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眼日:青少年近视防治要趁早,呼吁加强户外运动

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 正文

全国爱眼日:青少年近视防治要趁早,呼吁加强户外运动

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刘映)近视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的重要问题之一,“防治近视,从小做起”,在6月6日全国爱眼日来临前夕举行的一场“2016青少年近视临床专家研讨会”上,专家表示,近视防治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控制,同时家长还需要多了解一些近视的防控方法。

专家提醒“眼底病理改变始于低度近视”

近视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近视发病率居世界前列,且不断上升,呈现出低龄化、重度化发展趋势。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达到45.7%,中学生达到74.3%,高中生已为83.3%,大学生达86.4%。

广州中山眼科中心视光学系副主任、中华眼视光学副组长曾骏文教授分析指出,我国青少年近视呈现出“先天不足、体制障碍、管理不力、轻防重治、治疗误区”五大特征,具体包括教育高峰与眼球发育高峰重叠、研究投入不足、缺乏有效预防、伪科学产品泛滥等。

对于青少年近视防治的趋势,曾骏文表示,预防措施一般包括OK镜、户外、药物、照明等,治疗则以戴眼镜为主。专家指出,近视一旦错过最佳防控时机,收效就大打折扣,一旦发展为高度近视眼,各种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非常高。这些并发症大都发生在眼球的后节部位,治疗难度也十分大。

加州大学伯克利视光学院助理教授、近视眼防治专科负责人刘悦提出,近视性黄斑病变风险43%源于中低度近视,所谓“生理性”近视不存在,病理改变始于低度近视,不同程度近视的病理改变具有相似发病机理、且为连续性。所以近视的防治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控制,同时增加家长对近视控制手段的了解。

曾骏文提出,加强户外活动有助于减少近视发生率,并提出了动态眼保健的假设。“户外活动是抑制近视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性保护因素,其可能机制是长时间暴露于动态高照度自然光下,瞳孔、睫状肌、晶体三联动,产生调节训练作用,减少凝固状态,刺激多种光感细胞,从而减少近视发生率。”曾骏文也同时提出,过强的光对视网膜也有损害,所以也不宜长时间在强烈的阳光下活动。

近视增加因素多,早防早治最重要

据悉,“2016青少年近视临床专家研讨会”由欧几里德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主办,北京京德嘉润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圣妙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协办。当日,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及台湾的知名眼视光专家及教授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围绕“青少年近视临床”,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院长、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瞿佳教授,介绍了“高度近视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温州医科大学校长、国际角膜塑形镜协会亚洲分会主席吕帆教授,分享了“青少年近视的临床干预研究分析”。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院长杜嗣河,则通过周边近视离焦能控制眼轴增长,减慢近视生长的理论,设计了同心圆双光镜片的相关研究;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院教授PaulineCho,通过把两个研究的数据整合合并分析,将样本量按年龄分为6岁-8岁组及9岁-12岁组,分析角膜塑形镜对年龄较小的患者,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越好,发生相对风险的比例也越低。台湾国立阳明大学卫生福利研究所博士、大学眼科集团专任医师方一婷指出,近视增加的因素很多,治疗也应该多样化,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种。角膜塑形镜镜的接受度很高,但是毕竟有一部分患者不符合角膜塑形镜的适应症,需要配合使用阿托品来辅助治疗。

此外,武汉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张明昌教授,提醒大家在使用护理液的过程中,要注意眼科并发症的发生,长期使用的护理液中存在的防腐剂对泪液有很大的影响。张教授着重强调从业人员一定要注重并发症的预防,注重患者的筛选和复查,并确保患者眼睛处于安全的状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赵明威教授,通过四个高度数近视做了后巩膜加固术的案例,分享了高度近视引发病理性病变后的治疗情况,并强调一定要早防治。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17051177829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