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手机冰箱,冰箱,您有“冰箱依赖症”?
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冰箱做为必备的家用电器,做为贪凉一族的神器,使用率也越来越高。除了日常冷藏食品外,为了凉爽口感的西瓜、冷饮、牛奶等很多食品都要放冰箱里凉一下再吃,很是解暑,很是惬意。可您是否知道冰箱并非万能,使用不当很可能给身体造成不适。今日,晚报隆重推出使用冰箱五大误区,您不妨逐一对照。
■指导专家 市疾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价所副所长 赵伟
冰箱误区一:冰箱内拿出的冷食,马上吃
夏天很多人为了“贪凉”,经常将冰箱中储存的食品拿出来就吃。殊不知,这样可能会得病——“冰箱病”!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拿出来就吃,容易引起腹泻或是肠胃疾病的不良反应。
夏天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温度一般在-6℃以下,而口腔温度在37℃左右,两者温差悬殊。若快速进食,可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挛,从而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的一系列症状。有时严重者可引发冰箱肠炎和冰箱胃炎等。因此,刚从冰箱内取出的食品,宜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用。
冰箱误区二:存储食物,生熟混放
一般来说,人们平常接触到的一些食材,如猪肉、牛肉、鱼等,在其上面都附带有大量的细菌,如果把熟食跟这些生鲜食材放在了一起,那么寄生在生鲜食材内的细菌就很容易污染熟食储物。如果人们在食用熟食时没有加热,这样很可能“病从口入”。因此,在使用电冰箱进行储存食物的时候,尽量避免生、熟食一起存放。
如果要一起存放,建议分层存放,且在食物放进去之前,最好用保鲜膜包好,防止食品冷冻干燥、相互污染,水果则应擦洗干净后存入冰箱。此外,任何食物都应少存放在冰箱里,尽量随买随吃。如果存放过久,不仅会影响食物的鲜美,还可能产生异味从而污染其他食物。
冰箱误区三:使用冰箱,寸土必争
冰箱里储存的食品不易过多,特别是在节日里的食物剩余较多,这时许多朋友都会选择把食物放进冰箱储存,这是值得提倡的节俭美德,但如果不小心就把冰箱塞得满满当当的,就未必是好事了。
在储存食品时,冰箱里的食物或容器间要留出一定的空隙,才能有利于冷空气的流通,确保必需的温度。如果冰箱内食物挤得太满,会导致热负荷过大,造成电力浪费,还会使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滋生细菌,导致食物变质。
建议大家冰箱存放食物的空间维持“八成饱”的原则,并且定期对存放空间进行清理,养成外出采购食品前清理冰箱的好习惯。
冰箱误区四:冰箱当成“保险箱”
冰箱存放食物的时间也不宜过长,肉类生品冷藏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天,瓜果蔬菜不宜超过5天。冰箱中绿叶菜长期存放叶子会很快变黄、变烂,其中的亚硝酸亚含量升高,食用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果汁开封后放进冰箱,即使瓶盖已拧紧,一周内也会损失一半维生素C。
家用冰箱保存食物的常用冷藏温度是4℃左右,在这种环境下,绝大多数的细菌生长速度会放慢。但有些细菌却嗜冷,如耶尔森菌、李斯特氏菌等在这种温度下反而能迅速增长繁殖,如果食用感染了这类细菌的食品,也会引起肠道疾病。
在这里,列举几种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看看它们在冰箱中的存放期限是怎样的,给大家做个参考:
鱼:冷藏1至3天,冷冻3个月至半年
香肠:冷藏2至3天,冷冻2个月
面包:冷藏3至6天;冷冻2至3个月
鸡肉:冷藏2至3天;冷冻1年
菠菜:冷藏3至5天
鸡蛋:鲜蛋冷藏1至2个月;熟蛋冷藏7天
冰箱误区五:
冰箱不怎么需要清洗
对于不少人来说,都习惯于清洗电风扇、油烟机、空调等家用电器,但偏偏对于常年处于开机状态的“劳模”——冰箱很少清洗。其实冰箱里存放的都是食物,更应该注意保持卫生,常清洗。
由于电冰箱经常要存放不同的食物,很容易积累细菌,在其生长代谢过程中还会产生许多代谢气体,如甲烷、硫化氢、甲硫醇、甲基胺等发臭气体,多种发臭气体混合在一起就会让冰箱发出难闻的臭味。
夏季一般建议每周对电冰箱清洗一次,条件不允许的话也最好做到每月清洗两次。除了对冰箱内部常规部位进行清洗、消毒外,冰箱内部的滴水槽、隔板槽等死角也要进行喷射消毒剂消毒,冰箱的门垫是容易积聚污垢的地方,特别是门垫的凹槽,可用旧牙刷蘸上洗洁精擦拭,再用干布擦干,冰箱面板的污垢可用牙膏来清除。冰箱内部可用硼酸或消毒纸巾来擦拭,有助于除霜。冰箱内部与层板,可用稀释的漂白水擦拭,既干净又可达到杀菌的功效。
温馨提示
淀粉类食物、巧克力、香蕉……
最好不要放冰箱
淀粉类食物:馒头、花卷、面包等淀粉类食物不能放进冰箱中,否则会加快其变干变硬的速度,如果短时间吃不了的话,可以将其密封好放进冷冻室中冷冻。
巧克力:放进冰箱的巧克力在拿出来后,表面容易出现白霜,不但失去原来的醇香口感,还会利于细菌的繁殖。
鱼类:冰箱中的鱼不宜存放太久,家用电冰箱的冷藏温度一般为-15℃,而水产品,尤其是鱼类,在贮藏温度未达到-30℃以下时,鱼体组织就会发生脱水或其它变化。
香蕉:放入冰箱中,会加快香蕉发黑腐烂的速度。
鲜荔枝:若将荔枝在冰箱中放置一天,即会使其表皮变黑,果肉变味。(记者 李惺 通讯员 马国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