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怎样才能消失—新生儿黄疸怎么下去的快
许多妈妈发现宝宝出生后3~5天皮肤变黄了,急忙到医院就诊,医生说宝宝出“黄疸”了。医学上把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出现于皮肤、黏膜、眼睛的白睛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生理表现,一般不需要治疗,主要特点为: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染,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颜色较浅,不会呈金黄色。
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足心通常无明显的黄疸。
早产儿黄疸多持续时间较长,最迟不超过4周消退。
若宝宝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皮肤黄染较严重,或持续超过3~4周不退,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有的还伴随精神不好、睡觉偏多或不易唤醒、喂养困难、惊厥等情况,就是病理性黄疸了,需要立即到医院接受治疗。
新生儿黄疸能不能预防呢?
答案是肯定的。
准妈妈孕期要注意饮食调节,尽量避免食用酒类及辛辣的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如果孕期有不舒服需用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宝宝出生后,密切观察宝宝皮肤颜色的变化,出现黄疸后要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时了解黄疸出现的时间及消退时间。
宝宝出生后要及时给予母乳,调动宝宝的胃肠功能,促进胎便的及时排泄,平时要供给宝宝充足的乳汁,及时喂养,规律排便,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
如果宝宝在出生的头几天内没有得到足够的乳汁,可能就无法通过大便清除体内过多的胆红素,从而出现黄疸。
许多妈妈通过改善哺乳技巧、增加哺乳次数等方法让宝宝摄入足够乳汁,黄疸会很快消退。
文中部分知识参考自中医治未病指导丛书《治未病呵护柔嫩的幼芽》,总主编 郑玉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书小言 责任编辑: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