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的概念—互联网+医疗健康
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过程,说说我对互联网医疗的看法
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
自从“互联网+医疗”概念被提出以来,各种医疗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甚至那些一直不被大众所关注的医疗服务提供商也迎来了春天,各路资本纷纷入局,好不热闹。
不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谈了那么长时间的“互联网+医疗”,我们真的明白这短短几个字所蕴含的内容吗?简单的把现有的就诊模式搬到网上就是,还是说借助互联网实现医生对患者的直接沟通,实现医生间的病例信息共享等,这就叫“互联网+医疗”了?
不,这些仅能叫做“互联网医疗”,当不得“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是借助互联网使医疗快捷化,而“互联网+医疗”则是完全结合互联网,实现线上和线下的统一,打破传统医疗信息孤岛的现状,将医疗信息透明化,从根本上控制医疗成本,进行质量把控,实现患者对医生,对医院,对医疗设备厂商,软件厂商,药厂和其他相关服务商的直接对接,真正实现医疗大数据。
当然,这些仅是个人的学习和思考总结,认为有道理的可以继续往下阅读,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说“互联网+医疗”,不得不谈下我国的几个医疗发展过程。
首先,那肯定是神学医疗,出于无知和恐惧,将疾病的出现归结为神的惩罚,这一阶段是医疗的起源。
其次,个人医疗模式,或者说私人诊疗模式,传说中的神龙尝百草和历史上的扁鹊等都可以归结为这一类。
再次,诊所模式,或者说独立医院模式,黄飞鸿的宝芝林和目前还能见到的独立医院都属于这一类,而他和之前那些模式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一个是单人医生作战,一个是团队医生作战,但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地盘,作战人员均是自己内部人员。
接着是分块型医疗,也就是区域医疗模式,将一个地区的多家医院整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而互联网医疗也可以变相的归结在这一阶段,或者说与区域型医疗同级。
当然最后肯定是我们在谈的“互联网+医疗”了,不再叙说。
简单理了下医疗的发展过程,稍微整理,便能发展医疗的发展,其实简单说来就是下面几个转变:
- 个人医生独立作战;
- 团队医生协同作战;
- 多个团队共同作战(包括但不局限于医生团体);
- 全球性医疗服务团体终极作战,这也就是“互联网+医疗”的模式。
说到这,目前我国的医疗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呢?根据个人的观察和分析,目前的现状是处于区域型医疗中期和互联网医疗初期,为何如此说呢?
区域型医疗技术已经成熟,并已进入商业化流程,完善并且成熟的案例已经存在,并且还将继续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姿态燃烧下去。
至于互联网医疗,则刚刚起步,目前的现状是挂号网一家独大,但也还在探索阶段。
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以说区域型从线下开局,将分散在线下的医疗机构以地域划分,实现资源整合,然后由线下转线上,朝着真正的“互联网+医疗”前进。互联网医疗则不同,他们首先专注于线上服务,然后慢慢朝着线下发展,最终实现真正的“互联网+医疗”,而这一模式,目前最明显的便是丁香园的丁香医院,这便是线下布局的成果。
