容,大大降低了创作成本,提升了内容创作的速度和质量。同时,AI还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使得智能客服、智能翻译等服务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推动了互联网服务体验的提升。

(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

智能互联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中国在5G及6G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推动互联网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建成337万个5G基站,6G技术研发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这一网络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还为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成为现实。此外,算力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也是推动智能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算力是智能应用的基础,中国的算力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且保持了30%左右的年增长率。在新增的算力设施中,智能算力的比例已超过50%,成为推动算力增长的重要引擎。2023年,全国一体化算力算度平台发布,这一平台通过整合全国的算力资源,实现智能网络的动态调度,极大提升了智能网络的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这种创新的调度模式不仅优化了智能应用的运行环境,还增强了算力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算力、数据传输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快速推进,使得智能互联网拥有了坚实的物理支撑。无论是在智能城市建设中,还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智能基础设施的完善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基础设施,互联网企业得以更好地开发和部署其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加速了智能互联网的应用与创新步伐。

(三)智能化应用的拓展与深化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中的一项技术突破,更是广泛应用于多个垂直行业,推动这些行业的转型升级。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深化,AI在影视娱乐、办公自动化、电商等领域的应用已逐步普及,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报告指出,AI技术驱动的智能应用不仅提升了行业的生产效率,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体验。

在电商领域,智能推荐算法是AI应用的典型代表。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深入分析,AI能够预测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偏好,从而为其推荐更加符合其需求的商品。这样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还大大提升了商家的销售效率。同时,AI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帮助企业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智能化,大幅度降低了运营成本。在医疗领域,AI技术的应用也展现出极大的潜力。AI辅助诊断系统可以通过对患者病历、检查数据的分析,提供诊断建议,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AI技术为远程医疗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使得医疗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偏远地区的患者。AI技术不仅帮助医生提升诊断水平,还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覆盖面。此外,智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还极大推动了数字便民服务的进展。数字适老化服务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许多企业开发了简化操作界面、提供语音辅助的应用程序,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能服务带来的便利。无论是在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日常支付,还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医疗服务,数字化适老服务的推广都帮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通过智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深化应用,亿万人民共享数字红利,提升了生活的便捷性与幸福感。

二、 全球化扩展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际市场的竞争与机遇

随着中国国内互联网市场逐步趋于饱和,互联网企业们纷纷开始转向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国际市场的开拓成为企业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以字节跳动和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率先成功进军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海外市场,扩大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例如,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迅速风靡全球,特别是在欧美市场和年轻用户群体中,成为了世界上使用量最高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凭借精准的内容推荐算法和用户体验设计,TikTok不仅在全球社交媒体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还成功塑造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全球品牌形象。然而,进入国际市场并不仅仅是抢占用户市场份额那么简单。全球化扩展的背后,中国互联网企业还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例如,各国之间在法律法规上的差异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在数据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管理以及跨境数据流动等方面。以欧盟为例,其《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处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使得企业在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需要遵守严格的合规政策。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种合规压力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对其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也对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化扩展过程中,除了面临来自欧美科技巨头的直接竞争外,中国企业还必须灵活应对不同文化和市场需求的差异。例如,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市场推出本土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高效的全球运营体系,包括供应链管理、市场推广和用户支持等,确保在全球市场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为此,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全球扩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不断创新,还必须加强对当地市场和政策环境的理解与适应能力。

(二)中国企业的技术输出与标准制定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全球化扩展不仅仅局限于业务的国际化,它们还通过技术输出逐步参与到全球技术标准的制定中。这一趋势尤其在5G、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通过在5G网络技术上的创新和研发,在全球通信标准制定中占据了重要席位,成为全球电信行业的技术引领者之一。华为的5G技术不仅被多个国家的通信运营商采用,还帮助其在全球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赢得了广泛的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不仅在通信领域贡献了技术标准的制定,在其他高科技领域也逐渐开始发挥影响力。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在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上逐步赶超国际竞争对手。例如,阿里云在云计算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占有率正迅速扩展至全球。阿里云通过不断推出创新的云服务,帮助全球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并逐步在亚太、欧洲等市场建立了稳固的客户基础。在AI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输出也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百度、腾讯等中国科技公司在AI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其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中国企业不仅积极推动AI技术的全球化应用,还通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了在全球科技行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企业通过技术输出参与全球技术标准制定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论坛和标准组织。例如,华为和中兴等企业通过在国际电信联盟(ITU)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等全球标准组织中的活跃表现,提升了中国技术在全球市场中的接受度和应用范围。这种技术输出不仅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推动了全球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全球商业合作机会。

