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论文,教师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首页 > 健康 > 美容美体 > 正文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教师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于2018年1月实施规划研究,在申请立项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收集了部分文献资料,为课题的申报与实施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2018年4月申请立项,于2020年5月申报结题,课题研究期限为2年。本课题自批准立项后,课题组多次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认真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研究计划与实施步骤,同时撰写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现已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对研究情况作如下总结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教师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培养人才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学生的关键在教师,只有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常言道:“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有怎样的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也能够注意到媒体报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言语过激、情绪反常、行为过当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有的发展成为“恶性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因此,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随之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尤其是当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时,在面对当今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面对社会职业本身、人际群体以及家庭等多重压力的情况下,教师在身心等方面产生困打扰的不可预见的因素明显地增加,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而我们一直以来对教育关注的焦点首先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长期以来教师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使教师的身心处在各种矛盾和无法排解的紧张状况之中,并时刻威胁着机体的健康。加之部分教师自主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或自我保健意识比较差等原因,致使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研究采用了《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对我县各高中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51.3%的中小学教师处于中度以上压力感受组,而高中教师感受到的工作压力要高于初中和小学教师,这可能是由于高中教师要面临高考的压力,且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及就业的压力,家长和高中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上大学,而是要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从而对高中教师的要求更高,其所担负的责任更大,感受到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的压力也就更大一些。由此,我们认为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思考和探讨。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迅速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主体的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为了高考,压力就更大!他(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随着社会发展,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教师面对职业本身,在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压力下,出现焦虑、抑郁、情感价值观扭曲、职业倦怠、职业适应不良、行为异常,人际交往障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都十分重视。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已把对教师的教育作为一个专业。而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近十年来,我国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关于教师心理状况的实证调查。也有不少研究者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对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随着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与社会文化都趋向于多元化,我国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舆论干预等方式,大力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教育部门也加强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却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者认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教师心理健康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会使自身工作的成就感降低,使他们意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延误自身的发展。对学校来说,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这些将严重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且这种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精神状态对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解决我校教师心理问题,提高和改善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它关系到我校有效的教学能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而相关的研究在我校乃至我县还是一个空白,因此本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我县各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县高中教师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以及自己对心理健康辅导的需求。

2.通过“心理健康临床诊断量表(SCL-90)”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探讨如何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

3.通过对我县各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探讨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4.通过组织校本培训、成长小组以及我校教师心理工作坊等方式对我校教师心理健康进行维护与干预,并探讨有效的方法和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泛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的一种研究活动。

2.文献资料法

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积累文献可以把文献完整地保存下来,也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记、笔记等方式,有重点地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

3.问卷调查法

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4.访谈法

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5.个案研究法

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6.统计分析法

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研究步骤:

1.课题筹备及理论学习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题组主要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状况,掌握一定理论基础。

2.现状调查阶段: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运用心理健康状况相关量表,对我校教师进行心理测量,上机处理分析数据,并结合访谈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3.实验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并结合个案辅导法,综合研究,再次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看看我们所做的针对教师进行的调节是否可行,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实验研究,最后形成总课题报告。

4.总结鉴定阶段:在实践中检验,完善研究成果,有效提炼呈现实践和研究成果,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对提炼出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推广。

(四)课题研究内容和拟创新点;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掌握我县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表现;

(2)了解影响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3)通过实践探索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与干预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提高教师心理修养和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方法,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处理职业压力以及其它各种心理压力,树立良好的师生观、教育观、人才观和生活观,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①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②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③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研究

④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干预的有效对策研究

2.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运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我校教师进行全面地调查和分析。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一)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通过对我县两所高中246名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显示,有近48%的教师热爱或非常热爱教师职业,有近61%的教师会在有更好的机会脱离教师职业时会脱离,有近45%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66%的教师忍不住要生气发火,69%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其中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经常出现焦虑情绪,11%的教师在校内很少同别人交往,21%的教师很少同校外人交往。调查结果反映出,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自卑心态严重、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嫉妒情绪明显、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今天,当人们齐声赞美光荣的人民教师,把鲜花和掌声献给他们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从现实层面、从人性层面关爱一下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高中教师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高中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压力使得广大高中教师长期处在超负荷运转的紧张心态中,心理状态失去平衡。出现一定的心理疾病,多数表现为自卑、精神不振、焦虑易怒、过分担心、嫉妒情绪较重、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或躯体的不适感等等。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高中教师强调的往往是奉献和责任,各级政府常常也只是从精神上鼓励高中教师爱岗敬业,而相对忽视了他们也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也有物质上的基本要求。试想,当高中教师的生活需求都得不到保障,他们能在高中教育第一线上支撑多久?

