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医疗销售好做吗—强生医疗做什么
强生招实习生 工作氛围宽松,适合养老?应聘公司职位,有前途吗?
这几天,500强跨国公司强生开启了2023“J英计划”实习生招聘项目。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所知,强生既是一家医疗器械、制药公司,也是一家快消公司。
在医疗器械领域,他们家提供做手术时要用的无菌产品(比如缝线、绷带、纱布、脱脂棉等);制药领域,用于感冒退烧的泰诺,市场认可度颇高;快消领域,他们家的婴儿牛奶润肤露、爽身粉等在国内也有大量拥趸。
而此次,该公司开启的2023实习生项目放出了医疗科技、制药、供应链、职能部门等岗位。岗位面向2024届、2025届在校生开放。
那么,应聘他们家的职位,职业前景究竟如何呢?
今天,“青青湾求职”青青君就带大家聊聊这家500强跨国公司,以及他们家的校园招聘项目。需要指出的是,我之前还写过相关的求职指导文章,想要复习的同学,猛戳:
强生开启校招 既是医药公司,也是快消公司,这家企业是个“多面手”
医疗器械、制药、快消业务多管齐下
就“青青湾求职”微信公众号(ID:qqwjob)青青君了解,强生已经属于百年老店了,早在1886年就在美国创始。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Robert Wood Johnson是一位药学家。因为19世纪的医药科技水平还不高,防止手术过程中的细菌感染是个巨大的临床需求,所以Robert Johnson就想到了要生产安全可靠的即用型外科敷料,如绷带、纱布、脱脂棉等。
作为手术相关的无菌产品供应商,这家公司成了无菌手术的倡导者。1888年,该公司发表了现代化的伤口消毒方法,后来被医生们延续使用多年。
而经过多年发展,强生的缝线业务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取得霸主地位,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以上,在中国市场同样也是霸主地位。
大家可别小看手术时要用的这小小的缝线,其实还是很有科技含量的,其他医疗巨头(美敦力等)花了几十年时间都无法超越他们家的产品。
也因此,他们家的缝线业务部门在该公司医疗科技部门内部是非常有话语权的。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了解,提到该公司的制药业务,泰诺(Tylenol,扑热息痛)估计是比较知名的产品了。
其实,这款药物是他们家在1959年收购McNeil Lab而获得的。因为这是首款不含阿司匹林的镇痛药配方,推向市场后,受到了消费者好评。时至今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小药箱中,可能还有这款药品的身影。不得不说,它的生命力还是够长的。
此外,在1961年,强生又吃下了比利时制药巨头Janssen(杨森)。我们中国消费者熟知的西安杨森,其实就是强生的制药子公司。西安杨森的产品颇多,主要涉及胃肠病学、神经精神学、变态反应学、疼痛管理学、抗感染、生物制剂和肿瘤等,可以说,涉及的领域也是非常广了。
除了医疗器械和制药业务,该公司的快消业务也不遑多让。比如,我们中国消费者熟悉的婴儿沐浴露、婴儿牛奶润肤露、爽身粉等,都有不小的市场份额。
解读强生2023“J英计划”实习生招聘
就“青青湾求职”青青君了解,此次的实习生招聘,放出了医疗科技、制药、供应链、职能部门等岗位。岗位面向2024届、2025届在校生开放。实习生要有4-6个月以上连续在岗时间。
那么,应聘他们家的职位,职业前景如何呢?
从好的方面来说,他们家对新人的职业培训非常完善,有医药界“黄埔军校”的美誉,能让一名职场新人短时间内从专业知识到职场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此外,他们家的工作氛围还是比较宽松的,没有996,也不狼性。比如销售岗不用坐班,通常来说上司也不会查岗,这就给你留下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该公司对于女性员工也比较友好,甚至有人觉得过于安逸,适合养老。
当然,话说回来,他们家的薪酬待遇在外资医药公司中只能算中等水平;另外,毕竟是大外企,有时候决策过于保守,新人的晋升空间也有局限性;由于工作氛围相对安逸,有时候也会消磨员工的意志,遇到职业危机时,这是个不利的因素。
接下来,为了方便大家应聘,“青青湾求职”青青君给大家整理了2022强生暑期实习生(消费者商业方向)面试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面:
群面的形式。
只有25分钟的讨论,需要讨论三个问题:
先要做一个30s的自我介绍,中英都可
5分钟看case,全英的,然后25分钟讨论
10分钟的pre,全英,这个是小组成员自行决定多少人来讲,建议讨论过程中没机会发言的同学在pre环节一定要表现自己
面试官提问
二面:
单面的形式。
自我介绍;
对简历内容进行深挖,包括校园经历、实习经历;
为什么选择强生,你对强生的了解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应该选择你,你认为你可以胜任这个岗位的特质是什么?
你是更倾向消费品的市场方向还是销售方向,为什么?
为什么要做销售;
十年后你觉得你最兴奋的工作场景;
场景模拟:临时卖东西;
说一下自己未来几年的职业规划。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现场等待面试结果,通过的同学继续进行终面。
三面:
面试形式是15分钟准备+15分钟展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熟悉强生旗下的各种消费品,需要费心收集一下相关资料。
演讲结束之后,面试官会继续追问几个与case相关的问题。和二面一样,也会问到3Why问题,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等。
最后,祝大家应聘成功!