(三)出海动能加快培育与国际化战略

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出海”动能加快培育,标志着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正从初期的市场扩展进入到精细化运营和全球化布局的深入阶段。随着企业全球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企业不再仅仅是通过产品输出来进入国际市场,而是通过与当地团队的深度合作、建立本地化的运营体系来更好地服务国际市场。通过与本地化团队合作,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减少文化差异对产品推广的影响。例如,腾讯在海外市场与国际游戏开发商合作,通过整合全球顶级游戏资源,不仅帮助其获取了全球用户,还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腾讯的全球化战略不仅仅是产品输出,而是通过战略投资和并购,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游戏生态系统。这种合作不仅帮助腾讯巩固了在国际市场中的领先地位,还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字节跳动在出海战略中的表现也值得关注。其旗下的TikTok凭借个性化的内容推荐算法和强大的本地化运营团队,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成功。TikTok通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定制化内容和推广策略,有效地减少了文化差异带来的用户接受度问题,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典范。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用户数量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还体现在企业品牌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通过不断创新的国际化战略,中国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市场地位,并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输出,塑造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积极形象。

三、 社会责任与包容性发展

(一)数字鸿沟的缩小与技术的普惠性

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特别是在智能化应用不断扩展的今天,如何确保互联网服务能够普惠全社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推出了数字适老化服务,为老年人和残障群体提供了更加便捷、易用的数字工具和服务。通过这些措施,互联网企业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提升了互联网技术的普惠性。这不仅增强了社会包容性,也提升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品牌美誉度。此外,数字鸿沟的缩小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改进,还涉及到政策的支持与社会文化的改变。例如,政府的支持对于推动数字适老化服务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出台针对老年人和残障群体的专项政策,政府鼓励企业开发适合他们使用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强对公众的数字素养教育。这些政策的出台,促使社会各界更为关注弱势群体的数字需求,形成了一个企业、政府与社会协同合作的模式。这种多方合作的模式,确保了互联网的普惠性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系统性保障上,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数字技术的社会影响力和包容性。

(二)智能互联网与公共服务的结合

智能互联网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例如智慧城市建设、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智慧城市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使得城市的运营效率大大提升,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远程医疗服务则通过智能医疗设备,让偏远地区的居民享受到与大城市相同的医疗资源,极大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智慧教育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在线学习。这些公共服务的提升,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推动了数字技术与社会福祉的深度融合。值得注意的是,智能互联网技术在推动公共服务现代化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具包容性的服务体验。比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智慧城市中的公共交通系统逐步实现了无现金化和无障碍化,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此外,数字政务服务的广泛应用也让市民能够通过智能设备实现线上办事,从而减少了繁琐的线下手续。这种智能化的公共服务不仅让城市管理更加高效,还缩短了公共服务的获取流程,使得各类人群都能享受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务。这种由技术驱动的公共服务升级,标志着智能互联网在提升社会整体福祉方面的巨大潜力。

(三)智能互联网的风险与治理

尽管智能互联网为社会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其潜在的风险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例如,AI技术的普及可能带来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算法偏见以及技术滥用等风险。为此,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健全的互联网治理体系,以确保技术创新在安全和合法的框架内进行。报告指出,智能互联网治理的审慎包容性态度不仅有助于推动技术发展,还能有效减少技术滥用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治理挑战不断涌现。例如,AI技术在决策中的应用如果缺乏透明性,可能导致算法偏见和不公平的社会后果。因此,企业在研发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时,必须确保其算法模型和数据来源的透明性与公平性。此外,随着智能技术的迅速普及,互联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增加,这对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政府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数据隐私保护法律,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与落实。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智能互联网治理的健全发展不仅能够避免技术滥用,还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智能时代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在技术创新、全球扩展和社会责任履行方面都表现出了强劲的成长力。通过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应用,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提升全球竞争力,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操盘手】1. 产业互联网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产业互联网定义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以产业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连接产业的上下游企业、生产与消费环节,实现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从而提升产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互联点