1、主观方面

(1)教师的“职业观”和“事业观”不对等

多数高中教师其本身也来自于农村,生长于上世纪60——80年代。受时代的局限和当时教育体制的影响,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根本出发点很大程度上受“跳农门”思想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根深蒂固,不易改变。因此,很多教师仅仅是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谈不上热爱。当人生面临更好的机遇时,理所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这一职业。然而,教育是一种事业,教师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工作提升到事业的高度来对待,那我们的教育事业永远不可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样的教师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机制的创新,教育岗位的竞争日渐加剧,21世纪的教育事业向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多地付出,更努力地进取。这给教师单纯的职业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必然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2)工作被动

有学者调查发现,有部分高中教师做教育教学工作常处于应付状态,经常为了应付检查做一些“无用功”,而不能根据自己和学生特点去进行工作,所以自己觉得工作很努力,可教育教学实效不大。教师在工作中也无法满足自尊和被别人尊重的需要,常常产生自卑、无助、沮丧、不安全感。心理动力学认为,前面这些不良情绪又会移位到恐怖障碍。笔者工作的学校就有这样的教师,学校要求教师之间平时要互相听课取经,提高教学水平,可有个别教师不认真去执行,等到学校进行常规检查之前才闭门造车,借别人的教案本或听课本使劲地抄几节,检查时拿出来应付;有个别教师备课时不去认真钻研教材,编写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而去买教案书,然后全盘照搬地誊抄,结果付出了很多辛苦,教学质量却不如别人,家长对此也不满,怨声载道,学校领导也不高兴,老师自己也觉得很委屈,久而久之,这些教师心理就产生了自卑、悲观、沮丧的情绪,有的甚至晚上睡觉还失眠。

(3)自身“自我强度”不够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他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程度和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这个公式也同样适用于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繁重,压力无穷大这是事实,但同时教师自身还缺乏身心健康意识,缺乏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缺少心理健康知识,不注意自身的调解,使教师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

2.客观方面

(1)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让教师感到压力

从宏观上来说,教育的成败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兴衰;从微观上来说,自己的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每个家庭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教师的工作质量,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高中学生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也很高,但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方法,只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教师的身上。但是,各方对教师的评价标准都不太一致,如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教师给学生减负,而大部分家长却要求减负。这种过高的要求和期望以及评价的不确定性,经常会让教师产生巨大的压力。

(2)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变化造成教师的压力

教育要适应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和形式如果只考虑社会的要求和教育的理想,而没有考虑到教师的现实的实际需要,那么教师就很难适应教育改革。海尔恩等人1990年的调查报告指出,当时以色列的学校进行教材更新,数量增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压力也因此加剧。我国的教育正在进行着从课程、教学到教师教育、职业要求、人事制度等全面的改革,也对教师造成了巨大的职业压力。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增加自己的职业竞争力等。高中小学教师参加学习、进修、外出听课及评优评先机会相对较少,自身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面对新的形势,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3)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行与教师的压力关系非常密切

学生的表现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还取决于不可控制的其他因素。因此许多教师经常会感到自己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品行,学生间的矛盾冲突、不良行为、厌学逃学、成绩差、对抗教师等等,都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些高中学生的基础较低,教育的难度就更大。而学校经常以此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主要指标,这经常使他们产生厌倦感、不可控制感,感到有压力。有人指出,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恶劣态度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教师的疲惫不堪和师生关系恶化密切相关。

(4)高中教师课务负担相对较重

教学工作量太多,节奏紧张;尽管很努力很勤奋,却少有成就感;教师的付出与获得之间不均衡;工作上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不一致;付出的努力未能得到所期待的效果;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对能否胜任工作产生怀疑;工作头绪多,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高;想使自己更上一层楼,却力不从心或无从下手;所教的内容可能脱离生活实际,却不知怎么改进;身体不适,难以适应紧张而快节奏的工作等等,都会形成教师的心理问题。

