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了个厉害女人,专治“铁饭碗焦虑”
又到了3月7号“女生节”这个越来越多年轻女性不乐意过的节日。
我清晰地记得多年前上学时,不少女同学还是挺乐意过节的。
毕竟它本质更像一种恋爱节,少男们准备一些小礼物与甜言蜜语送给少女。
(资料图片)
反而是进入社会成熟后,不少年轻女性纷纷开始对女生节的那些标语嗤之以鼻。
发现女生节的“年轻貌美”根本不是一句无伤大雅的夸赞,而是通过年龄、外貌、婚育等条件,把女性分成三六九等。
把年轻貌美的,列为这一序列里最高等的。
自己身上最可贵的、那些在劳动中创造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反而在这个歌颂年轻美丽的节日里得不到体现。
细思恐极的是,这种给女性区分等级的思维其实无处不在。
它们总是以无害的外表出现,好在最终网友们往往会回过神来,意识到不对劲:
观众们开始厌弃国产剧里的的白领精英式大女主。
因为它塑造了一个过于无瑕、有钱有权的强势女人形象,仿佛在说女性只有完美到这个地步才值得被欣赏。
春节爆火的“不婚主义富婆小姨”形象,最近也引发出新的讨论。
人们开始抱不平,那些不够富有优雅的普通小姨、那些年龄渐长的“大姨”“大姑”们,也应当拥有追寻理想生活的自由。
是啊,真正的女性爽剧,不应当是捏造完美大女主、说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而是看弱势女性也能默认翻身。
因此在妇女节前,我不想祝所有女性永远容颜不老、永远无懈可击。
只想祝各位像接下来这群平均年龄49岁的女人们一样,哪怕在严苛的生活面前露出破绽,也依旧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获得新生。
01
先提前打个预防针。
接下来要聊的这三位女性,不仅在常规的社会认知中称不上成功人士,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弱者——
三位已经年近50的货运女司机。
货运司机郑利娟
我第一次接触到货运女司机群体是之前租房搬家时,在滴滴上下了一个搬家单子。
车到了后我下意识地走到驾驶座边上喊“师傅”,以为是位大叔,车门打开后,却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姐。
大姐帮我把一个个纸箱塞进小面包车里,行李太多,最后还有一些长柄的拖把扫把找不到地方塞,我本想丢掉它们,之后再买新的。
可大姐硬是在大夏天搬腾纸箱,挪出了个位置,把拖把扫帚都塞了进去,满头汗。
大着嗓门和我说,小姑娘家家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不容易,省一点是一点嘛。
后来才知道,在大姐的同行里,有不少和她年纪相仿或更大的货运女司机。
via 《万箭穿心》,女主是一位市井劳动妇女
按大姐的说法,女司机里干搬家的不多,更多人干的就是滴滴货运的运货本职。
搬家的单子经常是提前预约,而货运单子在时间上更自由一些。
残忍地说,她们是一群习惯了“不占优”的大龄女司机。
没有学历优势,不少人就没怎么读过书、只是能写字认字的水平,早已与学历内卷的今天脱节;
没有性别优势,她们从事的是同城货运行业,而货运物流业向来是男性为主力军;
也没吃到过什么时代红利,虽然是70年代生人,但世纪初前后下海经商、命运翻身的故事也不属于她们。
属于她们的,似乎只有没有休止的外界碰壁。
via 《万箭穿心》
老家山东的女司机郑利娟,今年52岁,干滴滴货运之前,她干了许多年的卖菜、卖生鲜。
当初她和丈夫跟着山东老乡到上海打拼,每天凌晨三点半就得起,卖菜时每天六七点就能收工,但盘下一家小店开始卖生鲜后,收工时间延长到了夜里九点十点,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睡眠不足与高强度体力活,让她长期处于精神崩溃的状态,郑丽娟说尽管自己学历不高,但她也知道,自己这是在“拿命换钱”。
这份消耗心血的生意,在她积劳成疾生了一场大病后,骤然叫停了。
核心原因是郑利娟倒下后,丈夫一个人撑不起小店。
夫妻俩想过回山东老家休养一下后、在当地开个菜铺或生鲜店,毕竟他们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其他技能。
但老家的小市场,根本赚不了多少钱,她还想供三个孩子上大学、让他们都往外考,回老家并不现实。
这条谋生的路,就这么突然被堵上了。
via 《万箭穿心》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对大龄劳动妇女而言,谋生之路被堵才是常态。
因为她们没有什么退路,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出路。
重庆女司机舒德君,决定在45岁时开始跑滴滴的同城货运时,身边的家人都说她一定不行、吃不了苦。
不只是因为她年纪偏大,还因为在此之前她当了几十年的家庭主妇。
