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食用大豆市场僵持局面或延续
继上周国内大豆市场需求疲软之后,各大豆产区均陷入僵持局面。同时,公路、铁路运输的运营压力进一步加剧,运输成本大幅提升,市场观望情绪明显浓厚。沿淮产区收购价格均调整到底线,继续施压的可能性已较低,目前收购量已明显下降。各地收购商均没有太大压力,只是部分小户由于市场客源较少,已经停收。本周,东北和关内各区域公路运输仍较吃紧,运输费用在上周基础上继续上调。铁路运输不只是东北,包括沿淮地区的上海局和郑州局外运至昆明、成都及广州局的大豆一直处于限装或停装状态,上述地区市场即便有“少进慢补”的需求,但受运输条件限制也无法正常入市。短期内,各产区外运困境仍难改变,受此影响,各地豆市的僵持局面将进一步延续。沿淮收购量减价格或难再降沿淮各地受市场采购减缓和铁路运输停装影响,收购商及时调整行情,收购价格小幅下调。与此同时,各区域收购量已明显下降,由于豆农惜售和许多下乡小粮商陆续停收,继续压价已明显困难。现行价格将延续,市场观望和僵持也难以改变现状,产区收购商没有太大压力,市场消化后补库是迟早的事,随着时间推移,产区优质豆源会有需求集中阶段。 至上周末,河南漯河、周口、许昌等地因质量差异,稍差的收购价已由4300元/吨下调到4240元/吨,青籽偏少的集散地最高收购价也已调至4300元/吨,各地店面装车价均回调到4300~4360元/吨后企稳;永城收购价4200~4240元/吨,由于有之前低价位入仓货源,集散地之间的店面价有明显差距,多在4240~4280元/吨之间,个别现收的货源最高报价为4300~4320元/吨。上述各地收购量陆续下降,收购商店面库存均不多,继续打压价格的可能性较小,表面上看有个别收购商库存偏多,实际上市场已经订购,受铁路运输限制出现停装,待发的豆源不会加剧收购商的压力。安徽阜阳、太和及亳州以南区域价格同样下调,收购价由最高时的4320元/吨下调至4240~4260元/吨,店面装车报价视其质量多在4300~4360元/吨之间;涡阳闸北已由4360元/吨下调到4320元/吨左右,店面车板报价4400元/吨;淮北的百善、刘桥、铁佛收购价已稳定在4300~4340元/吨之间,由于部分收购商曾一度冲高到4400元/吨,仓内货源均价高于现行收购价,各集散地店面装车价多在4400~4440元/吨之间;宿州市时村、萧县、灵璧、泗县收购价均冲高回落,目前已回归到4240~4280元/吨之间,店面车板价多在4340~4360元/吨。 本周沿淮各地收购量均会大幅下降,部分小户有欲歇业现象,下乡的粮商下调收购价格,而豆农惜售心理较浓。因此,各地现行价格将会持续,市场观望和僵持将会延伸,一旦运营压力缓解,加上市场消化,补库周期渐渐缩短,产区行情在现行基础上仍有上调可能,此现象或许会在下月初显露。苏北劣豆添堵湖北价格分离至上周末,苏北地区田间收获才结束,持续降雨导致部分晚熟豆在棵上霉烂,小粮商夹杂混收让收购商的收购难度明显增加,雨后豆的“泥花”和霉烂籽明显增加,与雨前豆的质量大相径庭;单收的雨前豆价格表现坚挺,但市场采购受其价格影响,流量也明显减退。而湖北区域曾一度打破僵持,但好景不长,收购量同样减少,部分能作商品的豆源除豆农惜售外,收购商也有待价赌市现象。 上周,江苏盐城、泰州、启东、淮安等地均有部分晚熟豆刚刚收获结束,由于经历长时间降雨,田间霉烂籽现象较重,且大量“泥花”使感观备受影响。单收的雨前豆质量与其形成鲜明对比,各地雨前豆收购价依然偏高,优质“翠扇”和“伏豆”毛粮收购价多在4460~4600元/吨之间,店面车板价高达4800~4900元/吨,受沿淮区域价格传导,市场近期采购量也大幅减少。由于产区内劣质豆源较多,收购商对优质的雨前豆收购仍信心十足,收购价格表现坚挺。苏北的徐州市睢宁县,雨后豆也占总面积的60%,雨前豆农户惜售明显,流入收购网点多为雨后机收带有“泥花”的豆源,各集散地收购价在4200~4260元/吨之间,店面车板价多在4300~4340元/吨之间。由于商品质量明显降低,市场采购量大幅减少,各集散地收购量也同步下降。而沛县及沿微山湖周边小面积豆区,“大乳白”品种收购价仍在5100元/吨,车板价在5300元/吨仍有市场选择。这类豆源多流入南方,因公路运输成本太高,铁路运输停运站点较多,短期内释放将大幅减少。当地俗称的“杂花豆”质量相比沿淮及苏北其他区域优势明显,店面价多在4400元/吨,但近期市场需求同样停滞,由于播种面积不是太集中,收购商不存在压力,因此,自上市至今价格一直平稳。湖北产区今年大豆质量已经明朗,一部分能作商品的豆源除少量流入市场外,农户手中有一半却表现惜售,收购商有赌市欲望。经过1个月的僵持,在沿淮区域质降价升后,市场短暂转向,让湖北收购商表现“惊慌”,释放量并不明显,价格跟涨迅速。上周,人工收割豆在江陵、潜江店面装车价仍在4800元/吨,部分机收豆“葡萄干”籽偏多的在4360~4400元/吨之间。短期内各地收购量均较低,许多收购商均有优质豆源存货,等待价格的心理预期浓厚。东北优势渐淡运营压力不减东北的黑龙江大豆近期价格优势表现明显,但有货运不出,公路运费继续攀升,铁路更是难求。这一现象的产生基本冲淡了豆价优势,许多市场订购的货源迟迟不能发出,企业欲购却“望而兴叹”,海运费仍在提升。黑龙江西部地区贸易商的压力小于东部,因当地油脂企业在以低于或基本持平于进口豆的入厂价收购积极性较高;而东部贸易商多面向市场和蛋白企业的需求收购,南下“难运”的局面让收购商“束手无策”,收购价格看似适宜,运输压力的显现或对现行价格施压。
上周末,北安、海伦等地收购价多在3700~3800元/吨之间,店面装车价为3800~3900元/吨,部分区域收购价已回调40元/吨,其他未回调的地区很难支撑。本周起随着运营压力的延续,各地均有40~60元/吨的“让步”性下调。同在上周,山东蛋白企业也开始上调东北大豆入厂价格,东营收购价为4200元/吨,聊城4160元/吨,禹城4140元/吨,德州陵城区4140元/吨,博兴4100~4120元/吨。上述各厂调价后仍没有收到成效,入厂货源寥寥,部分价格偏低的企业更是无人问津。这类企业欲寻觅2013年国储拍卖豆源,但由于该年度豆源有部分库点曾流入转基因大豆,多批次入厂均遭拒收。目前,部分企业已面临“无米下锅”,本周,低价位企业将会小幅上调价格,但收效均不会明显。随着降雪的出现,黑龙江部分地区路面已开始结冰,公路运输更加困难,上周到达关内同一区域的运费出现多次上调,市场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受挫,预计此现象会延长。铁路运输受政府指令性“专运”物资的制约,农产品运能进一步减少,预计东北豆行情年底前难以“翻身”,建议贸易商适当调节收购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