(5)经济收入较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师待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相比而言,教师的待遇仍然较低。不说很多教师与当年同时分配到国家机关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经济收入相差甚远,就单与发达地区的教师收入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导致他们心态失去平衡,产生了自卑感。有的教师为了避免这种因囊中羞涩而造成的尴尬场面,尽量减少与同学、朋友的聚会和各种社交活动,这样造成一些教师性格孤僻,难以与人沟通,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受经济收入限制,没钱买房子,没钱送子女上重点学校,产生了对家庭、对亲人的内疚感和负罪感;一些青年教师尤其是高中中小学的男教师因经济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等,连找对象都很困难,因而产生了焦虑、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6)工作氛围不佳

众所周知,在大致相同的社会环境下,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校风和管理方式。置身于不同校风、学风和领导者的人格和管理作风等学校氛围中的教师,其精神面貌、身心健康状况也有所不同。可见,学校氛围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无形而巨大的。

(三)解决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由于导致高中教师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提高高中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面着手,才能有效促进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1.组织和社会方面

(1)切实减轻高中教师的负担和工作压力

①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一些对学校和教师有直接和实际影响的部门,要转变职能,变控制和管理为服务、指导和帮助;要为教师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尊重教师的权利、主体性地位和个体价值,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检查、评比;不单纯按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学生成绩不与教师的评职挂钩,只作参考,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负担过生、压力过大的局面,才能有效减少或消除教师的心理问题,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②不对学生和家长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不反复渲染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及工作失误,应多从正面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③学校组织应制定相应措施,改进管理方式,尽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效率,避免随意延长教师工作时间、分层次要求教师的教案等。学校应合理配置师生比例,避免中老年教师超负荷工作;学校领导要改进领导作风,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为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提供机会;学校领导还应多关心骨干教师及其他教学任务重的老师,让他们也有松弛、休息时间,以调节身心、消除疲劳,并以此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每期教学成绩在片区同类学校均属前茅,这和学校的人事搭配和安排是分不开的: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搭配,中年教师和年轻教师搭配,既避免了中老年教师超负荷地工作,减轻了中老年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又能让年轻教师、青年教师从中老年教师身上吸取经验,达到相互帮助,形成和谐校园的目的,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2)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据调查,教师的心理困惑集中在:“当今学生难教”、“工作压力过重”、“学校管理不当”等方面。作为学校管理者(高中小学的校长们),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教师保持心理平衡,其中包括教师觉悟的提高,帮助教师确立恰当的个人目标,同时在教师成功、失败时引导正确归因等。

(3)为高中高中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心理时空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许多高中高中教师都能承受生活的清贫和工作的艰辛,但前提是自己的辛勤劳动要得到领导的理解和尊重,有时领导的一句温暖的话语就可以使教师得到极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学校领导要努力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式化、事务化的管理为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师为本,努力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管理更贴近教师的心灵世界,更贴近教师的职业心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把它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可以针对本校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结构等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②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咨询,为教师解决特殊心理问题。开展高中教师心理咨询,寻求专家的帮助,若条件允许可以建立专门的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机构,让教师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排除。

③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建立教师心理档案。通过测试,对有轻度和中度心理心理障碍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适心理状态;对在测试中发现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就及时请心理医生为其治疗。建立高中高中教师心理档案,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及时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帮助。

(4)组织开展多种知识技能培训,提高高中教师自身素质。高中教师迫切希望拥有学习进修的机会,特别是现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初期,他们需要学习更多有关新课改的知识。因此,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组织开展各种知识技能的培训,满足教师的需求。让中教师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新理念,特别是让高中高中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新课改的经验,寻找差距,以便促进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这也可以消除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困惑和偏见。

2.教师个体主观方面

任何外在的心理卫生措施都必须依靠教师主体的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教师自己也要通过自我调适的方法,来促进或维护心理健康水平。

(1)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明确教师工作的价值,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的评价,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当教育工作遇到挫折时,一方面能进行反思及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又能客观地分析学生、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挫折感。

