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40例的口腔扁平苔藓(口腔扁平苔藓特效药)
这是口腔健康研习社在2020春天新冠疫情后时代坚持创作的第35篇人文健康类原创美文。
本期原创美文介绍用口腔扁平苔藓研究新进展——抗血管新生可治愈口腔扁平苔藓的前沿研究,希望给久治不愈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一点新思维新方法新希望。
我们在开头再一次不厌其烦的普及点基本概念——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统计学认为口腔扁平苔藓是仅仅次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口腔粘膜疾病,患病率为 0.1% ~ 4%。
口腔扁平苔藓多发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上把口腔扁平苔藓为糜烂型和非糜烂型。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有癌变倾向,癌变率为 0.4% ~ 2.0%,世卫组织将口腔扁平苔藓列为癌前状态 。
导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并没有对口腔扁平苔藓的病因机制搞清楚。
人们对于搞不清楚病因机制的疾病就会找很多可能的原因。
大多数研究认为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他的可能病因还包括遗传倾向、免疫因素、应激因素、微生态因素、精神和情绪因素...
而对于口腔扁平苔藓的常规治疗就基于上面的各种可能性病因展开。
这就导致口腔扁平苔藓的治疗方法很多,因为原因不明,所以没有根本性的彻底治愈的方法。
主要的治疗方法分别是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今天口腔健康研习社的第35期人文健康原创美文,介绍的就是近几年国内外医学界对口腔扁平苔藓病因机制的新观点和新疗法。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关注血管生成和口腔扁平苔藓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此的治疗方法。
国内外的大多数研究认为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导致口腔扁平苔藓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bao扩——组织缺氧和慢性炎症。
而慢性炎症与血管生成之间存在正反馈循环,慢性炎症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反过来血管新生也会促进慢性炎症进展。
那什么是血管生成呢?
血管生成是指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而形成新的血管。
血管生成主要依靠局部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来调节。
现在研究已经表明,血管生成参与了人体一系列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如胚胎发育、创伤后的愈合、肿瘤的生长和一些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银屑病,当然也包括我么们一直论述的口腔扁平苔藓。
研究已经发现,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比正常人血管生成相对更多,而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相比网纹型口腔扁平苔藓血管生成相对更多。
接着的研究还证实了上面的发现,因为研究发现口腔扁平苔藓病变过程与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增加有关。血管生成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黏附分子和蛋白因子。
这三个血管生成因子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相关性太过于学术,下面来你简单介绍一下,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直读下一个小标题。
上面说到血管生成参与了肿瘤、慢性炎症等重要病理过程。血管生成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黏附分子和蛋白因子。
在这里简单介绍下这三个因子和口腔扁平苔藓形成的关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由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炎症细胞等在内的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同型二聚体促炎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的作用包括刺激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和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促使淋巴细胞 、中 性 粒 细 胞 、单 核 细 胞 移 动 到 炎 症 组 织 中 ,并 加重炎症,同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还与其他生长因子有协同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很强的促血管生成的作用,这被很多研究得到证实。
有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增加的微血管密度及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度呈显著相关 。而且无论与有非特异性炎症的口腔黏膜组织还是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口腔黏膜结缔组织中会有
更多的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同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黏膜上皮层的表达也是增加的。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因素包括组织缺氧和炎症介质,如白介素6,白介素 1,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这些条件在口腔扁平苔藓中都是满足的。
有研究发现显示在萎缩-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要比在网纹型 口腔扁平苔藓中显著增加。