销售费用承压,医药代表前景堪忧?
当下,药品销售费用成为敏感话题,医药代表前景堪忧,国外情况如何?
01
销售费用
一、销售费用:强生最高
2022年,药品销售费用(指在全球市场的销售费用)最高的是强生,高达1708亿元。
阿斯利康(1270亿元)、施贵宝(1201亿元)、辉瑞(1192亿元)都过千亿元。
诺华(983亿元)、赛诺菲(926亿元)、GSK(697亿元)、默沙东(693亿元)等都在600亿元以上。(详见图一)
二、销售费用占比:阿斯利康最大
如图一所示,2022年,上述8家跨国药企的销售费用占营收之比平均为28.2%,较同期研发费用占比18.7%高出9.4个百分点,除默沙东外,其他7家的销售费用占比都高于研发费用占比。
其中,销售费用占比最高的是阿斯利康,占比超过40%,高达41.52%,较同期研发费用占比高出近一倍(高出19.5个百分点)。
第二是施贵宝,销售费用占比38%。
第三梯队是赛诺菲(29.2%)、GSK(28.6%)、诺华(28.2%)、强生(26%),都在20%以上。
辉瑞和默沙东销售费用占比较低,分别为17.2%、16.9%。
三、新药广告费:最高5.8亿美元
据药智头条援引广告情报公司Vivvix并结合《Fierce Pharma Marketing》的数据统计,2023年,广告支出最多的药品是艾伯维开发的用于治疗斑块型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和克罗恩病的Skyrizi,广告支出高达5.797亿美元,仅电视广告费就3.837亿美元,涉及 11 个广告,其中 6 个用于银屑病,2 个用于克罗恩病,3 个用于银屑病关节炎。
第二是赛诺菲/再生元联合开发的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哮喘、慢性鼻炎伴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和结节性瘙痒症的Dupixent,2023年广告支出5.02亿美元,其中,8个湿疹适应症广告和4个哮喘适应症广告就花了3.072 亿美元。
第三位是艾伯维的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特应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强直性脊柱炎和非放射性轴性脊柱关节炎的Rinvoq,2023年广告支出4.953亿美元。
武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单抗新药Entyvio广告支出为2.26亿美元。
诺和诺德的两款GLP-1受体激动剂Rybelsus、Ozempic广告费分别为1.91亿美元和1.87亿美元。
两款抗精神病药物Rexulti(丹麦灵北/日本大冢)、Vraylar(艾伯维)广告费分别为1.7亿美元、1.6亿美元。
就单一企业而言,2023年药品广告支出最高的是艾伯维,旗下三款药物Skyrizi(第1位)、Rinvoq(第3位)、Vraylar(第10位)的广告费均跻身Top10,合计12.37亿美元。(详见图二)
02
医药代表
《医药代表》公布了6 月号医药信息速递杂志发布的最新的一份在日本的制药企业医药代表生产力排名,现做如下分析。
一、医药代表人数:第一三共最多(1900人)
日本医药代表人数最多的是第一三共。
≥1500人的有3家,即第一三共(1900人)、大冢制药(1859人)、默沙东日本公司(1500人);
1000~1500人的有3家,即礼来日本公司(1400人)、GSK日本公司(1100人)、中外制药(1070人);
700~1000人的有6家,即协和麒麟(920人)、住友制药(912人)、小野药品(824人)、安斯泰来(800人)、卫材(770人)。
500~700人的有6家,即杏林制药(668人)、持田制药(643人)、津村(617人)、明治制药(600人)、盐野义制药(560人)、日本新药(520人)。
上述日本药企大多为国人所熟悉。作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医药代表最多的企业也不超过2000人,与我国动辄数千乃至过万人的规模形成鲜明对比,且日本制药企业集中度很高,日本全国也只有300多家制药企业,不足我国制剂企业的10分之一(详见图三)。
二、年人均销售额:中外制药最高(2356万元)
日本医药代表人数少,但医药市场规模大,所以,日本医药代表人均销售额较高。
如图三所示,日本医药代表年人均销售额最高的是中外制药。
>2000万元的有2家,即中外制药(2356万元)、参天制药(2266万元);
1500~2000万元的有4家,即JCR制药(1714万元)、诺贝尔制药(1687万元)、小野药品(1651万元)、安斯泰来(1528万元);
1000~1500万元的有8家,即默沙东日本(1406万元)、alfresa制药(1329万元)、ASKA制药(1320万元)、第一三共(1235万元)、盐野义制药(1221万元)、卫材(1140万元)、鸟居药品(1081万元)、明治制药(1040万元);
在我国耳熟能详的大冢制药(995万元)、津村(927万元)、GSK日本(882万元)、杏林制药(805万元)、协和麒麟发酵(724万元)、住友制药(570万元),人均销售额也都在500万元以上。
医药营销向学术营销转型,回归为医生和患者传递最新、最专业用药知识的初心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