当然,这些都只是第三阶段,而非真正的“互联网+医疗”,说“互联网+医疗”,我们可以根据小明看病的几个发展过程直观感受:
1、小明去看病,由于所在地方偏僻不发达,当地只有一些小型医院,他只在这里做了些简单诊断,并从医生那得到了一些药物;
2、病情迟迟不好,他转去了上一级医院,医生根据小明私人账号提供过来的在家那边医生的诊断结果,增加了很多详细的检查,拍了片,验个血,化了验,然后做出了自己的诊断和治疗,并且这些信息都存到了小明的个人账户里面;
3、小明很倒霉,病还是没好,去了更好的医院,这一次医生看了之前的诊断和检查报告,没在让他再去拍片或者验血等,直接调用了之前的检查结果,并且做出了诊断,小明的病终于好了;
4、病好了,但是小明更不开心了,为啥,他被坑了,根据医生的诊断,第二家医院给他做了很多多余并且无相关的检查,并且给他开了很多没有任何治疗性的药物,所以他准备去起诉;
5、根据小明个人账户里面记载的的诊断项目、病情以及药物等,相关人员调取了医疗设备厂商存储在小明账户里面的检查结果,法院判定小明胜诉,并惩罚了医生和相关医院,而且将这些信息都公布到了网上,这位医生的职业评价被降级,医院的星级也被降,想转去这家医院的患者可以查看这些内容,做出判断;
6、病好了,钱没了,小明要去找工作了,企业调取了小明账户内的部分信息,判定他没有什么传染性病史,符合基本的健康要求,入职成功;
7、工作是辛苦的,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的,根据小明账户内不断累计的病史情况,小明可以查看详细的信息,包括这些年自己生了多少次病,具体是些什么,哪家医院哪位医生诊断,使用了哪家服务商提供的软硬件服务,这些检查结果是怎样的,并且知道这些年,自己吃了哪些药,他们来自于哪个药店和医院,由哪家药厂生产,哪个质检员把关等等。根据这些信息,提供账户的服务商开始定制小明的健康状况,并提示他将如何爱惜自己的身体,并告知他如何找到最靠谱的养生保健产品以及最近的健身产品等;
8、时光无情,小明还是走了,去之前他选择了公布他的病史并且捐献了遗体,根据病史和遗体,各路学者和机构开始研究各种药物长期内对人体的影响等课题,开始进一步改善医疗。
看完了小明看病的一生,有没有发现“互联网+医疗”真的很恐怖,你的一举一动完全被记录了下来,你的一生病史,药物等统统通过一个账户被从各种医院云,各种设备厂商云,各种软件服务商云保存了下来,并且进行了汇总。
而医院或者说医疗服务提供商那边而言,一切信息都被公开化,透明化了。医生专不专业,看诊断,医院坑不坑,看有没有乱用药乱收费,软件服务提供商软件好不好用,看数据,设备好不好用,看检查记录结果是否完善……
是不是很恐怖?不算,好吧,那这个呢,广告公司开始针对你定点投广告,硬件厂商开始为你定制私人健康设备,药厂开始定制符合你身体的药物,医疗机构开始对你的健康进行数据分析并定制化治疗,甚至涉及到你的下几代,医院开始根据你的健康来规避潜在遗传致病基因……
这就是“互联网+医疗”,一个恐怖至极的模式,一个浩瀚到完全看不到边的利益的海洋,看完这些,是不是对“互联网+医疗”有了一些认识,对bat企业大举进入医疗行业的行为有了些许理解!
当然,“互联网+医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民心所向,但实现的路程总是艰难的,涉及的利益群体太多,前路漫漫,我们仍将继续求索!
最后,阐述下个人对当前两种“互联网+医疗”模式探索(区域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看法。
从个人而言,我比较倾向于区域型医疗模式,先将一定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小型医院整合在一起,并且将医疗设备充分利用,实现信息共享,然后再将整合起来的区域作为最小单位,最终实现全国的信息共享,真正实现患者家门口检查,然后通过互联网全国各地看病的梦想!
