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来源:
强化制度约束和考核导向,厘清功能定位,明确支援机制和相应指标,有助于促进服务共享、信息互通、管理互鉴
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奖励激励标准,让医共体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才能释放更强的内生动力
“要多吃一些粗粮,少吃重油重盐的食物,慎吃海鲜。”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自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在开具处方的同时,不忘叮嘱患者健康饮食。得益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年过六旬、患有多种慢性病的王建平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三甲医院的“专家号”。“患者不动专家动”,基层就医更便捷,群众健康添保障。
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是广大患者朴素的心愿。近年来,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等,医疗卫生工作逐步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目前,已有85%的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服务能力,70%以上的卫生院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关系。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部门印发通知,着眼机制建设,要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下沉。健全机制,打通堵点,才能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惠及基层。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归根结底是人们对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不放心。确保医疗服务均等化,避免医疗集团、医共体等止于“挂牌”、流于形式,关键在于推进医疗、运营、信息管理的一体化。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近八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先进设备,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100%定期到基层坐诊、60%常态在基层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吸引力显著提高。强化制度约束和考核导向,厘清功能定位,明确支援机制和相应指标,有助于促进服务共享、信息互通、管理互鉴,从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巡回医疗”“派驻”等形式是否可持续?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从何而来?让优质医疗服务均等可及,需要辅之以适当的激励机制和支持保障措施。比如在江苏省东台市,当地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结余资金作为医共体业务收入,用于人员绩效奖励、医防融合等,激发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性。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奖励激励标准,让医共体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才能释放更强的内生动力,实现对口合作的常态长效。
立足长远,还要持续加强基层的科室和人才梯队建设,变“输血”为“造血”。从现场观摩、手把手教学到独立完成手术,在上级医院业务专家“组团式帮扶”下,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拥有了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能力,诊疗水平获得长足进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基层专科薄弱环节,开展学科交流,创新人才培养聘用机制,基层医疗服务才会后劲更强、成色更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短板”“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锚定让优质医疗资源更普惠可及的目标,因时因地制宜,以机制建设带动基层医疗发展,就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咋改善?《柳叶刀》最新综述里有答案
今天,国家心血管病中 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团队关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大型综述性文章在《柳叶刀》杂志发表。该文章从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支付方式、服务整合和机构协同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其在“健康中国”宏伟目标指引下发挥好疾病防控“奠基石”和民众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超过92万个,医务人员超过235万人,承担着提供社区全科诊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2009年新一轮医改以来,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作用,同期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增加了10倍。然而既往研究显示,其服务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常见病的诊断准确性和用药规范性,以及慢病的管理效果方面,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为此,国家心血管病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和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的知名学者,以及多位基层医疗卫生的管理者和实践者,系统查阅了近十年来相关的报告和文献,并开展了覆盖全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调查。文章确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面临的系统挑战,包括: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不足;“按服务付费”的模式刺激了不合理诊疗;临床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之间缺乏整合;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协同不够;医疗卫生体系内的健康管理缺乏连贯性。进一步,文章提出以下建议:
1.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应当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在校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质量。一方面,在全科医生教育中,政府亟需监督各医学院校的培养质量以确保同质性,并考虑设定医学生中全科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比例。另一方面,教育机构应当为现有基层医务人员量身定制适宜的继续教育项目,应用在线平台等形式覆盖大量受众,并根据其能力特点调整培训方案。
2.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应当从费用支付、行政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促进临床诊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一方面,政府可以考虑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与社会医保资金绑定在一起,共同覆盖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临床诊疗的支出。另一方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相关专业的国家医学中心可以共同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界定、规范制定和绩效评估。
3.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应当加强与医院之间的协同。首先,可以考虑允许各级医疗机构对个人医保账户每年的结余共同进行再次分配,激励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健康管理,在加大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同时把基本诊疗留在基层机构完成。其次,采用集中部署方式建立基层诊疗信息体系,通过区域人口健康数据平台,实现针对个人的信息汇聚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4.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应当建立鼓励高质量高价值的服务的绩效评价和问责机制。一方面要建立覆盖医疗过程和结局的全面指标、来自诊疗实践和行政管理等渠道的可靠数据,以及考虑患者治疗适用性和风险差异的深入分析;另一方面要形成包括医保差异化支付等经济激励方式和公众开放监督等非经济激励手段的质量促进机制。
5.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应当逐步转变成一个“以数据驱动、由技术支持”的学习型平台。首先,应当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系统,应当研发评价基于互联网的在职技能培训工具、基于人工智能的诊疗辅助决策工具、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诊疗质量评价和反馈工具。接下来,可以通过及时分析,对诊疗质量的现况、策略效果的比较,以及影响治疗的原因提供新的发现和知识。
《柳叶刀》总编Dr. Richard Horton高度评价了本文的现实意义:“中国历史上在基层医疗卫生领域成就卓著,其带来的民众健康水平的提升远远超过了同类的发展中国家。1978年在阿拉木图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中国创立的以‘赤脚医生’为代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让各国代表深受鼓舞和启发。而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新挑战也给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相信它将不仅适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国情,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文章通讯作者胡盛寿院士指出:我国正经历着“重大慢性病+新发传染病”的疾病谱转变、“老龄化+城镇化”的社会发展、“大数据+互联网”的技术革新。对于我国来说,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既是历史的需要也是战略的机遇。我国有能力为全球树立一个成功的范例,展示如何在提升专科诊疗服务水平的同时,夯实不可或缺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全面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同时改善质量和控制成本,进而造福整个社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评论员观察)
李铁林
强化制度约束和考核导向,厘清功能定位,明确支援机制和相应指标,有助于促进服务共享、信息互通、管理互鉴
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奖励激励标准,让医共体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才能释放更强的内生动力
“要多吃一些粗粮,少吃重油重盐的食物,慎吃海鲜。”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自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在开具处方的同时,不忘叮嘱患者健康饮食。得益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年过六旬、患有多种慢性病的王建平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三甲医院的“专家号”。“患者不动专家动”,基层就医更便捷,群众健康添保障。
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是广大患者朴素的心愿。近年来,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等,医疗卫生工作逐步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目前,已有85%的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服务能力,70%以上的卫生院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关系。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部门印发通知,着眼机制建设,要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下沉。健全机制,打通堵点,才能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惠及基层。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归根结底是人们对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不放心。确保医疗服务均等化,避免医疗集团、医共体等止于“挂牌”、流于形式,关键在于推进医疗、运营、信息管理的一体化。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近八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先进设备,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100%定期到基层坐诊、60%常态在基层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吸引力显著提高。强化制度约束和考核导向,厘清功能定位,明确支援机制和相应指标,有助于促进服务共享、信息互通、管理互鉴,从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巡回医疗”“派驻”等形式是否可持续?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从何而来?让优质医疗服务均等可及,需要辅之以适当的激励机制和支持保障措施。比如在江苏省东台市,当地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结余资金作为医共体业务收入,用于人员绩效奖励、医防融合等,激发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性。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奖励激励标准,让医共体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才能释放更强的内生动力,实现对口合作的常态长效。
立足长远,还要持续加强基层的科室和人才梯队建设,变“输血”为“造血”。从现场观摩、手把手教学到独立完成手术,在上级医院业务专家“组团式帮扶”下,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拥有了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能力,诊疗水平获得长足进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基层专科薄弱环节,开展学科交流,创新人才培养聘用机制,基层医疗服务才会后劲更强、成色更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短板”“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锚定让优质医疗资源更普惠可及的目标,因时因地制宜,以机制建设带动基层医疗发展,就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 2024年07月03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