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0后开始讨论养老问题

首页 > 百业 > 市场动态 > 正文

当80后开始讨论养老问题

我有一个活跃的前同事群,群里都是80后。

大家认识的时候,大多还站在二十几岁的尾巴上。那时候,我们聚在一起吃喝玩乐、浑水摸鱼,全然不会想到,某一天会认真讨论起养老问题。

前两天,群里的大姐迈过了40岁的门槛,群众纷纷表示祝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开始吃奔向五十岁的饭了。

01

一代人的成熟,是从意识到养老问题开始的。

意识的觉醒,源自父母的养老问题,已经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譬如说,大姐的爸妈当年生她生得晚,今年接近80岁了,身体都不太好。

去年底集中“过峰”期间,爸妈在同一时间进了医院。大姐是独生女,匆匆忙忙赶回老家,独自守在老人的病床前。我们看她在群里发的照片,左边病床是爸爸,右边病床是妈妈,中间隔一道帘子。

她坐在床尾,没拍到自己,我们猜不到她是怎样的神情。

就在那几天之内,父亲连下三次病危。她说自己最后都麻木了,对这一切也早有心理准备。因为一旦不再“严防死守”,迟早会面对这样的考验。

她说,也理解那些主张要放开的人们:

就是,彼此的人生无法共情吧。

我虽然很佩服大姐,但承认彼此的人生确实无法共情,至少在同一时间段无法共情。

在那个月,短暂的杨过之后,我的爸爸领到了他盼望已久的退休金。

他正满六十岁,属虎。身边的亲戚说,你爸爸退休之后的那个精神面貌:

虎躯为之一振。

在55岁的时候,他就决定不工作了,将自己的老底交给我,安心躺平等退休。我做了个计划,在这几年里每月给他发“工资”。当然,他那点老底是不够的,我得往里面贴。

他真是一个幸运的老头。

这个幸运的老头早年当了兵,所以工龄比较长,所以拿到手的退休金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这让他喜出望外。

我们父子之间原本沟通不多,但他这次十分主动跟我同步他的退休进程,提前半年就在准备各种材料。到拿到退休证那天,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他的喜悦。

像拿到了下半生的通关文牒。

02

后来我意识到,对父母那一辈人来说,退休是人生的一道坎,迈过去了就叫“上岸”。

每一拨人,都有想上的岸。

在岸上,他们还有一条肉眼可见的,“养老金鄙视链”。

在这条鄙视链里,有和无,高和低,量化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地位、乃至精神面貌。

好比说,那些离婚或丧偶的大爷,但凡手持较高的退休金,在婚姻市场就变得极有优势。

例如,我舅舅。

她中年以后娶了个新舅妈。新舅妈对他很好,用四川话说叫“巴心巴肝”。即便两人吵架,几乎都是舅妈主动服软。

我起初以为是因为爱情,后来才知道是金钱的力量:舅妈来自农村,只有低到忽略不计的养老钱,她需要贴着舅舅生活。

这些老头鬼得很。

而即便企业退休的妈妈们,由于工龄短,每月的退休金明显少于男性。如果是单身状态,其实是捉襟见肘的。

很多80后同龄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点。

比如,一位朋友的母亲,退休后一直在一间茶楼里帮忙。有段时间,总是对他抱怨茶楼要营业到很晚,影响休息。朋友说,休息不好那就不去呗。她妈妈一直支支吾吾的:

我还是想找点事做。

然后接着抱怨。

我听到后说,有没有可能你妈妈并不是在发挥余热,而是她确实需要茶楼那份收入?

朋友恍然大悟,开始每月给母亲拿1800块钱。

母亲马上炒了茶楼老板,再也不想找事做了。

03

我母亲也是单身,不过因为她在打工,所以拒绝我给她打钱。

她打的这个工,叫照顾老人。具体来说,就是照顾我的外婆,也就兼管外婆的退休金,等于两个人一起过。

这是一份比在茶楼更辛苦的工作。

我说,辛苦的点在哪里嘛?

她说,小时候有首歌叫“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歌很好听对不对?

你天天听妈妈讲过去的事试一试?

她说她都要抑郁了。

我们一度考虑将外婆送进养老院,还认真去考察了一番。看了几个机构,价格虽然高,但环境实在不错。母亲逛了一圈,说,我老了你就把我送到这里,千万不要让我跟着你。

我心里想,吼啊。却又担心她在试探我,就一句话也没说。

母亲最终也没有忍心把外婆送过来。只好继续坚持着,听妈妈讲过去的事。

参观养老院,比参观医院对我的震撼大。

那天,我看着养老公寓里,或缓无精打采做着手工、或面无表情打着麻将的老人,仿佛看到了若干年后的自己。

不禁打了个冷颤。

04

于是就联想到,我们自己的养老问题,也许比父母那一代更为具体。

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延迟退休已不可逆,未来的家庭观念、社会思潮大概也会变迁。

当我们遥望50岁,想躺平的时候,要考虑是否有懂事的儿子给你打钱;或许更戏剧点的,要考虑如何跟儿子一样年龄的人,在一个办公室内卷。

当我们遥望60岁,一边照顾八九十岁的父母,一边被拉着加班开会。那到时跳广场舞的究竟是哪一拨人?

当我们遥望80多岁,或许再懂事的孩子,也不会留你在身边讲经说法,去养老院将是一个普遍的选择。

许多80后的养老担心,不是怕将来吃不饱饭,而是怕自己年老时的生活质量,无法维持从前的水平,甚至断崖式的下降。

毕竟父母一辈,好歹经历过较低标准的生活,许多一辈子原本也过得相当节约。

我们则担心到老时,仅仅依靠退休金,难以过上体面的生活。比如,无法负担时尚的衣服、高级的美食、定期的旅游等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05

不过,我这个人依然是乐观主义的。

我总觉得,既然是一个问题,那么必定有它的答案。

在我们激烈的讨论中,有预见的规划理财、有计划的家庭教育等等,都是问题的答案,也都是必要的。

而更重要的,人对年老的恐惧,很大程度是源于自己无法再创造价值。

一个人一旦无法创造价值,就只能寻找依靠。

像上面故事里的,我爸爸的儿子、我舅妈的丈夫,以及那份退休金,都是他们的依靠。我相信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这种依靠都是低标准的,有的甚至是没有的。

所以我以为,我们现在与其谈论如何养老,不如讨论如何能持续产生价值。让自己在年老的时候,还有安身立命的本钱。

我考虑的本钱,就是三句话:

第一,可持续的技能如果眼下的技能到了50岁,就不再具有竞争力,那么在40岁开始另辟蹊径,那到60岁也是专家了。

第二,可持续的身体。现在就不要无意识的消耗,而要有意识的锻炼。

第三,可持续的精神。这个就是要保持永远too young,永远naive的精神。

问题拆开来,其实不焦虑的。

那么按我自己的设想,如果到很老的时候,还是在传达室发挥余热。

如果写不动,就找个真的传达室。然后作为老大爷,跟大家讲讲我们长者的故事吧。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