而互联网医疗,虽然在很多地方比较先进,也更快速,比如阿里最近被热议的药监网站,就实现了对药品质量的监督。但就目前的发展而言,医疗过程还是主要集中在线下,各种医疗设备的检测和医生的诊断才是医疗重头戏。个人观点为互联网医疗在目前的发展中只是辅助作用,毕竟更快的让患者能享受到医生的诊断才是“互联网+医疗”的目的。
本文由 @蒜苗聪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及发展过程概述
1.2互联网医疗的相关综述
1.2.1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1、互联网医疗概述
互联网医疗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并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健康教育、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远程会诊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家服务。当下,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行业不光产生互联网医疗的概念,还产生出了许多其他的概念,如: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数字医疗等[25]。无论哪种概念都反应现代信息技术与医疗领域火热无比,发展前景远大。
2、互联网医疗发展过程
探索期(上世纪八十年代-2012年) 医疗信化建设起步并逐步完善,随着互联网
技术的发展,部分细分行业开始出现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探索。
启动期(2013年-2015年)资本大量涌入,硬件和软件不断的完善,各种移动医疗应用不断的涌现,逐渐形成互联网巨头,行业进入整盘阶段,其他相关企业也开始陆续进入市场,在各因素的推动下,商业模式探索开始。
高速发展期(2016年-2018年)随着4G网络的发展,移动医疗更具有多远化,市场竞争格局显现,盈利模式逐渐清晰,收入规模逐渐增长。同时,用户需求和规模快速增长,数据与服务进一步交互,领域也逐渐细分化。
成熟期 (2018年-)随着大数据技术深度应用,核心竞争力提高,行业整合完善,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完善,商业模式成熟。
随着全球互联网高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医疗已经历探索期,现已完成启动期发展,进入高速发展期,市场高速增长,商业模式将不断清晰完善,细分邻域龙头初现。
1.2.2互联网医疗国内外现状
1.2.2.1 国外互联网医疗现状
国外互联网医疗的起步早,开展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起始阶段,约21世纪初进入发展阶段,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更加重视互联网医疗。如:1968年波士顿麻省综合医院与国际机场医疗救护站建立了多种服务医疗,通过双向视听系统传输机场工作人员和乘客的心电图、听诊器的声音、血压和血涂片等信息,建立了首个远程医疗系统[26]。维吉尼亚大学成立了远程医疗系统的办公室,实行 “穿越障碍、超越地域”(Traver-sing Barriers Beyond Geography)的计划,截至2009年11月已经接待了 16 422例患者[27]。1996年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医学中心与TRW公司联合研发一个远程医疗系统,是通过运行中的救护车和双向音频和视频通讯检测了一项关于实时监控中风病人的移动救护车系统,实现了移动中的救护车与医生办公室计算机之间双向音频与视频通讯[28]。美国海军利用虚拟医院、远程会诊和数字化图书馆,来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及疾病的治疗[29]。
瑞士和德国开展了传输静态图像的三点远程冷冻切片医疗服务,成立了“Ambulsflce and Emergency -112”等项目[30]。Eric Page、Serge Cazeau等人设计了一种新型可移植系统,通过双向传感起搏器对病人重要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31]。2009年在Mobile World Congress(MWC)上成立移动医疗(mHealth)联盟,为世界移动医疗项目提供帮助,使移动医疗能够尽可能地得到推广。
由此可见,国外互联网医疗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大部分发达国家对移动互联网医疗开展较为活跃,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应用软件及硬件等方面,以及拥有良好的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1)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慢性病人数多,(2)医疗技术领先,较多投入用于技术研发,(3)经济波动推动政府进行医疗变革,以国家的力量去推动发展,颁布一系列相关政策。政策的颁布是对互联网医疗的肯定和促进,更是互联网医疗进入发展阶段的转折点,同时也在很早之前已经实现远程医疗的报销问题。(4)医疗体系市场化,在国外,医院是医疗体系的中心,有着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医疗信息化发展已达到高速发展期,互联网医疗已实现医生对病人的个性化服务和健康管理。
同时,国外移动互联网医疗市场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各种各类的互联网医疗应用也是层出不穷。BioTelemetry公司推出MCOT,用来监测心率和心跳。ZocDoc通过网站或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找到适合的医师,在线预约医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32]。WellDoc公司主打产品BlueStar,该产品是用户通过手机健康应用来收集饮食、血糖水平及药物治疗方案信息,再通过云端来获得个性化的反馈和警示,并提醒医生和护士[33]。
目前,国外的“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来说主要分为两种:互联网医疗软件类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药企、医生和保险公司收费;互联网医疗硬件类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医院、消费者收费。
国外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比国内的起步早,经历了一段漫长探索时期,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呈递增趋势,世界各国针对互联网医疗业务都在不断的扩展,且许多发达国家已有相当成熟的运营模式,涉及互联网医疗的领域也逐渐明晰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及特有的医疗环境下,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已被广泛接受并使用,改变了就医模式,是就医必不可少的环节,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面快捷,是一场巨大的医疗健康信息化服务变革,同时也为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