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建言上海“双碳”之路:在绿色转型中提升城市影响力
在上海浦东的一座工厂内,数条机械臂交织运动,有的传送零件,有的测量数据,各有分工又井然有序,平均6秒就能生产一根汽车转向轴。
“这条产线是完全按照德国工业4.0设计制造,所加工的汽车转向轴可以在确保刚性的前提下节约钢材大约10%,使整车轻量化得到提高,达到节能减排的优化,生产效率也比上一代提升了3倍。”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朱一凡告诉中新社记者,该条产线是蒂森克虏伯在全球建设的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快速柔性旋锻线。
市咨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30多年来,每逢金秋时节,一批被称为“洋高参”的国际企业家都要奔赴上海,为上海贡献有价值的国际经验,今年第34次市咨会将于10月7日召开,会议主题为“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高岩表示,除了以高质量产品支持交通领域的减排,蒂森克虏伯也通过绿色创新技术推动工业脱碳的进程,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而绿氢将在未来的能源转型和碳中和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在即将召开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中,我们希望基于集团在绿氢大规模生产方面的技术能力和全球实践,以及德国绿氢产业发展的经验,为上海市政府提出我们的建议。”
自“双碳”目标发布以来,中国的用氢需求迅速上升,以绿氢取代灰氢和蓝氢将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经济体更加重视发展绿氢产业。
上海在绿色和低碳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蒂森克虏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玛蒂娜·默茨认为,作为全球创新中心之一,上海汇集了世界一流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具有独特的创新优势。因此,上海有能力在中国和世界的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制氢方面,上海及周边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而清洁能源是制取绿氢的关键;储运方面,作为全球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有优良的港口,为绿氢储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能够进一步推动绿氢的海上贸易和供应链发展。此外,绿氢在上海还可以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如航空、船舶燃料,以及重污染企业的能量来源等。
默茨认为,对于上海本身而言,加快绿氢的科技创新,不仅是实现碳中和的工具,同时通过在这一新兴领域创新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也能够整体提升上海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城市影响力。通过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上海将能够提升绿氢价值链的竞争力,并成为重要的绿氢技术创新枢纽。
作为今年市咨会的副主席,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已连续13年参会。他同样认为,就像全球其他城市一样,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转型过程中,上海也将从中受益。这种经济体系将帮助上海实现经济增长、就业保障、资源效率提升、环境保护和人口健康等多个目标。