四川的滴滴货运司机吴玉芳,早在03年就开始跑货运,那时没有什么大平台大公司,她跟着一个私人小老板跑江浙沪的专线物流,什么都干,从办公室忙到仓库再忙到货车上。
埋头拼命,干了十年,结果因为网络平台带来的货运行业内卷,老板关掉了公司,突然失业。
不论是家庭和社会,任何一股看似很小的力量都有可能把她们的可能性击碎,“干到退休”式的铁饭碗是她们不曾想过的生活。
但也因此,她们不迷信稳定,只信一分力、一分钱。
02
对步步谨慎的年轻人而言,大姐们的处境或许是难以想象或接受的。
刚接触社会、产生压力与畏惧的年轻人们,害怕着学历内卷、拼命考研,考上了研后,还会害怕研究生文凭依旧失业。
害怕错过风口,投递简历之前反复斟酌、生怕自己进了什么夕阳行业;
又或者更早就开始焦虑,高考后就开始小心翼翼,势必要避开天坑专业。
每一天都在担忧时代红利的消逝,每一天都在想方设法地“避雷”。
但大姐们,却仿佛把年轻人的雷点们踩了个遍。
只是区别在于,如果是我这个年轻人遭遇大姐们的病痛、失业、与社会脱节的变故,大约会觉得前途已一片黑暗。
可在身为所谓“弱势群体”的她们眼里,“前路还在呢,只不过要走点夜路罢了”。
郑利娟生病关店后,中间隔了四五年,才开始干滴滴货运。
我以为她是回家把身体休养好了后,才开始出来另谋生路,结果她说哪能呢,自己还在生病住院时就知道要干货运了。
当时有山东老乡到医院探病,只是随口提了一嘴他们在跑货运,郑利娟就立刻和丈夫商量起了当货车司机。
她还病着需要休养,家里孩子又因为留守出现叛逆期,就先让丈夫去跑跑货运、探探底,她回家待几年再来。
在她眼里,卖菜也好跑货运也好,无非都是卖劳力。
挣多挣少,能养活一家人、把孩子们供完大学就行了。
郑利娟的全家福,她自豪地表示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学了环境工程、医学、人工智能专业,学医的女儿打算继续深造
在外人眼中,郑利娟这种有活就干、有路就走的状态或许是一种闯劲、一种洒脱。
但在她自身的视角眼中,这一切或许更像是岁月磋磨到最后,甭管你愿不愿意,都会产生的一股不容易被击倒的韧劲。
没有谁比她们自身更清楚,自己在社会上、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劣势。
干滴滴货运之前,郑利娟还在上海试过几天外卖员,在她的认知里,这好像是份很新的、大家都说更容易赚钱的体力活。
可是没多久她就发现,自己根本反应不过来、跟不上节奏,外卖经常需要同时送好几单,她想不明白怎么送、怎么安排才好,总是手忙脚乱。
有时需要爬楼梯,年轻小伙几步就迈上去了,自己根本比不上。
重庆的舒德君也在干货运之前试过网约车,但她觉得拉乘客时自己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担心对方赶时间、担心自己交流不好起冲突,有些手足无措。
via 《甜蜜蜜》
对新事物、新科技的应用与理解上,她们不占优势;体力与反应能力上,她们也不占优势,因此年轻人或许能轻易适应的外卖、网约车行业,她们挤不进去。
在聊天过程中,大姐们能清楚地一项项列出自己的弱点,比如和社会有些脱节、体力没年轻时那么好了。
但这个话题,也就到这就结束了。
如果说在我们惯常的想象中,一个人的缺陷就像是锁链、是门槛,会让这个人难以再继续向上攀爬、给予束缚。
那对她们来说,这些缺陷更像是路边的指示牌。
就像公路上标记的前方山路崎岖、多雾难行,她们看到了这些风险信号,然后打转方向、换了一条道路。
郑利娟干不下去卖生鲜与跑外卖,扭头换成跑滴滴货运;吴玉芳所在的专线物流公司倒闭后,她试过自己租仓库、跑人脉。
吴玉芳在自己的小货车内
可能没有之前赚得多,可能没有大城市办公楼那般体面,可能自己永远无法成为穿着旗袍优雅看戏的老太太。
但,她们还是握准了自己的方向盘,把人生的车子坦然开了下去。
03
在这几位大龄劳动妇女眼中,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工资也还算体面的滴滴货运是适合当前年龄段的驻足点。
每天出车的时间可以自己决定,把车开到建材市场、五金市场的停车场后就开始等货运单,等店家上货完毕后开着自己的小车就出发了。
干完一单就能收到一单的费用,规则明确、操作简单。
坐在她们的小货车里时,没人会再来笑她们年岁已大,没人会再来把她们拖回家庭,沉重的社会压力也短暂地被隔离在外。
对她们来说,滴滴货运包容了大龄依旧想再次闯向社会的自己,能为大龄劳动妇女们提供挣一份体面舒坦生活的机会。
二十年前就进入货运业的吴玉芳也会感慨,十几年前她曾经赶上过全国货运业高速膨胀的风口,年轻时赚过大钱。
如今行业风云变换,她没能跟上节奏,赚的不如专线物流与城配行业光景最好的时候,但现在在滴滴做同城货运月入过万,日子相对更自由轻松。
“我不觉得自己是走下坡路,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日子,没什么好怕的。”
吴玉芳工作时的照片
在采访司机大姐、和她们聊天的过程中,我产生过一些不可免俗的疑惑:
不担心找不到下一份工作吗?不担心挣得越来越少吗?不会渴望铁饭碗吗?