1. 数字化驱动:

- 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产业全流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例如在制造业中,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预测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

- 利用大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决策支持,如根据消费者需求数据进行产品研发和个性化定制。

2. 产业协同性强:

- 打破传统产业的边界,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与协同发展。例如,汽车产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的融合,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 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合作。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的协同生产和库存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

3. 智能化服务:

- 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为产业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如智能客服、智能物流配送、智能生产调度等。

- 推动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例如,在医疗产业中,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4. 生态化发展:

- 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吸引各类企业、机构和个人参与,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如产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了供应商、采购商、物流商、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

- 促进产业创新和创业,培育新的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例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型商业模式在产业互联网的推动下不断涌现。

三、产业互联网痛点

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 产业互联网涉及大量的企业和用户数据,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问题。一旦数据泄露,可能会给企业和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 缺乏统一的数据安全标准和规范,企业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面临困难。

2. 技术标准不统一:

- 不同企业和产业之间的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产业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受到限制。例如,物联网设备的通信协议不统一,影响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

- 缺乏行业通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企业在技术选型和应用方面存在困惑。

3. 产业融合难度大:

- 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需要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既懂产业又懂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 不同产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也增加了产业融合的难度。例如,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4. 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 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成熟,大多数企业仍然依赖传统的商业模式,缺乏创新。例如,在制造业中,很多企业仍然采用大规模生产、低价格竞争的模式,难以适应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需求和定制化生产。

- 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机制和激励政策,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动力不足。

四、产业互联网现状

1.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例如,中国政府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 加大对产业互联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推动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

2. 技术创新不断推进:

-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设备的互联互通,大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了精准的市场洞察。

- 产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联盟不断涌现,促进了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3.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 产业互联网在各个产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例如,在制造业、农业、物流、医疗等领域,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产业互联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4. 行业应用逐步深化:

- 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纷纷探索产业互联网的应用模式,推动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例如,制造业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运维,农业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农业。

- 产业互联网在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售后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为企业创造了新的价值。

五、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

1. 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产业互联网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实现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生产调度、质量检测、市场预测等。

- 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例如,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智能金融等。

2. 产业生态化发展:

- 产业互联网将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例如,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协同、生产协同、创新协同等。

- 促进产业生态的开放合作和共享共赢,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产业互联网平台将开放数据接口和技术标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共同打造产业生态。

3. 全球化布局加速: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互联网将加速全球化布局,实现全球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例如,跨国企业将利用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球供应链的优化管理。

- 推动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产业互联网的全球竞争力。例如,各国企业将共同参与产业互联网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国际化发展。

4. 安全与隐私保护加强:

-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成为企业和用户关注的焦点。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隐私保护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任务。

- 推动数据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保障产业互联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互联网与中国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带来的利与弊

怎么找到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互联网与中国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带来的利与弊

今日笔记侠客 |笔记侠 责编 |戈多

第1559深度好文:3585字 |5分钟阅读

赋能: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来自笔记侠

00:0015:25

精简笔记·商业模式

笔记君说——

侠客,你好!新商业路上,笔记侠虽不能与你并肩作战,但可以一起相互守望。

马云提出新零售标志着阿里通过赋能开始进行升级,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赋能”也许是企业未来的新解法。

一、“赋能”这个流行词的背后趋势

我一直认为,在国内的创业环境中,创业者如何在巨头环伺的环境下选择自己的赛道?这是一门功课。

因为往往在一个行业中,先进入者解决大的刚需,后进入者只能解决小的刚需了。这时候,很多创业者切入之后,会发现自己的项目已经处在大公司的生态边界里了。

今天再谈互联网创业,很少能绕开微信生态,微信为什么能领先微博生长为一个多维的平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微信的内容环境对生态上各种创作者的赋能价值更大。

在BAT当中,腾讯对创业者的赋能最强,那一年3Q大战,让腾讯进行了反思,腾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会突然开始坚持做开放生态?这其实是趋势决定的。

一个平台型企业越开放,就说明他们越理解正在发生的三点趋势:

