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最长45天!此地已出现5例,持续40℃高烧,多地疾控提醒

首页 > 百业 > 市场动态 > 正文

潜伏期最长45天!此地已出现5例,持续40℃高烧,多地疾控提醒

近日,江苏常州出现5例鹦鹉热病例!患者出现了连续3天40℃的高烧、精神状态差等症状。

“我看鹦鹉要从笼子里出来,就放在手上逗了一会,可能距离太近了,我当时就感觉吸入了一股浊气,感觉不舒服就放回去了,当天下午就开始流鼻涕。”

一周前,年过五旬的市民程女士(化名),逗弄了家中养了一个多月的鹦鹉。紧接着,程女士出现了发热,全身乏力,浑身酸痛等症状。持续三天近40度的高烧不退后,程女士被紧急送往医院,综合检查指标和家中饲养了鹦鹉,医生最终判定程女士感染了鹦鹉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近期,常州三院收治了5例鹦鹉热病人,都属于高龄或体质偏弱人群。

除常州之外,近日,浙江、广东等多地疾控发布消息,报告了鹦鹉热病例需要警惕!

什么是“鹦鹉热”?

它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因为最初多在赏玩鹦鹉人群中发现,故得名“鹦鹉热”。主要宿主是禽类,后来发现多种鸟类(如鸭、火鸡、鸽子、海鸥等)也可作为“鹦鹉热”的传染源,所以它又称为“鸟热”。

不仅冬季有病例发生,夏季也有病例发生。

传染源是什么?

主要是鹦鹉家族的鸟类(又称鹦鹉目鸟类,包括长尾鹦鹉、鹦鹉和鸳鸯);家禽、鸽子、金丝雀和海鸟较少见。外观健康的鸟可能是携带者,可排出病原体。

传播途径是什么?

1、经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打扫禽舍、清理鸟笼或鸽舍中粪便,吸入被鸟类和家禽污染的空气;以及宰杀禽类、鸟类拔毛时。

2、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多发生于宰杀及清洗禽类,或被病鸟(家禽)或带菌的鸟(家禽)啄伤或抓伤。

3、鹦鹉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不常见。一般发生在病情严重的患者,其在死亡前48小时内,多严重咳嗽,衣原体随咳嗽排出形成气溶胶,可造成周围人员的感染。

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

什么人群容易感染?

“鹦鹉热”多发生于经常接触家禽或鸟类的人群,最常见于活禽市场及其养殖场、宰杀车间、羽绒加工厂、鸟类集散地点等场所摊贩从业人员、鸟类爱好者和养鸟人士等。由于感染“鹦鹉热”后不能获得稳定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患者有哪些症状?

1、鹦鹉热的潜伏期最长45天。没有明显季节性,潜伏期一般1-2周,最长能有45天。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均有发热,且以超过39℃的高热多见,但绝大多数患者没有畏冷、寒战;

2、肺外表现出现比例高且表现多样,例如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头痛、谵妄)和消化道症状(呕吐、腹痛),这些病例中有些是出现在发热之前,有些是与发热同时发生;

3、病程进展快,重症比例高,有近50%的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需要进行高流量吸氧甚至是人工通气,但是休克发生比例低。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