卖过生鲜、跑过外卖、如今又跑起滴滴货运的郑利娟,回答我的是:
“只要能干下去,什么不是铁饭碗啊?”
“干了几十年的菜摊、早点摊算不算铁饭碗?我现在这个滴滴货运干到60岁退休,算不算铁饭碗。”
在她眼里,一个人只要陆陆续续一直有活干、能养活自己,那就叫铁饭碗。
via 《鸡毛飞上天》
舒德君说,她会在司机群里看别人今天赚了多少,发现有人比较多时,心里就暗暗较点劲,明天多跑一会。
听到这句话时,我思维惯性地想到了“内卷”一词,问她会不会害怕自己拼不过同龄人。
她完全没思考过这个问题,觉得很奇怪,大家都是靠自己的劳力挣钱,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有什么好害怕呢。
我向她解释了如今在存在的内卷现象后,她恍然大悟地发出了感慨:
“我觉得是社会给年轻人的压力,现在网上信息太多了,让年轻人被迫做太多比较了。”
“这样就很容易担心努力了但还是没有别人好,我觉得不能想那么多,只想努力就好了。”
“只要你脚踏实地尽力了,最后你可能赢不了十分,但总能赢三分的。”
舒德君与自己的小货车合影
她们的回答让我突然意识到,是什么在支撑上一辈人反反复复与生活缠斗,却并不陷入精神内耗的焦虑。
货运司机大姐们身上,有一种“直来直往”的韧性。
在质疑和弱势面前,她们没有多想,而是目光只看着前面,思维简单地觉得拼一把吧、努力一把吧,赚多赚少都是过。
吴玉芳在帮忙搬货
这像是70后一代特有的、让年轻人羡慕的时代印记。
他们从物质条件相对贫瘠的年代成长起来,认为不要多想、有得做就再好不过,为了温饱也自然而然地催促着自己找事情干。
且由于见证过社会经济面貌的大变革,相比于年轻人害怕跟不上行业发展,她们能更为淡定地认为:
“中国那么多行业兴、那么多行业倒,一辈子要干几十年,眼光放长远些,几年的难题压不倒人。”
相比于当下年轻人更多信奉的“强者生存”,她们更信奉的是“适者生存”。
弱势者找到适合、自洽的生活方式,那也是一种“适者生存”。
社会上,一位女性公众人物往往只有做到足够强大、无懈可击的地步,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而不被从婚育、外貌、性格、生活细节上挑刺。
这导致处在寻求认可期的女性们会下意识地认为,我们必须卷向极致,不优秀就是失败,因此对人生的低谷与下坡路产生恐慌与迷茫。
但有时,这种迷茫的罪魁祸首并非是个人的不够努力,而是社会缺少为下坡路护航的机制。
以至于大家害怕下坠,无法面对起起伏伏本就是常态的人生,又或是导致女性过于苛求自身的完美,放大自身的弱势。
和那些彻底摆脱束缚、特立独行的理想现代女性相比,大龄货运女司机们或许算不上洒脱、算不上光鲜。
但她们就是这样带着容易被社会看低的一身“劣势”,关关难过关关过地闯到了人生下半程。
证明着哪怕外界设限,可内心不设限的劳动妇女们,依旧会赤手空拳、敢与命运交手。
证明不论在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女性的魅力永远不只在于是否年轻貌美,是否婚恋。
而在于那像水一样的韧性,折射着波光粼粼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