1.新一代用户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多样

工业时代的标准化产品生产曾经是伟大的发明。因为工业时代解决了供给稀缺的问题,核心是用标准化、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但是千篇一律的产品供给牺牲了个性化和创造力,难以适应越来越多元的用户需求。

当这个矛盾产生之后,挖掘出顾客的真正需求,就成了平台型大公司的当务之急。这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是件易事,很多公司提出了C2M(Customer-to- Manufactory(顾客对工厂))的概念,但目前的C2M都还停留在口号上,对于大公司来说,太多的组织系统和条条框框约束了平台自身的创造力。

所以大量的平台型公司进化出了一种协作机制,从生产供给,到建立平台,并且吸纳更多的B端创业者加入平台,代替平台去深挖细分也许连用户都不知道的潜在需求。

越来越多的平台选择自己不做而是赋能B端的时候,赋能的协作机制就达成了!

那么平台自己要做什么呢?我认为是提供更好消费场景的服务。通过互动,持续地挖掘潜在的需求,让这个需求越来越明确。

2.个体的创造性变得越来越强

只有让平台上的个体变得越来越强大,C端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多元,平台才能越来越丰富,自身也就越来越安全。

与用户需求多元化相对的,是平台上个体的创造性越来越强。

微信公众号的口号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互联网背景下,个体往往具有更强的创造力,使得他们的价值被平台重视和发掘,当大量的个体相连,他们将可能具备超越个体本身的能力——不仅可以形成自己的个体品牌,更可能通过平台的连接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化协作,产生各种形态的创新产品。

作为最贴近市场和用户的的毛细血管,B端创业者比平台更能敏锐地感知用户的需求变化,并快速作出调整。

樊登读书会就是一个例子,这样一个关于图书和知识传播的创业项目,为什么没有在出版行业内部孵化出来?而是以APP+微信社群的形式快速壮大?

因为个体更有创造性,可以在连接中创造互动,互动增进信任,信任促进交易,并且个体往往更会利用平台资源,逐渐形成螺旋式的信任上升,这是新一代创业者的优势。

3.开放平台形成了全新的协作关系

互联网平台让更高级的,跨越企业边界的大规模协作成为了可能。

一方面大型的平台型公司中很多商业流程正在大量的向市场外移。

另一方面则是各种自发、自主、快速聚散的创业型联盟和社群大量出现,大量的创新者凭爱好、技能,在某一平台上快速聚散,展开分享、合作乃至集体行动,这种协作关系之下,往往能产生出更复杂的用户价值。

最能体现这种趋势的,是内容创业者和平台之间的关系。

比如如果没有直播平台,内容创业者或者网红的才艺是被埋没的,而直播平台的出现,为这些主播们打造了与用户持续互动的舞台,平台的赋能不仅仅是帮助内容创作者变现,而且把人的创造性和系统网络的创造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发现,这一切达成的基础,是平台为用户和网红之间建立了相应的互动和消费场景。

二、未来所有的平台都是赋能平台

早期的互联网平台侧重于销售和信息撮合,对于平台上的单位并没有赋能可言。

从B2B(Business-to-Business的缩写,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专用网络或Internet,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传递,开展交易活动的商业模式)、C2C(消费者个人间的电子商务行为),再到目前主流的B2C(“商对客”的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他们的侧重点都在于销售,为平台内的商家保证流量。

但这样的平台缺乏互动,它们仅仅是作为一个信息桥梁存在,这一类平台,我们可以统称为X2X平台。

当信息文明全面取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传统的X2X平台,也必然被超越从而进化为赋能平台,我们用一张图来说明这两种平台间的关系。

“X2X平台”立足于“流量曝光”的撮合交易,而“赋能平台”则着眼于“场景与互动”去持续挖掘需求。

打个比方:传统的X2X平台是高速公路,让B端商品快速到达另外一端的客户,打通的是点对点的销售服务功能,平台只提供流量,打破了过去信息不对称的障碍。

赋能型平台则是种植森林,森林是一个生态,有多样化的植物和动物,集结了B端的商家、厂家、服务者、供应商等角色,平台赋能给这些角色,创造他们与C端持续的互动场景。

对于平台来说,提供更高频的互动场景远远比提供流量更重要。

以一个典型的平台型企业发展轨迹来举例,淘宝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它改变了市场信号中最重要的互动场景——比价。

