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北大学生访谈日本教授失败,为什么同是精英女性思维差异这么大?

首页 > 百业 > 市场动态 > 正文

风声|北大学生访谈日本教授失败,为什么同是精英女性思维差异这么大?

作者|徐瑾

知名青年学者

公众号《徐瑾经济人》主理人


(资料图片)

最近一个对谈视频上了热搜,引发了网友关注。

对谈双方,一边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野千鹤子,日本女性主义的领军人物,她曾经自称是“日本最可怕的女人”,现年75岁至今未婚;另一边是三位某网博主,30岁出头的女性,毕业超过十年,她们最大标签还是“北大女生”,三位均已婚,两位已育。

这场对话涉及了名校、爱情、婚姻、育儿、女性主义等爆款话题,可以说是自带流量。引发热议之余,部分网友觉得“翻车”,主要原因是三位女性问题围绕结婚生子,对话有点“鸡同鸭讲”的感觉,不够“北大水平”。

一场对谈,两种观念:婚恋是自己的事,还是社会的事?

北大学历,必然和见识挂钩么?

坦白说,我去看了原文视频,觉得氛围其实还算融洽,没有抨击者说得那么不堪。但部分网友如此激动,大概是源自两边的落差,不符合很多网友对于“北大女生”的高知女性期待。

|图为B站视频截图

不可否认,名校标签曾经是该博主和很多自媒体的走红密码,网友的高期待也在于他们曾经对这样的身份给出了高溢价。但是,对北大之类名校学历的高期待或者滤镜,本来就是一种迷思: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难道就一定能拥有一流的眼界和见识?毕业之后,就能彻底脱离了普通人的思维局限和焦虑苦恼?

当然不是,这种上好大学等于成功人士的想法,既不现实,也低估了当下作为普通人的生存难度。

三位北大毕业女性提出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围绕婚姻孩子转,但其实可以视为中国当下社会女性现状的标本。这三位女性谈到自己选择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外界压力,诸如父母、爱人、社会的压力:比如为了结婚不得不相亲,忍受各种伤害;比如婚前说好丁克,却为了丈夫的要求,还是生了孩子。

而对比之下,上野千鹤子强调的是个人选择,而不是外界压力。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抑或女性主义,甚至说“女性主义没有固定的答案。我想要追求自由,我想要追求解放,但什么样算自由和解放,只有自己才能做出定义。”

这一场对话,虽然争议颇多,但仍旧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信息。

二者所暴露的差距,本质上不仅仅反映北大女生和东大教授的差距,也不是提问者自诩的“完美的女性主义”与“有瑕疵的女性主义”的差距,而是更多映射出中日社会的观念差距。在日本,虽然还有很多集体主义的思想,但是在战后社会变迁中,个人主义的思潮还是深入人心,体现在婚恋方面,焦虑更多来自个体自身;在中国,即使来自名校,即使看似精英,个人决策背后仍旧逃离不开世俗压力。

这次对话背后的思维差别,也可以让人看到某种真实:自我选择的不婚不育仍是少数,而更多人,不得不在被动选择的单身相亲或者婚恋育儿中内耗蹉跎。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或者更多的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层面的问题:对于各种选择,判断标准是否多元和包容,能让少数人和多数人都可以做自己,面临更少压力。

流量是把双刃剑,享受红利也要接受盘查

好的访谈,犹如探戈,双方配合无间,但现实中,作为多年的媒体人,我深知多数对话都不是势均力敌。

这并不一定必然是坏事,专业的提问固然不错,但不专业有时也可以激发好的答案,甚至有没有好问题不那么重要,有好的答案就可以。

比如令很多人不满意的北大女生发问,“不婚不育缘起是因为被男性伤害过吗,还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而上野千鹤子的回答足够有趣,也富有启发性:“我只是对结婚这件事不感兴趣。但男人我还是喜欢的。”

从传播而言,这是一次失败的对话吗?从美誉度而言,可能不加分,但从传播度而言,显然有破圈作用,这段体现出思维差异的对话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