因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于口腔扁平苔藓血管生成的密切关系,所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成为临床上口腔扁平苔藓病理诊断的重要指标和工具。
血管黏附分子:
目前关于血管粘附分子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变化研究较多的是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又叫做CD54),属于单链免疫球蛋白,它可以促进免疫和炎症反应。
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结合可以促进T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反应,还会促使白细胞粘附贴壁和游离出血管。
研究发现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是显著增加的。
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增加会促进口腔扁平苔藓的血管新 生和加重炎症浸润。
蛋白因子:
蛋白因子是最近被发现的内皮细胞来源的、以负反馈调节血管生成的蛋白。它是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 2 诱导在人血管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蛋白因子以旁分泌的方式抑制
血管生成。同时在肿瘤环境下,蛋白因子还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有国外学者Al-Hassiny研发发现在口腔扁平苔藓病变组织中 蛋白因子的表达是减少的。
口腔扁平苔藓有癌变倾向,癌变率为 0.4% ~ 2.0%,世卫组织将口腔扁平苔藓列为癌前状态 。
在包括口腔扁平苔藓在内的很多口腔癌前病变中,当这些病变发生恶性转化时,都存在大量血管新生。血管生成会加重炎症,而炎症细胞会产生一些分子和自由基,这些分子可以充当内皮细胞的诱变剂或者会影响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机制,如凋亡、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增生等。
口腔扁平苔藓的突变源可能来源于浸润的慢性炎症细胞产生的环氧酶-2 ,环氧酶-2可以干预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生致癌的代谢物———丙二醛,后者可以损伤 DNA 。此外在口腔扁平苔藓病人黏膜上皮基底和副基底层的角质细胞以及上皮下炎症细胞中有大量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而且一氧化氮合酶与微血管密度、淋巴细胞浸润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一氧化氮合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存在正反馈循环。角质细胞产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从而活化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并释放一氧化氮。同时一氧化氮合酶也会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来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
口腔扁平苔藓黏膜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合酶在释放一氧化氮的同时也会产生多种活性氮产物,例如氧化氮代谢产物和过氧硝酸盐,而它们会引起 DNA 的损伤这种炎症介导的 DNA 损伤引起的突变会启动癌变过程。
有研究发现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相比网纹型口腔扁平苔藓有更多的血管生成,这可能导致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更容易发生癌变。
既然血管生成是促发口腔扁平苔藓和癌变的病因机制,那么抑制血管形成可以显著减少病损区免疫细胞浸润,同时还会减少营养物质的供给,达到减少慢性炎症发生的结果。
基于这个机理的治疗方案就避免了传统疗法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类固醇药物的非完全有效且有副作用的局限性。
人们找到了这个物质,比较著名的是贝伐单抗。
贝伐单抗是一种人单克隆抗体,能够细胞外间隙竞争性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家族。已知贝伐单抗对癌症和眼部的新生血管具有治疗作用。
国外学者Mahmoud对 20 例萎缩-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行病灶注射贝伐单抗作为实验组,而另外 20 例萎缩-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采用常规类固醇激素局部治疗作为对照组,他们发现在注射一周后,实验组的病损大小和疼痛强度都较对照组减轻,而对照组需要 4 ~ 9 周才可达到相似效果。
这被证明贝伐单抗对于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比常规疗法有效。
在以后的 3 个月随访观察中也没有出现复发。同时研究发现实验组样本的组织病理也有很大的改善。而且从微观结构上发现实验组已增大的棘细胞外间隙减小,桥粒连接再形成以及重新出现清晰的基底膜。此外实验还发现样本中的白介素8的表达也是下降的。这些结果说明和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用贝伐单抗病灶内注射可以在短时间内逆转口腔扁平苔藓的进展。这是因为贝伐单抗抑制了多种炎症介 质 ,包括白介素6、白介素8 ,同时还会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的 表 达 ,从而减少了血管生成,并逆转了口腔扁平苔藓进展。
但是对于贝伐单抗的注射剂量、长期使用的安全性、耐受性等未来还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阐释说明。所以对于口腔扁平苔藓,特别是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采用抗血管生成的治疗可以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我是坚持用严谨态度解释代谢疾病和口腔粘膜疾病知识的,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尿酸控制和口腔健康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朋友们吧,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