在线下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比价这一场景是线下消费者有需求,但因为环境原因而没有达成的场景。所以淘宝刚开始第一个要求,就是所有的卖家必须公开自己的价格,接受来自全国和全世界买家的查看。

这么一来,一是约束了卖家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得超额利润的上限,二是为买家的比价场景提供了成本极低的便利。

解决了“比价”这个消费场景之后,淘宝进一步构建“支付”场景,也就是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信用场景,可以说电商的发展就是一条场景挖掘之路。

这种模式被运作了十年,但其实对于满足用户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

用户通过网站图片和购买评价来决策一件商品的时候,事实上依然无法获得全部的互动和体验,你没法通过图片和数据来完全感受一件衣服的质感和穿着效果。只有打通了B端商户的线上和线下,才能做到吸引自带流量的B端与平台继续协作,满足更个性化的用户需求。

所以一直到今年,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时候,阿里才真正要通过赋能全行业开始全面升级,因为电子商务已经不再是一个销货买货的概念,更是新零售时代下,整个零售产业的重构、转型、升级。

三、赋能平台的创业方法论

未来十年,我们认为是创业者的黄金时代,因为真正的互联网+才刚刚开始,机会就在隔行如隔山的山上。

谁有一个新需求的核心竞争力,谁就会获得一个新认知的定位,谁就可以把这种竞争力彼此整合,谁就成为未来的新生态,具有更大的行业话语权。而这一切的新赛场,都发生在基于平台的生态赋能系统上。

2008年我们选择了在家装领域创业,之所以这么选,是因为觉得行业一定要足够细分,但市场要有规模,经历过前面的失败,发现核心能力一定要接地气。

总结下来就三句话:

1.高频做细分,低频往下沉;

2.做巨头不愿做和做不了的产品;

3.借助更大的平台的力量。

当时我们发现,对于家装行业来说,在互联网进来之前,b端(装修公司)最缺乏的并非流量,而是与C端建立互动的场景。

最初这个场景的关键词与信任相关,用户找装修,最先开始的场景是学习装修知识,因为装修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用户直接去线下找装修公司签约,会有相当大的不安全感。

所以早期,我们首先做的是沉淀装修内容,比如装修攻略、业主日记和在线问答,鼓励业主提问,由专业人员,比如装修公司和设计师进行解答。

最早的流量来自于腾讯,通过内容吸引各类QQ群里的用户,再在官网提供的场景下,通过内容对接,建立双方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在这方面,电商平台给了我们相当多的启发,电商平台上的商家都有独立的口碑和评价系统,这是家装行业严重缺乏的。过去因为信息不对称,整个家装业呈现出普遍的污名化状态,这就需要一个根据用户反馈实时更新的口碑系统。

对于B端来说,平台可以为他们赋能,集中在三个方面:

1.与用户持续互动的消费场景,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2.数据化的调度与运营,提升行业效率;

3.完善的供应链系统,降低整个行业的的边际成本。

前几天曾鸣教授说,未来属于可以持续为用户和b端产生互动的S2b(S2b模式(Supply 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 即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平台)平台。

S2b的本质就是平台为B端赋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客户。

赋能型平台不一定会为B端保证流量,而是让B端自主地去发挥他们触达客户的能力。比如我们会让装修公司,在平台的问答板块,主动回答业主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让B端自己获得流量,将线下体验和平台流量有机结合。

未来的服务业平台会与线下产生更强的联系,平台和B端是一种全新的赋能关系。

相较于过去传统平台上的加盟商户,赋能平台上的B端是生长在生态内的新物种。对他们来说,平台要保证质量,要保证流程的高效,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平台内创造各方高频互动的场景。

今天我们谈论新零售、谈论内容创业、谈论S2B和线上线下的场景革命,这些新的商业概念背后的本质其实是相通的。

未来所有的一切都是针对用户需求的协作。平台作为一个持续挖掘消费需求场景的生态体,通过赋能释放平台内每一个角色的价值,让个体越来越强大,让生态越来越完整。

而这一切,正是这一波实体商业重塑价值的开始。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