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伊复交到金融改革,要小心
今天的文章谈沙伊复交,也是联系近期的事件整理思路,可能不会写得很长,但会有一些新想法。
事情要从去年十一月初说起,那个时候我感觉防疫政策要变,开始提醒大家备药,准备物资,并且劝告一些搞不清状况的人谨言慎行,不要再说大愚若智的话。当时在文章和留言区说过,我判断的基础是10月底11月初密集的元首峰会,频繁的元首会晤说明外交口要有大动作,外交想要有大动作需要有拿得出手的筹码,在各界都预测2023年欧美会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们能拿得出来的最大筹码无疑是经济,那么推理可知防疫政策可能要变。
(资料图)
IMF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下行,同时预测中国2023GDP增长5.2%,会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是这几个月各国向我们示好,来往北京的专机不断的原因,也是英美等国虽然反华反得歇斯底里,经济贸易口的负责人却频频暗送秋波的原因,简而言之,是“2023是中国外交大年”这个判断的基础。
3月10日,中沙伊联合声明送给了全世界一枚震撼弹,“外交大年”名副其实。那么接着推理下去,可以得到什么呢?
上面说了,外交成果以经济实力为支撑,两者关系的另一面则是,外交成果带来的政治影响力的上升,又会反过来促进经济实力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某些见不得邻居家日子过得好的人要切断这个循环,毫无疑问首先就要打“破坏经济实力”的主意。这是过去几年,我们的产业链遭受打击,制造业和科技业被霸权制裁背后的逻辑。
某些国家在制造业和科技业上下绊子的路数不顺,向后拽的力道抵不过向前的加速度,原本的谋划达不成预期,那么接下来它就会想其他的心思。它最容易想到、也是它最强势、最拿得出手的武器是什么呢?是金融。
上个礼拜我们在《拜登的癌症、中美的改革等等》里谈过我们这边这一轮的金融改革,当时我只是作为前跨境金融法律市场的从业者,从其他方面联想到了这里,抒发了一些感想,还没有来得及将这件事融进这几个月的大框架中去解读,这两天越想越觉得其实这些事都有联系。
改革不仅是为了除沉疴,也是为应对敌人的攻击做准备。我说过个人的感想,国内许多所谓的金融精英,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简单说就是外战外行。偏生这帮朋友里有不少因为赚得多,比别人更容易自我感觉良好。打个不确切的比方,国内金融界,某种程度上就好比国足。
实力有限,却自视甚高,内部利益错综复杂,这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极大劣势。更不要提我们还有一帮缺乏专业背景或者实践经验、惯常被人家带节奏、却爱自诩独立思考的媒体人和意见领袖。情况简直坏到不能再坏。
可能目前唯二的好消息一个是这轮改革看上去是下了决心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另一个就是想动歪脑筋的人,现在也自顾不暇。但讲实在的,我们能有多少时间?历史机遇的窗口期会有多久呢?
中沙伊联合声明出来,不少人指出宗教世仇的矛盾已绵延千年,要谨防有心人未来几个月挑动纷争。这种提醒很有道理,但在我看来,更根本更要注意、也与我们更相关的,其实是我们能不能成功改革内部,保卫住提高我们自己生活水平以及促进世界和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