(2)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教师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并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而一旦走出课堂,则尽可以暂时去掉“教师”这个标签,随意挥洒一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如通过与亲朋好友交谈、到户外运动、听听音乐等进行渲泄或转移情绪,还可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情绪发生迁移。心理学家认为兴趣爱好是心理保健的维生素,通过它可以解除心理疲劳,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3)乐于交往,融洽人际关系。优秀的教师往往是乐于交往的,他们不仅善于与校园之外的社会交往,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而且还善于与同事、家长,特别是学生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成功的教师往往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这使他们有了宽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大大降低了繁重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4)努力工作,学会休闲。教师的工作是十分繁忙的,每天除了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的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可以说,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围绕学生度过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有弹性地安排自己工作之余的时间,留给自己一点时间来培养兴趣和爱好,使业余生活尽量丰富多彩,精神生活多姿多彩。这样充实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既可提高教学工作中的创造性,又可调节情绪,训练体能,滋润心灵,增进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目前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成因是多方面的。总之,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一个严重影响师生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发展和成长,取得了阶段性成绩。课题组教师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教师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论文,培养了一支能够适应新课程发展要求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同时课题研究成果在全校乃至全县予以推广

1.对我校的积极影响

由我校政教处牵头组织各班召开心理健康班会,提高了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技能越来越多地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重视和推广,能将心理学理念和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既是学校科学化管理的体现,也是教师育人理念及技能的写照。同时,也是带动其自身成长的体现。通过相关培训,我校部分教师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能。今年,我校政教处先后两次在不同范围内组织班主任开展心理班会,班主任老师精心准备,积极实践,在对提升心理健康的实操过程中,对育人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能创造性的开展班级工作。

我校教师工作精神面貌较以前有了极大的改善,在科研、教学等各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1)我校近两年的高考成绩有了新的突破,这离不开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老师们的积极努力、辛勤付出,而老师们的健康心理状态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2)校领导加强对老师的奖励和重视,积极为老师们争取利益,最大限度给予老师们精神安慰和鼓励,提高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3)陆续组织各科教师参加县上举办的“高效课堂”竞赛、教学示范课观摩活动、“一师一优课”评比和外派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既提高了老师们专业水平,又增强了老师们工作热情和自信心。

(4)学校开放图书室,投入资金为教师购置相关的书籍、音像资料,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潜能与创新精神。

(5)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有关的心理健康的学习和讨论。

2.建立《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成长记录袋》,促进和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环境

建立《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成长记录袋》,以客观反映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促进并改善教师心理环境,提高了有关方面和教师自身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为教师创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教师改善心理环境,保持心理平衡。增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师心理承受力和应对挑战、不断创新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能力判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改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倡议相关相关部门对教师心理健康引起高度重视。 3.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

(1)对本课题的内涵、意义、目标与关键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领会,提高了有关方面和教师自身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 (2)进一步认识到为教师创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促进教师改善心理环境,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前提。(3)进一步明确只有增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增强教师心理承受力和应对挑战、不断创新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判断能力的根本。 (4)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工作,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仍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包括教师自身也未引起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2.认识不统一,心理健康问题不好界定,需要一个认识磨合的过程。3.心理健康检测量表的制订缺乏专家的指导。4.课题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引领,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六、课题研究引发的思考

1.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步。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进入新时代,由于教师从事的职业的特殊性,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由此看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势在必行,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走出家门和校门就接触社会,一些领域道德失范,假冒伪劣、欺诈行为成为社会公害,这些不良风气可以通过家庭、传媒、流行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教师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制约教师潜能的发挥,最终结果使教育事业受到损害。缓解教师心理压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这不是学校单方面做的事,必须是全社会共同来关注。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全社会对教师健康状况的重视度,另一方面是希望全社会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共同努力和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护并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并最终保证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教育行政部门要调整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依照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是教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改变只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工作的做法。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也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评价指标,注重过程评价,注重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等综合评价,引导教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学生减负和教师减负同步进行。在学校评比、先进单位评比过程中,弱化升学率等带有应试教育色彩的指标,引导学校淡化学生的考试成绩,避免把升学的压力“传递”给教师,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七、课题继续探究的方向

1.继续加强对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2.继续加强对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态检测量表的研制。3.继续加强对改善和保护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途径等的研究。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