社交媒体时代,收割关注度往往是不少人的最大指标。一切变化太快,所以要在转瞬即逝的热点中成为亮点,重视简洁明了的标签以及传播情绪的话术。当然,对话中的所有撩拨都必须在狭小安全边界内展开。也正因此,无论是毕业十年+北大标签,还是以婚育焦虑作为讨论重点,抑或高举女性主义大旗,这其实都是受众的关注度所决定的。

如果你期待一场女性主义之间的高手对决,那么你很可能失望地发现,很多话题无法展开,很多话题无人关注,甚至这段视频可能无法得见天日。

如此说来,翻车是常规而不是例外。所谓“翻车”是网络用语,有点阴沟翻船的意思,而网红频繁翻车,暴露了标签化人设的简单粗暴不足以应对丰满复杂的真实人生,其 “人设”很难经得起时间考验。

从行业层面思考,自媒体时代弄潮儿人人都想做网红,标签化自己,从而尽可能吸引关注。比如名校、二胎妈妈、女性主义者之类,这种人物设定快速标签化自身,让用户或者粉丝识别。问题在于,任何流行人设往往是迎合一时潮流的产物,而如今时代变化如此之快,今天流行的人设也许下个季度就会过气,维持一个标签化人设,最终不仅疲惫,而且注定失败。

也正因此,网友的所谓“翻车”等批评,并不冤枉。

“北大”和“女生”甚至“已婚已育”都是流量密码。上了北大不等于成功,却也足以救场托底不止一次,从这次对谈博主案例来看,名校标签的保质期延长到毕业十余年后,仍招徕巨大流量。但流量也是双刃剑,享受了红利,也要做好被仔细盘查的准备。当受众觉得和“北大女生”印象不符的时候,自然会有脱粉回踩的一天——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也许也是好事。

不要总是拿自己的标签说事儿

在一个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人都有15秒钟名人机会,也随时随地可能被消费,被遗忘。

社交媒体的上瘾机制,使得一般人都成为欲望客体,对于被认同的期待更甚,反馈也更及时。这也导致比较无处不在,网红如同快消品。

理念同样如此。当下是一个社交媒体新名词爆发时代,隔三差五,总有一些新名词爆发。当我们谈论各种一知半解的新名词的时候,或许也侧面暴露出一种思维的懒惰。

举个例子,在这次对谈中频繁出现的原生家庭、恋爱脑、女性主义等词,在不少讨论中流行,其实往往偏离本意,遮蔽多于揭示。不少人没有意愿和能力去深入建构,而将流行词当做一种社交货币,或者一款时髦单品。

对于观众而言,在这样的潮流中,如何辨别信息,保持独立思考,非常重要。就像这一次访谈,如果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上野千鹤子理念,反思中国女性生存状况,那么就是实现了其正面价值。对于创作者而言,如何在这样的潮流下不被吞噬,恐怕还是回到真实自我,有切实的一席之地。

比如上野千鹤子本人,她虽然在日本名气溢出学术界,但其名气不仅来自她的言论,更多是来自她的学术研究。她一直强调自己的本分是学者,多次说自己不想谈论个人隐私,“我卖想法,但不卖感觉”。

她也一直有“两手抓”的意识,“既出通俗读物,又出学术专著。出了一本容易引起误会的书,就再出一本学术色彩比较重的书。”

上野千鹤子在新书《始于极限》中,对谈一位名校背景曾自我选择成为AV演员的年轻女性。这位撰稿人经历独特,曾经当过AV女演员,成为自由撰稿人之后还是不断有编辑约稿,不断推出新书。上野千鹤子肯定她努力和撰写作品之余,也反思这位女性能够以作家的身份活下去吗?“对你来说,前AV女演员的经历已成过往,但你并没有更新自己的履历”、“你作为当事人的价值是有保质期的。但这种当事人经历写过一次就结束了。人不能反复书写自己的历史。”

名声是这个时代最渴望的品质之一,也是最容易被消费的品质,一切因果,有些是祝福,有些会反噬。

上野教授对自己开始走红的研究生的忠告是:“不要被用完即弃。”无论对于顶着“北大女生”、“已婚已育”标签的博主,还是对于其他人来说,都一样重要。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编辑|刘军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